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职应用文请示写作课堂教学为实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从教学任务的分解与实施、教学中的成效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探讨了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谭万俊 《文教资料》2014,(33):31-32
体裁教学法认为体裁是分步骤、以目标为导向的社会活动,其本身有"图式结构"和规约性。在体裁教学法的视阈下,雅思议论文作为一种以说服为主要目的的规约性文本,为雅思议论文写作提供了有章可循的套路,有助于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对五年制医学类高职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应用文不仅是对写作"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全面运用的检验。有调研显示,高校甚至名牌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可把抒情散文、毕业赠言写得深情款款、语言优美,但在写通知、请示、借条等基础应用文时却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4.
请示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上行文,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写作的规范性与技巧性将直接影响请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着重归纳了请示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就提高学生写作请示的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文写作是公共基础写作课中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部分内容。文章对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棘手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包括对"公文"定义的解释、对13个文种概念的甄别、对取消"抄报"的看法、对"请示"可否抄送同级的疑问、对"意见"主送单位的辨析、对"通报"行文关系的辨析、对"函"的相关问题的探讨和对"议案"的行文关系的界定等,作了积极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生活中,"说理"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理性交流形式,目的是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说服别人。说服是针对具体对象的,也是为了取得具体效果的。在英语中,"说服"(persuasion)一词的拉丁词源原意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中这个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太阳与风》的寓言:相互夸口说自己是最强的太阳与风进行了一场比赛。风看到一个穿着外衣的行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  相似文献   

7.
陈晓云 《广西教育》2010,(33):11-12
"教学作为说服"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其观点及核心概念对当前德育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从"教学作为说服"教学观出发,创新课堂德育实践,解决传统德育的"人学空场"。  相似文献   

8.
报告是下级机关主动或应上级要求,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陈述性公文。请示是下级机关主动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批准的请求性公文。报告和请示都是职业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公文文种。由于“请示”与“报告”在实际应用中极容易混淆,常有“请示报告”之类的文章出现。鉴于此,我设计将“报告”和“请示”同堂进行比较教学,以期让学生能快速学会“报告”与“请示”的有关知识,并掌握各自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报告与请示的概念、特点和区别。(二)能力目标:(1)能分析报告与请示的写作格式。(2)能分析出报告与请示的区别。(3)能写作简单的报告和请示。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学会分析报告与请示的格式和区别。(二)难点: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写作操作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列举法;讨论法。课前预习:“报告”与“请示”的概念、格式、内容及二者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请问近段时间你们进出校门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进校公路在维修武马公路时被损坏,造成全校师生进出极不方便)。2、现在学校想维修这一段路,假设由你们来代表学校起草一份公文,该用什么文种(报告、请示还是其他文种)...  相似文献   

9.
詹燕 《文学教育(上)》2011,(19):135-135
请示和报告是机关单位较常用的,也是大家较熟悉的两种公文。但在使用过程中,仅仅是标题就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某一市属中学修建篮球场向其上级机关某市教育局行文要资金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容为例,分析"请示"与"报告"的标题常见错误并给予改正。  相似文献   

10.
写作思维是适应写作活动所需要的一种表现思维,它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形成,对写作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请示”写作的实践对其写作的思维特点进行剖析。“请示”属于上行公文。其行文对象是在工作上与其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其写作目的是能够得到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具  相似文献   

11.
"个人化写作"与"私人化写作"在使用中存在着混乱。"个人化写作"作为一种写作方式是很早就存在的,但在90年代形成了"私人化写作"与"身体写作"新思潮。这是"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特定语境下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李密<陈情表>为代表的古人优秀进言类实用性文章写作技法的分析,提出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请求批准请示的写作中加强危机意识、注重写作受体的心理,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突破难度、达到请求批准的目的,从而改变过去冷峻有余,热诚不足的写作态度,使请示这种公文形式更好地为现代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们听到很多人把"说服"读为"shuìfú",也有很多人把它读为"shuōfú"。针对这一混乱现象,我们对"说服"一词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一些较权威的汉语辞书,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老师和部分大学生,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把握这个词的读音。  相似文献   

14.
"语言暴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怪病,其危害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说服"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可以概括为三点表现特征:"颐指气使,咄咄逼人"、"政治定格,无限上纲"、"语词重复,信息低劣"。认识这些特征,可以提高人们对"语言暴力"危害的认识,自觉摒弃语言暴力,努力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使语言说服真正做到以心换心,达到创造和谐、改变结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写作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不论普通班的青年学生,还是成人班的在职学员的应用文写作存在一个通病——“请示”、“报告”混用,而以成人学员为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往往是“请示”、“报告”不分。有的将“请示”、“报告”合在一起使用,写成“关于……的请示报告”。有的甚至将二者颠倒使用。要请示一个什么事项,却写了一个“报告”上去了;该是写报告的却又写成了“请示”。这样一来,使得上级机关分不清究竟是“报告”还是“请示”,以至公文难以处理,从而贻误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友娥 《文教资料》2008,(12):133-134
<应用写作>初学者在学习行政公文十三类公文的写法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各自的含义及用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横向比较这十三类公文有五组需要明确辨别的概念,包括请示与函,公告与通告,决定与通报,请示与报告,通知、通告及通报.  相似文献   

17.
请示是目前行政界运用范围很广,运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上行公文,应确保其写作的规范性,本文针对《秘书写作》中一篇“请示”例文,从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语言表达及格式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8.
从科学与文学关联的角度关注"人类学写作"问题,讨论写作的人类性和人类写作性;提出"人类学写作"就是人类自我认知的文本呈现,是人类文化的"自画像"。  相似文献   

19.
鲁宏伟 《林区教学》2013,(11):22-23
结合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介绍学习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分析应用文写作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通过对公文"请示"的实例教学剖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淑琪 《教育》2014,(8):66-67
"随笔化写作"是一种随时随地、随感随记、随读随议、随改随展的写作教学方式。它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让师生在读写交流中,共同感受写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效益。本文就将"随笔化写作"引入小学作文教学,对以"情境随笔课"为基础、随笔与论文相结合、激励学生写作等实践策略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