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向红 《教师》2008,(9):31-3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大师们之所以能留下不朽的传世佳作,为后人所景仰,都是缘于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功夫。“读万卷书”指的是知识的积累,“行万里路”指的是生活的积累。据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三结合”。  相似文献   

2.
作文的确源于积累。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留心生活,二是广泛阅读。两方面有机融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越丰厚,习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越能妙笔生金花。  相似文献   

3.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人教诲我们"读万卷书",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行万里路"则是身体力行,获得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曾经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把学生"圈养"  相似文献   

4.
张砚 《考试周刊》2013,(47):178-178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来就是中国人的祖训,可对于如今的中国孩子来讲,尤其是农村孩子,这几乎成了一种奢望。一年中有近9个月的时间,学生都在学校里"读万卷书",那么春游、秋游、外出旅行应该是"行万里路"的开始,是不是可以算做学校教育的延伸呢?  相似文献   

5.
我的"书"     
王子伦 《小读者》2011,(9):31-31
书是人类最好的导师,先哲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今日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你说,带着对书籍的体会和感悟去读书,总比凭空猜想好,不是吗?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方法。学好语文,不只是靠课堂上的“教”,还要靠“读万卷书”的知识积累,“行万里路”的生活阅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要努力读书,同时增长见识,学以致用。"行万里路"的前提是"读万卷书",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也曾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  相似文献   

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它不仅丰富了孳的人生阅历,而且还会比在屋里读书的人体验得更深,我自身的知识积累便来源于行走。”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学者常勉励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看来,这两句话是有意义的,“读万卷书”可以获得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可以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一个人的认识过程来说都是必需的,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古代的学者当然不可能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高度来认识读书和行路的关系。但他们在自已的治学过程中却深切地体会到了读书和行路的重要。这说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古人早就教诲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如果说现代"飞来飞去"的交通工具能帮我们实现万里行程的话,就早已失去"行万里路"的本意。"读万卷书"更需要我们自身的那份淡泊与从容的心境。  相似文献   

11.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阶段的关键所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扩充词汇量,修正语法,培养语感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学习的今天,有关读书学习的文章随处可见。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强调读万卷书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忽视了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13.
正对创作者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今天依然是最有效的方法。行万里路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到现实生活的深处更深处去增加阅历、体验人生、孕育情感。读万卷书则是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艺术修养,丰富文化艺术上的储备。毕竟,积累是创造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有经验之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行万里路",知事要"躬行",指的就是要亲身实践。而观察是认识的源头。视觉生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受到的信息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因此在孩子练习写话的起步阶段,学会观察是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内作文训练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有益于作文的各项活动。开展作文课外活动,能引导学生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生活、读书、作文紧密结合起来;还能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整体素  相似文献   

16.
付智博 《教育》2012,(30):4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都是阅读对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检验和评价课堂阅读教学成效的平台,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提高读写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韩愈)“年小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的确,人都必须学而知之,读书是求知的必由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姚珊妹 《考试周刊》2012,(71):54-54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焉,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传统语文教学向来强调"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才能著万言文。可见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问题。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只有"厚积"才能达到"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反映了汉语学习的内在要求。积累是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阅读,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从量的积累看,要求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质的转化看,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走出老路。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升阅读品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学者骚人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张。这确是求知为学的精辟之言,尤其教书育人如吾辈者更明白内涵的深刻。然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谈何容易!买书几多钱?行路几多钱?阮囊羞涩者只能徒然长叹。比较起来,还是前者的难度小一点。买不起书,可以借阅;纵然眼看图书馆一家家改弦更张,那书毕竟还有地方可借的。为此,我拟下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