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时候,在听说书的时候,每每到故事情节发展到紧要关头,说书人突然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吸引你继续听下去,这样,听众在下次一定会乖乖前来“报到”。这种方法在古代小说里常用,俗称“卖关子”,也称之为“设置悬念”。同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偶尔也卖个关子,设置个悬念,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  相似文献   

2.
设置悬念是设疑的一种重要方式.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3.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好的导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好的导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一、悬念导入设置悬念,就是平常说得“卖关子”,是指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明明今年九岁了,可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明明为什么只…  相似文献   

4.
1.设置悬念法 悬念是人们对事物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悬挂惦念,是急于知晓事情结局的一种紧迫的心情。说书人称之为“扣子”、“卖关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适当地设置悬念,不仅能引起学中强烈的探究心理,深入思索,而且能激发学生急切求知的欲望。例如,讲《狼》这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电视剧播放到紧要关头,总会插上一段广告,让你欲罢不能。播电视节目的人就很精明地利用了"悬念法",巧妙地把握了观众的心理,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偶尔也用一用这样的方法,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而且能使课堂迸发出异样的光彩。一、新课伊始,巧用悬念,激发求知欲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设置悬念,精彩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中的悬念能激起读者的期待,让读者对事件的发展、变化、结果产生强烈的关注,让事件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记叙文中的悬念设置主要包括"设疑"和"释疑"两个过程,其中"设疑"最为重要。设疑也叫卖关子,当"关子"让读者产生了"这是为何"的疑问时,设疑就算精彩完工了。那么,在记叙文中,应该如何巧卖"关子"呢?一、让标题成"关子"作文的标题是作文的眼睛,让这眼睛有  相似文献   

7.
文章似山不喜平。文章讲究的是曲折多姿,一波三折。同学们,怎样才能使你的作文引人入胜呢?下面有三把金钥匙,等着你去开启作文的大门。金钥匙一:巧设悬念法在作文中,有时可以故意卖关子,设置一些疑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我和妈妈打赌》这篇作文,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这次英语考试我考了一百分,我匆匆忙忙  相似文献   

8.
悬念本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技巧之一。而借用到讲课中,也能造成学生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力,激发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始设置悬念,能迅速地把几十个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组织教学作用;课中设置悬念,使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课尾设置悬念,能给学生留下深长的思索、回味,既可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可为下节课作好孕伏和铺垫。尤其在小学阶段,悬念的运用,更适宜小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那么,在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9.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是章回小说及评书艺术家说书时惯用的手法,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跌宕起伏的高潮时刻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头往往"急刹车",引而不发,使读者和听者产生欲知不行、欲罢不能的悬念心理.在教学工作中,将这种方式引进课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开拓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组织教学首先要抓好教学的开头,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在课前采用何种方式导入,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至关重要。我认为以下几种课堂导入的方式非常可取。一、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指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有意识地卖关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激发其思维,然后自然地将新课成功导入的一种方式。这种导入方法常用于小说、戏曲、报告文学以及通讯报道等课文,在具体应用时主要做到"精、新、奇"三字,从而快速地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使学  相似文献   

11.
史峰 《初中生》2014,(5):12-13
<正>作文中的悬念能激起读者的期待,让读者对事件的发展、变化、结果产生强烈的关注,让事件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记叙文中的悬念设置主要包括"设疑"和"释疑"两个过程,其中"设疑"最为重要。设疑也叫卖关子,当"关子"让读者产生了"这是为何"的疑问时,设疑就算精彩完工了。那么,在记叙文中,应该如何巧卖"关子"呢?一、让标题成"关子"作文的标题是作文的眼睛,让这眼睛有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设置有效的悬念也是一种好办法。巧妙的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小学生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和持久的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地萌发,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小学科学教学中设置悬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寻求合理的解释,在师生中开启多方位的交流通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做到"趣味"和"高效"并存。要做到趣味,设置悬念的确是一种好方法,悬念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造成  相似文献   

13.
巧妙蓄势     
<正>"没有矛盾就没有情节,没有矛盾也就没有结构。"(王朝闻《论凤姐》)小说讲究的就是矛盾艺术。而蓄势技法是文章创作的惯常技法之一。蓄势,就是设置悬念,文学艺术称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让读者在拨开层层疑团、迷雾之后虚惊一场,产生一种扣人心弦、出人意料,而情节发展又在情理当中艺术效果。古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做人贵直,作文贵曲",这都是说,文章的情节不能风平浪静,而要有大开合、大起落,这  相似文献   

14.
正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揭示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一、把握时机,设置悬念"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如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  相似文献   

15.
记得小时候听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潮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常常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我国古典章回小说里经常被用到,称之为“悬念”设置。《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教授把讲座当作电视剧来设计.以悬念作牵引.同样吸引了“易粉”们的注意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处于不断渴求知识的状态。让学生积极探索,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或破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一、设置悬念,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学材料中设置悬念,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设置悬念,激发创新"学贵在疑"。教学时,如果教师依据教材的"新""奇""特",巧设疑问,制造悬念,为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就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例如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数学,教学时,我们首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桶底的周长?"学生很快地答出用米尺  相似文献   

20.
赵绪昌 《教学月刊》2011,(10):22-24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往往在读者最激动、最关注的地方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卖关子、吊胃口的方法迫使读者非得读下去不可;许多讲评书的人,在听众正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戛然而止,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念.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