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取名趣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孩子的名字寄托了爸爸妈妈无限美好的祝愿。所以,父母在给宝宝取名时总是煞费苦心。最近,我就有了切身的体会。不久前,远在厦门的舅舅抱着他的小宝宝和我们聊视频。我问他:"舅舅,妹妹叫什么名字?"舅舅说:"还没取好,拜托大家给想个好名字吧。"  相似文献   

2.
父母给孩子起的名字,往往蕴含着某种特定的含义,寄托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企盼。一个好名字会使人增加愉悦感和好的印象,它记录着宗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谊,隐喻着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目标。名字中的期望大约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父母们给孩子起名字时,往往都寄托着自己深深的爱心和期待。或许,金家的独生女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嘹亮的哭闹声太与众不同了,让从事艺术工作的父母想到了清脆美妙的笛声。那咱们的女儿就叫“金笛”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帮助父母为孩子起名、改名的起名公司越来越受欢迎,据某起名先生介绍说他一个人每个月都会有20来份改名的业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给小孩子改名字。一些育儿网站也纷纷开辟了“给孩子起名、改名”栏目,更有甚者,“把名字输入手机,发送短信到***,你就可知道你的命运”之类的广告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电视屏幕,引得家长们纷纷效仿,探询孩子的名字和命运的关联,并开始积极地给孩子改名。据2004年《北京晨报》报道,在北京的幼儿园里就有不少孩子换了新名字,有的甚至在短短两年内换了3个名字。家长们认为,给孩子换个吉利的名字,他将来的发展就可能会顺点儿。名字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名字真的关系甚至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吗?且听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教授和我们一起漫谈给孩子起名儿。  相似文献   

5.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一)育儿观的偏颇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望近乎变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想让孩子出人头地,那就必须好好读书、上大学,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好…  相似文献   

6.
取名铁事     
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它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为了给孩子取一个响亮又与众不同的名字,父母们查阅字典,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个名字,可是真要用到孩子的身上却总觉得有点欠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听听别人的故事,是否感到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7.
名字的幽默     
“富人养骡马,穷人养娃娃。”家乡的人过去总这么说。所以,甭管家道多么贫,孩子多么多,都是爹娘心中的宝贝疙瘩。心啊,肉啊,爱得不行。其实也是,穷人中兴家道的希望,养老送终的寄托除了孩子还能有什么呢?有了孩子,便得有名字。原先说,有了孩子还愁起名!到真有孩子,名字还真叫人费一番脑子。就算是你后来每每呼叫起那些名来有多别扭,多不文明,那也是当初让父母花了不少心血的。说起这起名字,便有许多学问,时下叫“文化”。我家乡早年有过一个晚清的秀才,专一给孩子起名,抱了一些黄卷,翻出一些雅字,所以那一带的孩子,名字让城里人看了,也觉不…  相似文献   

8.
失衡的花季     
沉重的负荷1985年8月的一天,一个小生命诞生在鄂州市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里。她的父母都没有多少文化,生活中吃了不少苦头。他们决心把女儿培养成材,改变贫困的生活。于是给女儿取名瑶瑶,在女儿的名字里寄托着父母的厚望。在瑶瑶成长过程中,父母十分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夫妻谈话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孩子考试的分数和名次。在这种家庭风气的影响下,瑶瑶从上学开始就形成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她在当地小学的考试中每次都排在前几名。但望女成凤的父母并不满足,考虑当地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怕影响女儿的学习,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把孩子转到教…  相似文献   

9.
浅谈取名中的修辞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字,作为某个人的代称,虽与其本人无必然的联系,但历来却为人们所重视。不是吗?许多作父母的,在孩子尚未出世时就一次次地翻字典、查典故,为给孩子取个好名字而绞尽脑汁。即便如此,许多孩子在长大后却对父母所起的名字不满意,因而改名字的现象便时常发生了。这中间就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修辞。本篇结合一些名人及周围人的姓名想就取名时可能出现的修辞现象作以简单说明,以求大家雅正。  相似文献   

10.
凯文·汉克斯  周兢 《家庭教育》2007,(5X):I0012-I0013
这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她父母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好好完美。”妈妈说。“绝对完美”。爸爸说。“她的名字应当代表她的全部,”妈妈说。“她的名字应当绝对的完美。”爸爸说。“克丽桑丝美美”,她的父母给她起了这个完美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取名三忌     
孩子还未出生,年轻的父母便考虑如何给孩子取个可意的名字了。然而,由于某些父母在取名上一味追求新奇美,往往走进种种误区,有几点是该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寄托在早教中心,认为每周上几节早教课就可以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却忽略了自身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教养的作用,从而走进了早期教育的误区。德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日本教育家井深大说:"孩子的教育从出生那一瞬间即已开始。"因此,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教育。要抓住孩子在感知觉、视觉、运动觉、情感以及语言等各  相似文献   

13.
名字趣谈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你有没有问过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它有什么特殊意义吗?有人说,人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我们说,名字是历史的回音,是父母的心声,寄托着家人的期望。谁说一个名字后面不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介绍自己名字的活动,大家把自己名字的由来、含义以及对自己名字的理解、态度等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从而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你,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年轻的父母出于对子女溺爱心理,给儿子穿花衣,扎小辫,穿裙子,扎耳朵眼,甚至起个女孩的名字。每当家中来客或家人团聚时,还时常问孩子:“你是男孩女孩?”当孩子说自己是女孩时,逗得全家人大笑一番,孩子也因博得众人的欢心而洋洋得意。相反,也有些父母可能是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将女儿着男装,起男孩名字,给些刀、枪、棍、棒类的玩具,按男孩教养,并期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强壮、勇敢、阳刚之气十足的孩子。乍看  相似文献   

15.
张扬  潘家永 《家长》2010,(6):33-33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是一名在校学生。我们给孩子起的名字很普通,仅他就读的学校里就有两个同学与他同名同姓,在全国就更多了。据网上统计,全国有76万多人与我孩子的姓名相同。孩子说。同名同姓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想更改自己的名字。请问,更改姓名应如何办理手续?  相似文献   

16.
“加”在学校里读书,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 “加”的父母很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便到学校里与老师交流。 老师说:“你们给孩子的名字起得很好。” “我们现在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名字,而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加”的妈妈说。  相似文献   

17.
盛宁宁 《山东教育》2020,(5):112-113
人类80%的知识通过阅读来获得,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著名儿童绘本作家方素珍曾经说过: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为他撒下了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住进一个小精灵;撒下的种子越多,住进来的小精灵就越多,一个个进驻孩子的心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小精灵。有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他们蹒跚学步时,却找不到父母搀扶的肩膀;他们开始上学时,与父母的联系却只能靠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当别的孩子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像荒草一样孤独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珍爱生命     
宗尧 《家教指南》2004,(5):21-21
本期报道的芦卫、周晓旭——两个鲜活生命的悲剧结局,再次暴露了国人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存在太多的缺失、太多的遗憾!它也需要我们呼吁——要珍爱生命!!客观地说,两个孩子的家长都渴望孩子成人和成材,但他们却都忽略了孩子是个人——是个有个性、有人格、有思维、有生命的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实现父母愿望的替身,更不是听命于父母的机器人。父母的任何愿望都应该以维护孩子的生命为前提,当他们的生命不在时,无论我们在他身上寄托多少美好的愿望,他们也将如暴风雨中吹落的花朵,只能落地成泥,不能再结果实。现实生活,给我…  相似文献   

20.
开栏语: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可以用笔在纸上倾诉自己的苦乐哀愁的时候,他心灵的门扉或多或少地在悄悄地对着父母关闭。这就给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制造了障碍。“童心传真”这个栏目的开设,意在给孩子一方倾诉的天地,给家长一个了解孩子的窗口。孩子有什么不便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这里可以敞开说;父母对孩子有什么不理解的,也可以在这里看,这里问。主持人/刘秀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