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概括、简洁、精要的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对数学符号、公式、图像等的感知,新知识的形成和内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不仅要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也需要译者保持原文文风.本文旨在探索朱纯深《匆匆》英译中的文体表现手法,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原文,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3.
阐释学是一种探求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科学。阐释学理论关于“理解历史性”、“效果历史”、“视野融合”的论述强调了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4.
刘建平 《考试周刊》2011,(89):78-79
“A is N times more/-er than B.”这一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汉语翻译。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只有一种理解是正确的。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英语结构可以有意思相同.而表达方式不同的汉语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语言的转化,语言系统本身体现文化。这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学习研究语言翻译离不开研究社会文化。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翻译技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本土文化。本文以一个简单而极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单词——“face”为例来解读文化的理解对词汇翻译的重要性。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Dr Johnson说:“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尽量保存其原意。”要使译文是地道的英语: 首先,对原文的理解,就是要“吃透”原文。 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都有一个分析的问题。翻译时要充分遵重原文,译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心灵的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meaning in context),尤其注重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领域。80年代中期,D.Sperber和D.Wilson(1986)提出关联理论(relevance of theory),这是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 语用学是“推断语言在语境中意义的学问”(Fa-sold,1993:119)。语用翻译与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语用翻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联系实际学习应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翻译,许多人理解比较偏面简单.认为是“人云亦云”,“乌鸦学舌”之事.作者通过对《西游记》中“弱水”一词的理解与翻译进行分析,让大家对翻译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什么?《辞源》里是这样解释的:“用一种语文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奈达N·A·Nida曾给翻译下了一个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苏联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巴尔胡达罗夫在他的《语言与翻译》中写道: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翻译的实质,就是语际间的意义转换.翻译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一种很重要的交际工具.二十世纪,被认为是翻译的时代.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经贸翻译、诗词翻译、句话翻译、电脑翻译、同声翻译等等.这里只谈谈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四川教育》2003,(1):34-3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理解呢?怎样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呢?“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把“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数学课程标准》,这在过去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是不曾出现过的,它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其目的在于从课程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教学,使我们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数学课…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这个翻译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翻译过程中,很多错误的翻译都是由于译者不了解源语与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或者没有充分理解两种文化的内涵所造成的.因此,充分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本文将主要讨论研究生活环境、习俗、宗教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标准,从严复的“信、达、雅”发展到现在的“忠实、通顺”,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忠实”,首先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包括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简而言之,翻译就是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完整地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3.
陈雪 《考试周刊》2009,(5):35-36
语言差异在翻译过程会造成一些理解错误和表达错误;而在英汉翻译中。由理解错误和表达错误所致的“翻译腔”问题由来已久,表现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纯洁和优美。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方面着手分析,强调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语语言习惯,必须要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消除“翻译腔”。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深受本土文学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本土经验是指本土文化传统、语言系统、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方式、心理结构、道德规范等,具体到文学来说,文学观念、文学感受方式、文学知识等也是“本土经验”的重要内涵.中国近代文化是一种转型期的文化,它具有某些现代性,但总体上还属于古代类型,特别是在语言和文学上.近代本土文学经验决定了时人会按照近代中国文学的观念和方式去理解和表述外国文学,从而使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风格倾向中国古代性.当时,文言是中国通行的语言,古文是正宗的文学语言,用文言文来翻译西方的文学,是标准、正统的翻译,一是出于接受和理解的需要,二是出于显示西方文学身份的需要.我们不能站在现代文化的本位立场衡量近代翻译.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不以“准确”为宗,而以“正当”为度,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正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建立方程的意思是把文字(文字语言)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是从普通语言到数学公式语言的一种翻译."这里的"翻译"是指数学语言的转换.数学语言转换的能力作为数学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语言根据其表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示语言(包括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种,它们在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其过程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再现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因此翻译的时候理解两种语言的跨文化内涵,是值得译者注意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数学能力的定义 关于“数学能力”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提法,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认为:“数学能力”就是:“数学测验”和“解数学问题”的能力,另一种认为,“数学能力”就是“理解数学关系内在联系”和“能用数学概念精确地思考”的能力.前一种观点以美国为突出代表,他们在“八十年代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8.
张金凤 《考试周刊》2011,(68):24-25
翻译行为旨在理解一话语篇章.然后用另一语言重新表达这一话语篇章。“理解”需要语言和语言外知识.而“重新表达”的质量不仅同译者的语言掌握水平有关.还取决于其背景知识。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是双语转换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心理活动是贯穿于整个翻译活动始终的。因此,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及释义角度谈谈一名优秀译者应具备的语言外知识.  相似文献   

19.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础,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数学的起始内容,集合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语言和一种工具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集合内容学习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以后数学内容的学习.从集合内容来看,它可以将整个高中数学内容涵入其间.帮助学生学好集合知识既是学习数学本身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但集合概念抽象,符号术语多,初次接触常感无从入手,常因概念理解上的偏差等原因而造成解题失误,进而影响对新知识的掌握.笔者认为教学集合时应注意“三种数学语言,两种数学思想,一种数学方法.”1三种数学…  相似文献   

20.
文才 《青海教育》2002,(1):28-29
一、编译者的文化水平(汉语文水平和专业水平)影响了教材质量 翻译是把由一种语言组成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内容)用另一种语言组成的材料表达的过程,即理解和表达,对译文的校订和修正.教材翻译不同于其他类翻译,作为译者,他的文化素质、工作态度、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译文的准确性.对于理解,如果译者对原文语言修养不深,就无法准确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