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由于教师的批评不当,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恶化了师生关系。因此人们对传统的以“严”字当头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批评也越来越不被认可,许多教师感觉这个尺度很难把握,甚至提出了“我们能不能批评学生?”。“该怎样批评学生?”的疑问。其实批评作为教师运用语言手段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只要得当,学生会乐于接受,并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谈对批评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3.
刘西英 《甘肃教育》2005,(11):19-19
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分的表扬或批评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认识能力较低,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经常以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意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但是我以为批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一种内容的批评,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示,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觉而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心理效应,来提升自己的批评技巧,有效地发挥批评的积极效应,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莲 《西宁教研》2000,(3):19-19,37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是班级管理及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批评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就会在指出错误、查找根源、寻求解决和改正的出路,激励学生进步方面产生十分明显的作用。运用不当,则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批评的目的和效果就会适得其反。那么,从班主任角度来讲,在运用批评这一管理和教育手段时,从哪些方面提高批评的艺术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批评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1.参与式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学1生时,如果教师仅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进行,学生常常会产生反感.如果教师参与其中,把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一个被批评者,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违纪犯错,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受到批评当然是少不了的。虽然批评的手段人人会用,但技巧各有不同,批评不仅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不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不妥,不分场合,语言不当,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但达不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人师者,在批评学生时,必须周密思考,把握度和量,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结合具体问题,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批评方式,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给学生良性刺激.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红梅 《江西教育》2004,(17):28-29
在学校教师批评学生司空见惯,但是在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时,如何既能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对学生充满爱心并讲究批评的艺术性。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我借鉴其他教师的批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把下面几种方法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学生犯错误后,教师的批评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一种促使其改正错误的教育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习惯上总是爱听好话,恭维话, 而把批评看作贬义的,所以听到批评后,感情上不免发怒、不平、焦虑等,也往往会使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产生隔阂、矛盾甚至怨恨等。作为教师,要想办法消除这种由批评带来的副作用,进而使之产生积极作用,除了批评要实事求是,掌握分寸和时机、注意方式方法外,还要努力作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0.
批评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把握好“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批评语言要适度。教师的批评语言直接作用于学生。话说得太轻,学生不屑一顾,不以为然;话说得太重,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根据批评对象的个性差异及其错误的性质来把握好“度”。一般来,对性格孤僻、胆子小的学生要和风细雨,把话说得轻柔委婉一些;对性格外向、平时较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学生,则可把话说得重些;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不能一下子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师长自居,居高临下地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对这样的教师、教育方式,学生很反感,一些学生甚至在这样的批评、指责下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产生了厌学思想,这对于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刘立霞 《学周刊C版》2015,(12):124-125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手段,表扬是要讲究艺术的,不能见着什么都表扬,不能采用夸张的手法把学生捧到天上去。批评更要讲究方法,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建议,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起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批评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批评的艺术总结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方法失当,往往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隔阂。这种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排除,会使学生产生压抑自卑心理,或消极对抗情绪,甚至会发展到公开拒绝教师正当要求,阻碍教育的顺利进行。避免和消除学生情感障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讲究批评艺术,避免情感障碍的产生。 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在实施批评时必须对方式、方法进行斟酌、取舍,在心态上做到三个控制。第一,情绪控制:发现学生的错误行为时,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宁夏教育》2014,(4):27-27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常用的手段。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常常收效甚微,有时因为教师批评的方式、场合选择不妥,使某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缺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观察发现,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在言语、表情、动作等方面存在着不当行为,结果批评不仅没有唤醒学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反而给学生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致使批评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但是尺度把握不准,就会使批评变为训斥,甚至责骂。教师要慎用批评,注意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钱萍 《考试周刊》2011,(68):215-216
批评教育是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但是在这个教育活动中,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是否会伤害学生.是否达到了教育目的。本文指出,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心灵,即实施绿色批评。  相似文献   

18.
1.参与式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教师仅以教育者的身份去进行,学生常常会产生反感。如果教师参与其中,把自己和学生一起做一个被批评者,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所教的班级中,学生王权民经常  相似文献   

19.
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是一门学问,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恰到好处的批评,犹如醇香的美酒,让人在感到刺激的同时,又有一种陶醉的喜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相反,过火失控的批评,就像烈性炸药,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隔阂,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弃学等严重后果。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四要四忌”:一要有理有据,忌捕风捉影。事实确凿,判断准确,说理充分,这是批评成功的客观基础。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不作深入…  相似文献   

20.
朱永兰 《青海教育》2014,(9):107-107
时下教育界兴起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赏识教育,即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而忽视其缺点。然而,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笔者认为,赏识教育诚然能激起学生的自信心,但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恩威并施,适当的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和反思,从而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批评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极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说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讲求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