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中国女排、意大利女排、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在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各11场比赛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女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备战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应寻求接发球阵型的改变;中国女排的进攻结构不合理,应适当增加后排攻和快攻的扣球次数;相比意大利女排、美国女排和巴西女排,中国女排的拦网效果较差,应加强拦网前预判意识的训练和预判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对2015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国女排和美国、塞尔维亚、俄罗斯女排的攻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窥探其它强队的攻防能力,正确认识中国女排的攻防能力和技战术上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扣球总数少、扣球得分能力薄弱;接发球和一攻质量差;接扣球、接拦回球和反攻得分能力差.建议:主动出击,全面采用大力跳发球和跳飘球;注重快强结合,快变结合进攻模式的建立;构建高效拦防反击系统.  相似文献   

3.
运用VTS软件分析及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11场39局比赛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各轮次技战术打法、进攻分布特点及非技术因素指标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要以2、4号位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快球及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高快结合的技战术打法。中国女排整体扣球效果好,与其对手国相比进攻实力突出且优势明显。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范围较广,且身高及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但在年龄及体重方面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中最强的是第3轮,第4和第5轮相对较强,但第6轮相对较弱。建议中国女排应继续发扬高度优势,进一步丰富扣球技战术打法;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并努力提高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古女排的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古女排第7届世界杯和第26届奥运会两项大赛的统计材料,结论是:中国女排在身体素质、进攻能力(特别是强攻能力)和拦网成功率方面与古巴女排有一定差距。建议中国女排狠抓身体训练,加强前排强攻和后排进攻,提高扣球技巧,加强拦防配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男排自由人在接发球阵型中的站位以1号位和6号位为主,通过数据对比,其接发球效果较好,总体接发球效果有待提高,但接飘球时在第1轮次自由人接球效果比接发球阵型的整体到位率要差,接跳发球时在1、6轮次时自由人接球效果比接发球阵型的整体到位率要差,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需要加强这种阵型下接发球队员之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拍摄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各队接发球到位率及阵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发球到位率方面,中国女排偏低,且失误率最高;巴西女排到位率最高,且失误率最低;日本女排到位率较高且防反能力较强。接发球阵型方面,中日女排人员配备相同,但负责接一传的主攻前后位置不一,使得日本队自由人处于后排中间位置接发球轮次比中国队多1轮,且阵型分布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共13场比赛的后排进攻战术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在总进攻次数中占比较低,同时不同场次之间在运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距;后排进攻运用存在明显的实施人员、位置分布和打法特征,主要以朱婷六号位无掩护的后排进攻为主;同时,运用效果在位置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1号位的后排进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在参赛队员身体形态指标和发球、扣球、拦网、接发球技术指标这五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反映出中国女排在相关数据上与比赛对手的优势和差距,进而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的不足之处,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女排发展的具体措施,提高我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获得第5名起,日本女排显现出强势崛起之势,而中国女排则每况愈下,多次比赛战绩不佳,亚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通过对2队比较,探索日本女排逐渐上升的原因和中国女排战绩不佳的根本。通过运用录像统计法、数据对比分析法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日本队与第3名中国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队在发球、接发球、扣球方面都优于中国队,进攻节奏上明显快于中国队。  相似文献   

11.
世界女子排球后排进攻技术运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女排赛、第9届世界杯赛后排进攻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排后排进攻运用数量急剧上升,而质量下降;主动运用的效果明显好于前排进攻,世界各国女排在拦防后排进攻方面都已接近拦防前排进攻的水平,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李华燕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01-1004
中外女排比赛中接拦回球数量仍然较多,占扣球总数的14%左右,比赛中80%左右的拦回球落在3m线前区域。中国女排接拦回球的效果好于日本女排、塞尔维亚女排和多米尼加女排,但与巴西女排、美国女排相比差距较大,同俄罗斯女排、意大利女排接拦回球的效果相差不大。接拦回球失误的主要原因有接拦回球队员反应跟不上造成无防守动作形成失误,其次是接拦回球队员防守意识不强未及时进入防守位置形成失误。中国女排应加强接拦回球跟进保护意识培养,努力提高各种倒地和单手垫球技术,从而提高接拦回球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古之战中国女排失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了第13 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中、古女排两场比赛的统计资料,中国女排失利的原因是身体素质、强攻能力、拦网的成功率均弱于古巴女排。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提高扣球技巧,加强拦防配合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扣球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是以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高度与速度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技战术打法;进攻战术的总体运用效果十分理想,与其他各国相比扣死率较高且失误率低;后排攻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在强攻和快攻方面与巴西、美国等欧美强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对强攻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努力丰富年轻队员的大赛阅历以保证其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在面对欧美强队时应努力提高一传到位率,并加强进攻队员之间的掩护配合,使各种快变战术能够在比赛中得到有效发挥,并尽量避免自身进攻方式及手段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现场拍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15场比赛,对中国女排的各轮次战术进攻特点就行了研究,揭示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打法和战术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要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3号位快速、多变进攻为主,结合4号位拉开进攻的高快结合进攻打法.中国女排强轮是第一轮,第一、二、六轮次主要是以薛明的3号位近体快、短平快为掩护,结合王一梅的拉开进攻打法为主;第三、四、五轮次主要以马蕴雯2号位的单脚背飞、背快为掩护,结合4号位的拉开进攻和后排进攻.4号位强攻、背飞、近体快是中国女排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战术特点,对中国女排进攻战术进行了分析。1·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从中国女排和主要对手进攻统计数据看,在扣球得分方面,中国女排2号位扣球得分最多为216分,占中国女排扣球得分总数的44·7%。本届中国女排进攻特点是继续保持了以快速多变为主的技、战术打法,充分利用2名副攻手赵蕊蕊和刘亚男的2号位跑动进攻,采用单脚背飞、背交叉、背快和时间差等快变技战术打法,使对手很难适应,取得了良好进攻效果。在以往的国际大赛中,中国女排的4号位强攻威力及效果总不如古巴、俄罗斯等世界强队,成为影响中国女排夺取世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在3场11局比赛中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及参赛队员基本情况等,探讨我国女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参赛队员的基本情况较为理想;在胜负场比率、胜负局比率和得失分比率三方面表现令人满意;在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和传球技术等进攻技术以及在接发球技术、拦网技术和后排防守技术等防守技术方面都好于其他11支世界女排强队.依据本次女排的技战术发挥状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DATA VOLLEY软件分析、现场及录像观察、数据对比分析,对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日比赛及2013年亚洲锦标赛中泰比赛中的进攻、拦网和防守反击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面对类似日本、泰国女排这些技术全面、打法快速多变,充分利用2、4号位球网长度展开高速进攻风格的球队时,中国女排拦网及防守反击环节的效果较差。建议中国女排面对此类风格的球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拦网和防守区域相结合,提高防守反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与韩国和泰国女排在第17、18届亚洲排球锦标赛中的技战术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一攻及防反质量的提高是中国女排在本届亚锦赛中相继战胜泰国和韩国女排并最终夺取冠军的主要原因;但在发球以及拦防等方面还有待得到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中国女排应继续保持网上高度优势,以便充分发挥自身的进攻实力;与此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各项防守技术的打磨,并在发球上狠下功夫,从而使自身的进攻优势能够在比赛中得到更充分地体现。  相似文献   

20.
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11场比赛的一攻与防反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女排强队相比,中国女排强攻不强、一传和拦防能力的差距,造成快攻战术运用次数少,效果差,难以发挥快速多变的特长。中国女排应进一步提高一传质量,加强强攻环节和拦防整体配合以及各种快攻战术的运用,提升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