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我国房地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泡沫"存在与否引发争议.本文使用2000-2005年的相关指标(房地产租售价格指数、商品房空王率、房价收入比和房价与物价指数比)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泡沫且有增长的趋势.但是现在并不严重,而且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环境约束下粮食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慧玲  卢锦培 《资源科学》2014,36(10):2149-2156
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中国30个省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了测算。研究发现中国从1997-2010年以来,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得益于生产技术和效率的进步,但其背后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对各个省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粮食产量占比高的省份粮食生产率呈现出不断进步的状态,粮食产量占比中等的省份却相反,粮食产量占比低的省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或退步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最后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R-B模型的房地产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现有房地产泡沫的度量和检验方法,结果发现,大多数方法只能检验泡沫是否存在,而无法测度其大小。在布兰查德和沃森的股票理性泡沫模型(R-B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修改测度因子,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描述了该测度模型中所需数据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的获取方法。接着利用模型对我国四个代表性城市住宅房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已经出现一定泡沫,而且,有些地区房地产泡沫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isk perceptions of key stakeholders in SMEs when making decisions on technology investments. Current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nature of the technology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and its associated benefits to the SME. We seek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hat builds on the small but growing work, which views investment technology decisions as the outcome of a process of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isk assessment. Evidenc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subjective element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assessing technology risks. Our empirical findings are that both e-business experience and the role of the decision-maker within the firm influences risk perception, whereas, sector differences are more modest. One implication of our findings is that policy interventions should be more sensitive and targeted at different types of stakeholders – owners, IT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individuals rather than on the sector in which the SME operates.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基于网络分析的产业部门角色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本研究将网络分析方法运用到地区经济转型分析中,并顺利识别出地区产业网络的演化、集群网络之间的互动及部门角色的变动,尤其是对服务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分析,丰富了我们关于经济转型过程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说网络的分析方法,为我们增进对改革过程中各地区产业演化过程的认识提供了又一有效工具,并且通过分析发达地区,相应的发展模式分析结果对落后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投资引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脱钩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蕾  唐志鹏  刘毅 《资源科学》2015,37(12):2330-2340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在低碳经济时代下,投资引致的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应受到关注。以往对此研究相对较少,且忽略了投资通过不同区域间产业联系所引发的间接脱钩。本文引入面积元并结合投入产出表以改进脱钩模型,研究了2007-201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直接、间接引致的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脱钩关系。结果显示:①大部分省份由投资引致的经济增长比碳排放略快,两者为弱脱钩关系;北京和上海实现强脱钩发展,内蒙古、宁夏等资源型省份多为扩张负脱钩;②投资直接引致农林牧渔业实现脱钩发展,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直接脱钩状态相对较差;工业投资引致不同区域各产业的间接负脱钩状态最多,服务业受其他行业投资间接影响多呈现负脱钩状态。低碳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间的拉动作用,适当补偿承担高碳生产环节的地区,避免盲目发展可能转移大量碳排放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普罗米修斯》2012,30(3):311-33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systems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economic systems. After China began to make its economic system more market‐oriented in 1979, reforms to its S&T system became urgent. China’s major breakthrough in reforming its S&T system occurred in 1985. This paper provides data on China’s changing S&T sector, outlines the processes of its reform and China’s changing sources of funding for R&D. China’s evolving technology market is given particular attention and some of its pitfall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苏依依  王敏 《科研管理》2021,42(5):39-46
现有文献主要关注经济危机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危机可带来社会技术范式的变革,从而迎来“黄金时代”。基于Perez巨浪模型,探究在全球范围内危机前后不同企业、行业和国家企业研发回报率的变化趋势。以1986~2014年间全球63个国家的52638个企业年度数据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经济危机后,不论对企业增长还是利润率而言,企业都获得更高的研发回报率;低市场份额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提高程度大于高市场份额企业;低杠杆率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提高程度大于高杠杆企业;服务型企业的研发回报率提高程度大于制造型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回报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Perez的巨浪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并为危机后企业研发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理军  陈洪波 《软科学》2002,16(3):28-31
技术变化周期由技术突破、技术培育、主导设计、渐进技术等四环节组成,各环节的特点不同,风险与益不同,资金需求的性质与评价标准不同,客观上要求相适应的资金供给和投资策略,以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CGE模型的水资源政策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吕潇 《学会》2013,(10):18-23
科技NGO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这类组织已经成为或逐渐成为替代政府部门进行科技管理的重要部门.本文从形态演进和公共管理两条途径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枢纽型”科技NGO的生成及演化过程,在学科大融合、大发展的背景下,为推动我国科技NGO发展提供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能源约束、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霞 《资源科学》2014,36(5):946-953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依靠能源消费的增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功能安全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与管理措施,把安全相关系统的整体风险控制在要求的目标之内。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应该按照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我国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此,课题组建议。在我国,实施功能安全标准战略是当务之急。国家应从组织管理、技术体系两大支柱,法律法规、政策策略、标准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产业与创新、国际合作等六个支撑要素共八个方面,分步建立我国功能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双对数”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加大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罗米修斯》2012,30(2):324-343
The structuralist thinking that generates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does not arise in a vacuum since all economic policies have structuralist implications. As economic policies change over time, so do the structuralist implications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m. An examination of specific major postwar Western European economic policies reveals that they do tend to influence the natur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But thes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do not provide simple recipes for changing the industrial mix so that it is relevant to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goal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往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亟需解决的关键。一般而言,依赖要素推动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依靠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会并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更好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主要依靠技术的进步。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产业金融,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得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玄  冉光和  陈科 《科研管理》2020,41(5):259-268
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区域内部和周边区域民营经济成长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以中国省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 考察期内中国省域金融集聚度大致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递减。(2)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度较高,对区域内民营经济成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其“涓流效应”可带动周边区域民营经济成长;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度较低,不能促进区域内民营经济成长,且其“极化效应”可能阻碍周边区域民营经济成长。(3)东、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技术研发,而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还停留在规模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18.
张建英 《科研管理》2016,37(1):84-91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许多国家工业化经济体相对规模急剧庞大,人们开始担心,这种增长趋势可能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探讨了政府管理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分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回顾了部分国家公共管理部门长期增长时的经济状态,并解释出现这些经济状态的原因是政治体制本身固有的功能造成政府效率低下;进一步探讨了,对于经济发展,政府通过管理手段干预可能产生积极还是消极效果的主要原因;通过事实证明,政府管理公共支出,尤其是那些为了应对市场失灵的公共支出,常常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大多数税收阻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兆丹  王张琪  Upmanu LALL 《资源科学》2015,37(10):2039-2050
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及有关差异分解方法,探寻生产视角下水足迹(生产水足迹)地区间差异及其成因,讨论有必要调整生产的地区及调整内容。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国生产水足迹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于经济区域间差异(贡献率69.46%);②中国西北、中部和东北区域生产水足迹高于其他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生产水足迹均主要源于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最重要成因(贡献率59.19%),其关键因子为该部门最终需求量(贡献率74.57%);生产水足迹相关指标区域间比较中,京津区域水资源压力、西北区域生产水足迹强度、东北区域工业生产水足迹废弃率高于其他区域对应值;③各经济区域内省区间生产水足迹在总量、部门结构、差异成因上有异同,在生产水足迹相关指标上水平各异;④东北区域、上海等“很有必要”调整生产,而“有必要”调整的有京津区域、吉林等;具体调整应结合水足迹地区间差异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进行。在生产视角下水足迹研究中引入经济区域分析层次、构建生产水足迹强度和工业生产水足迹废弃率指标,具有一定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蕾  辛宇 《科技与管理》2006,8(5):137-140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的理论分析,构建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一般性模型;分析中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旨在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