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伟民 《高教论坛》2020,(10):64-67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通过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意向,研究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正确认识手机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日益出现对手机依赖的现象,本文在借鉴Leung等修订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的基础上,自编问卷对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低头族"现象对高职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研究认为,"低头族"现象会对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健康、人际交往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校应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本身也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学校社团,从而抬起头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且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维度中,冲动控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的现象,对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交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少手机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科学技术日益高端化的发展,手机的覆盖范围也是日渐增多。作为手机使用人群中的主流群体,高校学生在享受现代现代的通讯工具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本文针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合理的利用手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及其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对439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2)手机依赖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0):192-194
智能手机改变着大学校园生活,给大学生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由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文章采用自编问卷——《关于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现象的调查问卷》,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手机作为一种通信设备,具有通话、短信和游戏等功能,而大学生也成为了最大的手机使用人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手机视为一种必需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无法离开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依赖将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笔者就主要对当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过度依赖手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消极影响。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其形成的众多心理原因,通过理性使用手机、加强人际交流、参加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建设等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由此引发了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甚至出现手机成瘾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笔者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探讨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和危害,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量表分析的方法,为大家指明对待手机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轻其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推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造成对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危害。手机依赖的形成既有外部的.社会的原因,又有大学生内部的,自身的原因。高校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扭转。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特点及其与学业挫折感的关系,本文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年学生学业挫折感问卷"对183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均分为45.35,处于中等程度;(2)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是否是师范生、年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挫折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并逐渐发展成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而手机依赖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现象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性格特征、孤独感及动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并分别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四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但对手机的严重依赖也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影响,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对河北省5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结合人格测量分析来探讨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结果显示,具有外倾、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较为严重。文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策略,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来全面关注并加强手机的合理使用,防止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大学生注意力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此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注意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呈正态分布,约有4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仅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手机依赖总分显著低于女生总分;大学生注意力分数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注意力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注意力可以作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中手机使用十分普遍,手机的身份随着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发生了变化,由通讯工具变成娱乐工具,进而上升到到交际工具和精神依赖工具。手机在一些同学的时间分配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更有一些同学对手机出现过度依赖,以致滥用并出现成瘾症状。文章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人文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关系,本文采用手机依赖自评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某医学院37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较普遍,且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睡眠质量与手机使用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情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状况等.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过于依赖手机的使用,"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各高校应该有效的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段海丹  汪滢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108-113
为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问卷与大学生隐性逃课问卷对4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1.0及PROCEESS插件和Amos21.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聊感与隐性逃课呈正相关,手机依赖在无聊感与隐性逃课之间起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无聊感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隐性逃课行为,并且会通过手机依赖间接导致隐性逃课现象的增加.建议未来在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预防和干预中,除了改善影响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直接因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无聊感,还要加强对手机使用的科学管理:根据需要,既可提倡无手机课堂,也可充分发挥手机的互动功能,增强教学的交互性,以减少、消解隐性逃课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