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比例函数概念学习是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的结合体.教学中应从事实出发,抽象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将其符号化;同时将其与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深度理解两个变量间函数关系与反比例关系并存的数学本质;强调在函数体系中学习反比例函数,构建结构化的整体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等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考】 “变化的量”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的一节准备课。我们知道,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而本单元的正比例、反比例就是两种重要的函数。  相似文献   

3.
<正>一、问题的提出函数是中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阶段并没有明确提出函数的概念,小学高年级开始在应用题中涉及正比例、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在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1].初中阶段,引入了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概念.高中阶段,在初中"变量说"定义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集合的语言和对应关系建立了完整的函数概念.《普通高中数学  相似文献   

4.
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时,应抓住“两个变量一定量”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教学时可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判定方法和步骤,把正、反比例的判定步骤归纳为三步;即一找、二组、三看。一找:先找出要判定的两种量(两变量); 二组:将要判定的两种量组成关系式; 三看:通过关系式,做出判定(由正、反比例的定义下结论。商一定,成正比例;积一定,成反比例)。  相似文献   

5.
函数是刻画变量与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模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是代数的"纽带",因而成为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有: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对函数的有关认识、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利用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函数  相似文献   

6.
一次函数y=kx+b(k≠0)和反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是最基本的函数.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它们的图象、性质、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及其函数的应用.本文就怎样学好反比例函数谈几点意见.一、以小学反比例概念为基础,联系实际问题,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反比例是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小学数学中是这样来定义反比例的,即教科书是由实例给出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怎样来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呢?一般有两种常用的方法:①若两个变量x,y的积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即xy=k(k≠0,k为常数),则这个函数为反比例函数;②先把一个…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考] "变化的量"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的一节准备课.我们知道,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模型,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预测未来,而本单元的正比例、反比例就是两种重要的函数.  相似文献   

8.
由于17世纪、18世纪工程技术和天体力学研究的需要,人们引进了变量.研究变量必然涉及变量与变量的关系,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函数概念.在与新课标配套的教材中,函数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初中初步学习函数的概念及三个具体的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二阶段,在高中一二年级以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并通过对一些基本的初等函数的研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函数知识;第三阶段安排在高三选学内容中,以极限、导数为主要内容,它是函数应用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组织初二学生学习"变量与函数",不少学生表示函数太难学了,不懂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函数,复杂情境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也难寻找.个别访谈中,发现这些学生没有理解函数的本质,特别是对复杂情境问题中的函数关系搞不清楚;还有学生对函数中的常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等名词理解困难,因此在具体的数学解题时辨识不清.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函数教学实践,深入思考了函数起始阶段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函数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课时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了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与变量的基础上,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它既是常量间关系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特殊函数”(一次函数等)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案例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一次听课,授课教师举了4个例子,其中3个是正例,1个是反在认识了反比例的关系后,一个学生突然问道:例4所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它有名字吗?学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思考,正比例、反比例是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但小学教材中不仅仅有蕴含着正比例、反比例函数的内容,也涉及了一些其他函数关系,如例4中吃了的千克数与剩下的千克数就是  相似文献   

12.
李慧 《初中生辅导》2023,(27):57-62
<正>一、反比例函数的基本内容反比例函数是中考常考考点之一,本文将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进行学习,并对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及面积等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1.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其中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k被称为反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13.
函数这一数学概念在数学中的引进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它引进了变量这一新的思想和方法。函数这一部分知识作为初中学生接触到的一种新的基本思想在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谈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作法与体会。 一、函数概念的引入 函数这一部分的概念可分为两组:一是函数及与其相关的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二是三个特殊函数: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函数概念,抽象性较强,加之学生是初接触变量数学,就认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常数数学到变量数学的飞跃,在讲授这一概念时,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3 本质识别模式3.1 以工程问题为例——抓住反比例函数关系从例1的“工程问题”提炼出反比例函数模式(A)之后,再遇到新的问题,只要变化过程满足反比例函数关系,就都可以用模式(A)的方法来解决.此时,我们对“工程问题”的判别就不依赖于题目中是否有“工程”、“行程”等字眼或情境,而是根据本质结构:反比例函数关系.“工程问题”只是反比例函数模式的代号或一个现实原型.这正是初级认知模式与高级认知模式的一个重大区别.例2—1 妈妈去商店买布,所带的钱可买甲布2米、或乙布3米、或丙布6米.现三种布都买同样多的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1.1 整体感知本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学习函数知识.反比例函数主要的知识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结合.本章共分为两节:第17.1节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还在选学栏目  相似文献   

16.
<正>"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厚德载物、养性励行",这是尚德教育的基本理念.笔者以学生原本的认识为起点,构建了函数教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函数(1)"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含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函数的概念.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入门课,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以《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为例,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以问题串形式的课堂教学。根据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习理解:1.能熟知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能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3.能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实践应用: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能用反比例函数模型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相似文献   

18.
反比例函数     
实质追索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既不同于一次函数也不同于二次函数,它表示怎样的变量关系?它的图象是什么形状?此函数具有哪些特性?本课就是通过实际例子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认识反比例函数,达到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知识,来解决一  相似文献   

19.
正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始终贯穿着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与它们对应定量的相依关系。即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的变化特征形成了它们对应着的定量,而这个定量又反过来制约着两种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X变化,Y也随之有条件而一致地变化(定量) X与Y叫做成正例的量 X变化,Y也随之有条件而相反地变化(定量) X与Y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因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变”中找“定”,以“定”带“变”的思路。具体地说,解  相似文献   

20.
由于函数是由常量数学过渡到变量数学的标志,在数学思维上是一个飞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二次函数的变化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更复杂,由于学生掌握不到二次函数的本质特征——联系和变化,所以学习二次函数时总觉得困难重重,无从入手.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巧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有效方法.一、采用"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的教学模式二次函数主要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单凭教师讲,多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