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创新是时代的命题,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区政府创新不断,努力打造"知识杨浦",实现"创新杨浦",加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建设。作为创新杨浦的重要一环,杨浦教育近年来也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教育如何摆脱简单的知识传授的狭隘?学校如何冲破沉重的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如何打破唯书本的窘境?学生如何避免缺少个性和创造的局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后备人才?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区域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点拨,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点",就是点中要害,即抓住教学中的关键之处,在关键之处下工夫。通过"点",提醒学生重视与深刻理解。所谓"拨",就是拨疑解惑,也就是在疑难之处引导与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通过"拨"达到懂与通,使其豁然开朗。由此可见,善于点拨,对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等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合理点拨呢?一、关键之处要"点准"在讲解基本概念与原理时,何处是关键?何处是重点?教师心中应非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质是将知识内化为智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智慧教学提出要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智慧",运用智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智慧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优化,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  相似文献   

4.
周斌 《辽宁教育》2014,(9):65-6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点"什么?点要害处,点重点处,在关键地方、关键问题、关键时候给学生以帮助,以启发,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绝不袖手旁观,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为此,课改进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不是不要教师的牵引,而是要求教师把握点拨的时机,适时地进行点拨,有效地调控课堂,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  相似文献   

5.
尧卫国 《班主任》2006,(4):20-21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里的对话不是简单地体现为课堂教学中的"我听你说"或"我问你答",而是民主平等中的情感相融,相互尊重中的心灵相通,动态生成中的共学知识、分享智慧.班规制订作为班级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必然也应落实课改倡导的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精神.如何落实呢?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变换角色,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更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成为研究者呢?一、彻底摒弃旧观念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旧观念,与时俱进,不让时代淘汰自己。新课标下教师不仅是尽职尽责的教书匠,一定做参与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教学技巧,形成和时代同步的教学风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努力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在引领、点拨中如何既强化了"读"与"思",又要提高学生"说"的质量呢?本文运用实际课例加以论述、层次清楚,很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思维受阻,一时难以下手.这样,需要教师用简练、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谓之"点拨".有效的"点拨"必须做到适时、适度、灵活且富有启迪.如何实行有效"点拨"呢?笔者的思考是点拨难点,引导学生攻克疑难;点拨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点拨思路,引导学生反思探究,由此启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中怎样信任学生,架设高效教学桥梁呢?一、关心学生,亲近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要像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教师这个多元角色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你教我学",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厚爱每个学生,因人施教,巧于疏导,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哲学教学要以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培养学生的德性、提高学生的境界为目的,要使学生从"习德"到"自得",化哲学知识为人生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是时代的需求,是教学的必须.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向时间要质量,要效益.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让思维活跃起来,开启智慧的"马达",无论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都要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样,我们的教和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教师知识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因自身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受教育经验等使其带着某种前提进入教学,由此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也表明个别化的教师知识在教师工作中的独特价值.以往,由于对教师的工作性质的误解,其内容被界定为"传授知识",致使教师知识的情景性、动态性与个别性被漠视,教师的教学行为被扭曲.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就要关注他的缄默知识与实践智慧.为此,要充分认识到转变教育观念、反思和行动研究在教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应萍 《教育探索》2011,(4):104-106
作为教师类型的智慧型的教师,它所隐含的理念和内在根据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靠智慧去统率和处理知识信息,必须用智慧来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智慧不但被赋予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职责,而且也担负着创新与应用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育的知识,更需要具有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4.
徐秀玲 《考试周刊》2014,(74):41-41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的新理念,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独语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也使沉寂的语文课堂显得生机勃发。那么,如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呢?一要全力打造"对话场",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二要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智慧手段,实现高效"对话"。教师要学会倾听,精心预设,拓宽对话领域,适当点拨,弹性推动生成,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胖永霞 《成才之路》2014,(14):23-23
正人之为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则与动物无异。教师唯一的也是终极的使命就是提升人的素养。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教育是提升人性的过程。那么,教师呢?教师是点拨学生人生智慧的"灵魂之师",是一种以"心灵召唤心灵"、以"生命点燃生命"的光辉职业。只有"人"才能培养"人",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具备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的知识及"人所以为人"的精神内涵,才能行人文教化之功,育全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04-104
<正>俗话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知识达人,更重要在于要让学生"德才兼备",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对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呢?笔者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了具体说明德育教育如何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笔者将以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把哲学视为"智慧之学",即把"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可人所创造的艺术、伦理、科学不也是智慧的体现吗?实质上,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爱智之忱",是对待人生与智慧的态度,即对人生与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之爱.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学哲学教育的关键点不仅把哲学当作知识传授,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教学中的引导与点拨仅仅是课堂里的一些小小片断,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引导与点拨的方式林林总总,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将步入智慧教育时代。所谓智慧教育,即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而成的更加智能化的教育形态。在这种新的教育形态下,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要素,无论是其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都将发生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也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须重构教师的角色范畴:一方面要从以知识的传播者为主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为主、从以系统性的教学为主变为随机性的点拨为主、从以重复性劳动者为主让位于智慧性劳动者为主等对传统教师角色进行转换,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教师已达成共识的"教师即研究者"角色,深入开展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研究,切实发挥教师在智慧教育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业",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传道",传授做人之道。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我发现平时写作较好的一位同学又写出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