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重提“内容为王” 宽带网络下网络媒体内容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内容为王”,也许有人会斥之为老调重谈,缺乏新意,而笔者以为不然,时相异也,此非彼也,从前的“内容为王”严格来说仅仅是在窄带互联网基础上的,是以数量取胜的,而从2000年开始的宽带网建设发展到今天,一种以质取胜的“内容为王”才是正当其时。那么,与前几年相比,“内容为王”的内涵有什么新变化和新特点呢?在此基础上都形成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网络媒体经营  相似文献   

2.
“内容为王”是近几年影视传媒界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之一,并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在什么是“内容为王”、为什么要“内容为王”、内容何以“为王”等同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为什么要“内容为王” 如果说“在‘有内容更有产业’的西方,作品内容已经成为影视生产的第一要素”,其宗旨是为了产业的发展,那么,在我国,对内容的重视则是从“无功利”开始的.无论《诗经》中“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呼吁;无论毛泽东对“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的强调,还是胡锦涛对“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要求,其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民大众,若干年来他们是“内容为王”的起点也是归宿,优秀的民族文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得以流传.但随着产业化热潮的冲击,国内的影视文艺却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影视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另一方面,影视作品的内容却陷入了表达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郭全中 《传媒》2015,(7):22-23
当前,传统媒体正处于艰难转型的历史征程中,而观念转型是转型的先导,正所谓“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而当前首要改变的观念就是“内容为王”的观念,迫切要从“内容为王”转变为“信息服务为王”,从内容基因转变为技术基因.对于绝大多数一线采编人员来说,由于离市场相对较远,市场变化和经营压力的传导相对较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感受相对较少,所以,仍然没有意识到市场已经从信息稀缺时代急速转变为信息过载时代,内容的价值大大地被稀释,仍然认为自身生产的内容价值很大;而广告的下滑是由于经营不力所造成的.可以直言,如果还自我感觉良好,抱残守缺,一味坚守“内容为王”,未来只可能成为媒体转型中的炮灰而已.  相似文献   

4.
“内容为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为王”,曾是一面叫人激动不已的大旗。可现代传媒的风向变化实在太快了,传媒“精英”们很快扯起了一面又一面新的大旗,“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等等,甚至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叫嚷“赢利为王”。在他们带动的风云变幻中,那些还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显得冷清,甚至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5.
核心阅读:面对当前新媒体的咄咄逼人,坚持“内容为王”仍是纸媒的安身之本。然而,在海量信息及碎片化阅读时代,要实现“内容为王”的发展战略,传统纸媒必须以打造“王的内容”的发展思路,坚持“内容为体,技术为用”的转型策略。“王的内容”务必要在功能、受众体验与内容形态上展示出与众不同之处。西方传统媒体的付费阅读模式即基于对“王牌内容”的自信。渠道垄断是霸道,在多元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垄断渠道几无可能,因此内容生产与公信力建设仍是王道。  相似文献   

6.
卞振 《军事记者》2014,(6):17-17
媒体形式虽然种类繁多,但说干道万,其核心竞争力还是新闻事实。即“内容为王”。如何称“王”?我认为,“王”字是三横一竖构成,而其中的“一竖”即人的因素,也就是说。入的因素始终是“内容为王”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其提出者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曾这样阐述:“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道理简单而明晰,“观众真正想看的还是那些在传送系统上播放的东西,而不是电视台和传送设备本身”。“内容为王”在西方的媒介经营法则中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媒体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被认为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内容建设上的成败直接决定整个经营战略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8.
喻国明 《新闻世界》2008,(8):116-116
媒介产业素来被称为“内容产业”,因此,“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介行业奉行的不二法则。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这一法则也许到了应该有所突破的时候了。而取而代之,更能体现今日媒介市场竞争特点和要求的法则大体上可以表述为“产品为王”。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媒体渠道、平台不断增多.不少传统媒体开始尝试技术创新.甚至不少从业者认为:移动互联王时代.“内容为王”已经过时。那么,作为传统纸媒转型的尝试,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手机报,该不该坚持“内容为王”理念?需要向读者提供什么内容?又该如何进行内容建设?本文试图从内容着手,探讨手机报的内容建设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内容为王”,国外叫“C ontentis king”,认为媒体在生存和竞争中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内容建设上的成功必然带来整个经营战略的成功。在以前的有关“内容为王”的研究中,都是将内容与其它传播要素相比较,如技术和内容的比较,内容为王;与营销、广告、发行、编辑等诸要素比较,内容最重要。这些都是与内容异质的比较,本文想从传播过程三要素(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的层面上,讨论在不同的传播要素上对“内容为王”的解读。一、传播者层面上的解读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对媒介内容的影响有5种:1.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2.来自媒…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出版界就“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问题争论了很久,但随着电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内容”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已成为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做好内容”,对所有出版企业而言,尤为关键。对少儿出版人而言,如何做好少儿产品的内容,则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13.
“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被许多大型传媒公司奉为经典。其提出者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Redstone)的表达简洁而不失力度,他说:“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内容为王“的理念从根本上主导着维亚康姆这一超级传媒巨头的商业战略。不过,细心人会发现,即便是在雷  相似文献   

14.
黄永礼 《青年记者》2017,(24):53-54
关于媒体的发展,“内容为王”提法早已有之,其所强调的是内容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手段多样,尤其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种平台渠道风起云涌,信息制作和分享变得前所未有地便利,长期以来专注于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在以技术、渠道见长的新媒体步步紧逼下影响力日减,由此也导致一直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内容为王”一再受到质疑,甚至有人断言,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已经严重过时了.然而,如今内容是否真的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传媒产业传奇人物、世界最大的传媒娱乐集团之一维亚康姆(VIACOM)公司董事长兼创办人萨默-雷石东有一句名言:“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在广播媒体各自传播通路大体相同的情形下,内容的传播渠道已经不是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变成了节目内容本身,是“内容”这张王牌。例如,沈阳文艺台的节目理念是:“在以高雅、健康的文艺节目服务听众,满足听众需要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品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目标定位的原则从1996年沈阳文艺台建台开始,便逐步明确了以市场为标准设立节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任桐 《视听界》2011,(3):37-40
内容生产是媒体的主业,做好内容生产,才能拓展媒体的影响,推进自身的发展,“内容为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江苏广播以“四化”提升内容,做到了正确引导舆论,规范节目生产,提高传播水平,公信力和美誉度在受众中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为王的说法过时了吗 内容为王这四个字可以说是那些内容捍卫者的口头禅.我们好像理屈词穷到没有别的话语来保卫人类的内容.甚至就连内容派都开始反感这个说法了.我们就不能有别的说法来回击形式为王吗? 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内容派都占了上风.甚至在激进的历史阶段中,内容派也大多把形式派打得落花流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潮流与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容为王”这个短语也许是最近几年中国电视业界与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短语之一,但到底什么是“内容为王”, 为什么要“内容为王”,内容何以为王,大家见仁见智,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们想对当前中国电视内容生产带有潮流意义的动向以及可能的趋势做出自己的表述。一、“品”——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的三个时代中国电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与此相对应,其电视内容具有较为鲜明的不同特征。以“品”字来划分,我们可以将它们划分为宣传品、作品和产品。 1.“宣传品”(宣教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电视内容主要是承载着党和政府主流价值的宣传以及对公众进行教育的功能,在新闻、社教、文艺以至体育、少  相似文献   

19.
陈璐 《新闻世界》2013,(6):76-77
在各种各样电视节目纷至沓来、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是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电视媒体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节目的质量如何,与其制作团队的人员配备、硬件设施配备有着重要关联,但节目本身的内容则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从三网融合背景下,从“内容为王”的概念以及广电网络公司的一般业务范围着眼,探讨如何实现“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20.
任小昌 《传媒》2023,(S1):73-77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面对短板、找准痛点、突破难点、正视弱化“内容为王”的“四种表现”,深入剖析“四个根源”,下好“四副药剂”,加快构建“内容为王”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核心体系,增强生存活力,增添发展生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市级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