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能苑  胡成娟 《今传媒》2016,(10):166-167
“衰年变法”是存在于艺术领域内的一个特殊现象。“衰年”即老年、暮年,它是指一个艺术家在暮年时段对自我艺术进行再次改造或彻底革新。由于齐白石的“变法”成果显著并影响深远,已成为“衰年变法”的典型代表。要全面认识和理解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我们不能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要对他“变法”的促发因素、他内在的经验世界以及他所形成的笔墨境界加以系统分析。他的“衰年变法”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将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提供了一种可能,还在于更广泛意义上为民族艺术注入了更多的人文要素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的篆刻生涯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他而立之年始学篆刻,初显个性;后仿赵吴,印风逐渐形成;衰年变法,敢于创新;年届七旬,仍效法秦汉,孜孜不倦,风格自成。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4.
湖北美术出版社新近推出了《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包括《齐白石》《李叔同》《徐悲鸿》《潘天寿》《丰子恺》《李苦禅》《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黄胄》十册。 十位艺术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创作道路、艺术观点和成就。丛书编者把每本书的内容分为“生平传记”“谈艺录”“诗歌文赋”“诸家评述”“艺术年表”“作品评  相似文献   

5.
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政治革新,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自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达“定国是谕”开始,至9月21日慈禧太后重新训政,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幽禁光绪,变法总共经历了103天。当时澳门的《知新报》称其为“惊天动地、千百年未有之事,波涌云连,忽起忽落”,形容变法自上而下,迅猛异常,但真是忽起忽落吗?  相似文献   

6.
曲辰 《湖南档案》2009,(5):24-24
齐白石由木匠成大师,三任妻子是左膀右臂。 齐白石七岁时由父母包办定下了个童养媳,平时玩在一起的小伙伴讥笑他:“哎呀咧!丑!就讨了堂客”。小白石那时不知道“堂客”为何物,曾在父母跟前哭闹过“我不要堂客”。到了12岁。他的小堂客陈春君过门进了齐家,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在基层连队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新闻素材可以写成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广,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厂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请问.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呢?河南新郑驻军某部对学胜刘学胜同志:这个问题在通讯员中是常有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通讯员对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熟视无睹,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写,而有经验的通讯员或记者一下来,就会接连写出有声有色的报道来,这时候你等才“醒悟”过来: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呀!自己怎么就没有写出来?于是就…  相似文献   

8.
当兵第二年,连队安排我到炊事班烧火,心里那个别扭就歪提了:一个经常写点小稿子的“文化人”,一个专业训练尖子,怎么就下炊事班了呢?疙瘩始终解不开,一个偶然的发现使我受到了启发,改变了我的认识。 一次,我在烧火间发黑的墙壁上发现几行隐约能看清的字,我踩着长条凳仔细辨认,这几行字是:“脸黑不要紧,只要讲认真;黑了我一个,幸福全连人。”我反复吟诵,不由一怔。这不正是“火头军”的真实写照和内心表白吗?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和做到呢?任何工作都要由人去干,烧火、做饭、喂猪、种菜也自然不能例外。从那以后,我彻底放弃…  相似文献   

9.
庄电一 《今传媒》2010,(8):145-145
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10.
羽清雪 《湖北档案》2009,(12):30-30
齐白石有一方印,印文为“浮生无一日不画”,短短7个字,却意味深长。 我感动于齐白石几十年勤画不辍,坚守与执着。“人如果能为自身以外的事物而生存,那么就将冲破生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12.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经历     
采访一位养鸡专业户,他谈起自己的经历:“别看我不到40岁,干过的行当可不少,18岁出中学校门,在窑场挑4年砖坯,乡里成立剧团,我敲析鼓,一敲就是7年,后来,下江南,闯浦东,卖服装跑遍大西d匕。”他说:“磨难也是财富,挑砖坯,使我学会吃苦耐劳;敲极鼓,养成做事有折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干什么都比别人思路新,有创造性。”我把他的这些体会,整理成一篇《一个农民的市场观》,忽然想到:一个记者,是否也要有这样丰富的经历?是否也应有这笔财富?回答是肯定的。新闻虽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但无不渗透作者的判断、见阿和感受…  相似文献   

14.
方成 《出版参考》2011,(2):40-40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未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常常是“遗憾的艺术”。2008年1月,我和我所在的媒体就经历了这样一场遗憾。遗憾之余,是关于经济新闻报道视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谢顾问:自参加了军报函授中心,我踏上了业余写作之路,经过两年的努力,也登过一些“豆腐块”。可有人对我讲:“业余写作成不了大器,不如趁早学点技术更实惠。”因此,我迷惑了:果真如此吗?请帮我澄清为盼。55179部队杨华杨华同志:你所选择的业余写作之路是没有错的,不要一听到风言风语就耳朵根子发软。据我所知,有些年轻人,在写作上重“专职”轻“业余”。其实,细想想,哪有不经“业余”就一下子进入“专职”的?“业余”和“专职”只是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且密不可分。“业余”是成才的第一步,是打基础的阶段,只…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8,(4):11-11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在韩国首尔大学做了一次演讲。演讲快结束时,金大中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问。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的一生非常坎坷,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是什么力量使您保持坚强而乐观?”金大中微笑着回答:“因为我有一道坚固的心灵防火墙!”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金大中没有马上进行阐述,而是对那位学生说,“你能先上台和我一起做个实验吗?”那位学生愉快地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长沙市湘园社区的张桂英成了省城媒体关注的焦点。记者也决意去会会她。“我姓张.名桂英,大家都叫我张媒婆。”还没等记者发问,张桂英就很大方地做起自我介绍。并拿出她的看家本领.来了一个快速出击:“妹子,你好大啊?家里有几姊妹?有没有男朋友……”  相似文献   

19.
“从5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什么都经历过了,唯独没有经历一个正常的年代。每一代人,都会感觉,怎么苦果就落在我们头上啊?……这样的时代结束以前,几乎每个年代人都会有叫冤叫屈的心理:凭什么我们埋单啊?其实上下好几代,都付出过自己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聪明的人类     
男人:“我的天,你身上怎么全是血?我给你包扎一下。” 狮子:“没事儿,过一会儿就干了。”男人:“谁把你打成这个样子?是不是违法狩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