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以“欲”这一主题为媒介,考察了先秦哲学的变化。中国哲学从老子在内的早期三位哲学家(另二位是孔子、墨子)到发展为战国中期的稷下学,其哲学视角从“整体”或“一般”转向“个别”、“具体”、“主体”等。老子和庄子都主张“寡欲”和“无欲”。但老子否定“欲”是与统治有关,庄子否定“欲”则主要是与个别主体的“欲”有关,即减少或消除欲望以获得心理的平静之后达到内心的超越,最终赢得个别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世界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十分推崇中国古代哲学,他接触过墨子、老子、庄子、孔子的思想,并把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与哲理融合于他的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3.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古代教育思想长河中,先秦时期的古代教育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德育经验,它们十分值得今天学校德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就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的德育思想进行撷珠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有其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的展开以“道”为中心,老子对“道”有着多侧面的界定和描述,综括而言,“道”具有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的五官无法把握、“无为”、客观存在、可以认识等特点。老子哲学对孔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论语》中有老子“道”论的明显折射、“无为”思想深刻影响了孔子、谦虚不自满思想对孔子有重要影响、“不言之教”对孔子有明显影响。探讨老子哲学的体系,揭示老子哲学对孔子的影响,对把握先秦哲学的真实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解读鲁迅的《出关》入手,依据历史事实和前人的有关论述尽力恢复了老子、孔子和关尹子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以及老子与孔子、老子与关尹子之间的真实关系,分析了三门峡文化在先秦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与老子哲学的一定暗合性,破译了“道德”和“玄牝之门”的千古隐秘,论证了《道德经》诞生于三门峡灵宝函谷关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思想是中国先秦哲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从人的心灵出发,强调人的修身自省在构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中的重要性,他的和谐思想是由心及物的外推式和谐。而老子主张自然和谐是最好的和谐,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强作妄为”破坏了这种和谐,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内敛式和谐。孔子和老子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解读鲁迅的《出关》入手,依据历史事实和前人的有关论述,尽力恢复了老子、孔子和关尹子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以及老子与孔子、老子与关尹子之间的真实关系。分析了三门峡文化在先秦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与老子哲学的一定暗合性。破译了"道德"和"玄牝之门"的千古隐秘。论证了《道德经》诞生于三门峡灵宝函谷关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墨子,先秦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和孔子一样,他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墨子在中国教育史上远没有像孔子那么高的地位,墨子的教育思想理念与教学实践经验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先秦诸子多涉足于天人思想研究,庄子在其中卓然不群。老子哲学乃是社会政治学说,庄子哲学则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墨子的“天”是宗教,庄子的“天”则是哲学;庄子哲学较之孔孟之道,接近于自然哲学,孟子的天人合一以道德为基础;庄子和荀子的天人思想都从天道自然、天人相分出发,分别沿着天、人向两极延伸,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先秦时期盛极一时的以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争鸣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是非评判标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被后世誉为"春秋大义",对于今天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企业家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以前很少有人怀疑《史记?老子传》中老子其人其书的真实性。在疑经思潮影响下,宋代考辨老子其人其书的学者渐多,其观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李觏、朱熹、吴子良等人认为孔子向老子问礼、孔子晚于老子;二、陈师道根据诸子称引的先后顺序,明确考定老子生活于墨子和荀子之间;三、叶适认为有两个老子,并怀疑《老子传》的真实性。王十朋、黄震、罗璧分别对《史记?孔子世家》、《老子》、《庄子》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宋人这种疑古惑经的考辨精神,对于厘清先秦诸子的行辈关系及其学术渊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考证方法给予后世以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学历史教学》2003,(7):48-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  相似文献   

13.
学人对先秦儒家艺术学的研究,多着重其“经世致用”的社会政治功利观方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先秦儒家的艺术心理学思想,指出它不同于老子、庄子等道家的哲学——心理学,而以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特色,并肯定了它是中国艺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独特而强大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对孔子、孟子、荀子的艺术心理学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4.
引言对于先秦诸派,我们知道更多的是以孔子为首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首的以"道"为思想核心的道家学派,而往往忽视了以墨子为首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墨家学派。由于墨子和墨家学派代表的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而这恰恰是与封建时代专制集权的统治思想相悖的,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墨家失去了先秦那种"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显学风光,被弃之如敝屣。导致对墨家的研究越来越少,并且对墨家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俄国文坛泰斗托尔斯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翻译和研究孔子、墨子、老子和中国的佛经,与中国文化怪杰辜鸿铭的交往以及托翁的教育思想、勿以暴力抗慈、道德上自我完善和博爱等思想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先秦时期教师的资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以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等儒、道、墨家重要教育家的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先秦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精华,并重点论述这一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人文教育、科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人格教育以及直觉领悟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孔子及墨子被尊为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迸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老子、孔子及墨子三圣有各自的政治理想,他们在社会秩序、对周礼之态度、治国方略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反映了周秦时代思想文化剧烈发展变化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道诸子的散文是具有浓郁诗意的哲理散文,其中的《论语》、《老子》、《庄子》的诗意色彩尤其浓郁。温柔敦厚的诗人之风潜移默化地熏染了孔子师生的言谈,这使得《论语》中孔子师生的言谈成为诗意的言说。老子对自然社会的诗意思索,凝成了五千言的长篇“哲理诗”。庄子也是一位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对诗意人生的追寻使得他的著作成为诗意沉思的哲学巨著的同时也成为了带着哲学沉思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19.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涌现出以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这些先哲们提出的深刻思想对当今的德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即儒家思想中“仁、义、礼”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外在修养,墨家重视科技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老子思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诚信     
湘少 《初中生》2010,(2):48-50
△民无信不立。(先秦·孔子)△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先秦·孔子)△言必信,行必果。(先秦·墨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