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英诗歌是两国文化中的瑰宝,诗歌象征的背后隐含着深邃的文化语境.中英诗歌象征的文化语境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文学传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通过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优美,从而提高我们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艺术之一,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歌一直都在散发着熠熠光辉,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语言文化的骄傲。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诗歌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中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诗歌的学习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经历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诗歌传播有了一个全新的语境,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传播媒介的改变.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信息文化等新的社会文化特征都为诗歌的传播带来了新鲜的质素,影响了诗歌写作的状况和诗歌文体从形式到内容各个层面.这些合力最终使得诗歌写作出现了一种求真的美学倾向,这种"求真"的美学导致了诗歌写作当中"善"的纬度的缺失.而如何让诗歌写作在真善美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诗歌写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诗歌是一曲永恒的文字的音乐。诗歌不仅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为社会生活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雎鸠、明月、杨柳,这些诗歌中的意象,已成了我们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诗歌,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精美的一部分。关于诗歌,古往今来人们有多种定义。《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严羽《沧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都有着它本原性的精神内涵,不同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然而,“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存在意义叉使不同民族与文化间的精神内涵得以沟通。21世纪,生活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人类,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珲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罗伯特.海顿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和他所从属的美国黑人民族的身份的困惑,诗人以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了他对缺乏归属感的困惑。他还是一个主张从个人和历史文化角度来写作的诗人,因此遭到了提倡和支持黑人美学运动的黑人诗人的排挤。罗伯特.海顿的诗歌构成一个大的象征体系,他的那些极具了个人色彩的诗作也以其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民族和社会的担忧和困惑。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都有着它本原性的精神内涵,不同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然而,"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存在意义又使不同民族与文化间的精神内涵得以沟通。21世纪,生活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人类,直面文化交流与加深文化反思将成为必由选择。在审视东西方文化精神异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语境下,由于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有关人类生存及其发展(如"文化霸权"、民族及宗教冲突等)诸多问题.受到学界关注.追问"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多元主义"思维模式即"承认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态和谐生存理念和学理价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一国家文化寻根、反思和重构的全球性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民俗学从学术概念到人类文化自觉的反思,是一个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性转变,也是人类追求文化共享和多样性的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俗带入传媒时代,对民俗学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转变过程是现代社会对民俗象征、民俗思考、民俗符号等多重意义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主要包括原文理解及再创作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解源语言文化和转化为目的语言文化的过程。因而文化语境在翻译的两个阶段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李白诗歌为例,探讨了文化语境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作者研究了语境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语境的分类,着重讨论了文化语境及其与翻译的关系,并且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研究李白诗歌的四个译本中的主要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了语境翻译学有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玫瑰"是叶芝象征体系诗歌中涵义丰富的象征体之一,并作为叶芝诗歌中重要的象征而频频出现。在"玫瑰"这一象征体中,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的目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玫瑰"这一意象除了具有作品表面所提到的爱和美的象征外,还有一层对"玫瑰"意象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即强烈的爱尔兰民族情结。诗中叶芝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爱尔兰民族的关注和热爱。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与接受,除受其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影响外,还与重道德教化的儒家诗学观、重诗艺探讨的诗国文化、尚名人评价的接受心理和重宗派地域的民族文化观念等文化语境相关联。各种文化语境为传播接受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又反过来拓展和深化了种种文化语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了文化交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龙(Dragon)是许多民族象征学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一向是爬虫类形象,有时如长翅的鳄鱼或巨蛇.这象征起源何在?有人把这种"龙"和曾经真实存在的如中生代恐龙相联系,但这种尝试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恐龙和人类不同属一个时代,人类是在恐龙灭绝几百万年后才在地球上行走.埃德加·达卡(Edgar Dacque)假设有一种原始记忆,远远先于人类的真实出现,它保留了对恐龙的印象.创世神话中的龙通常是凶暴的太古动物,必须由众神击败.……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诗歌是"词语打造的机器"这一基本认识,美国译者托尼·巴恩斯通在其中诗英译中使用了聚焦"声响"的翻译策略,借以在英语语境中再现汉语原诗作为词语机器的艺术审美功能。此外,聚焦"声响"的翻译策略顺应了当下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需求,与逐步崛起的诗歌"超文本"系统相辅相成。同时,在了解异民族的本质文化内涵以及揭露语言和人的本质方面,聚焦诗歌"声响"效果的翻译策略,更能行之有效地规避民族文化偏见,使中国诗歌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壮锦艺术是前工业社会壮族民族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形态,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而今,随着民族文化资源的日益资本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壮锦原有的符号体系不断被重新建构与阐释,一步步被编织为壮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以其根植与壮族文化土壤的特质,重构地方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次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意象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寻找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使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将从文化意象的众多表现形式及其独特的意蕴着手,阐述保留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传递文化意象的几种方法,以使译诗达到原诗风格与神韵的再现。  相似文献   

19.
陈文艳  张昕 《江苏教育》2011,(12):23-26
图腾是人类原始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本源之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文化情操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缓解人们信仰焦虑和思想荒芜的危机,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使人诗意地栖居;宅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的载体与结晶,蕴含了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兴衰与荣辱、理想与激情、追求与挫折、崇高与尊严,体现了一个民族衍变的踪迹和心路历程,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建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