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从文学形式上来看,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更强,现代主义文学的虚构性更强,但无论是卢卡奇的现实主义的美学观,还是阿多诺的现代主义的美学观,都体现出重组在文学虚构方面发挥的作用。卢卡奇的重组观侧重于重组如何呈现总体性,而阿多诺的重组观侧重于重组在艺术各属性中的地位。在两人的重组观中,重组既产生文学的虚构性,又使文学虚构具有认识性。从重组理解文学虚构有利于我们在这个虚拟现实技术日益发达、艺术形式更加多样的时代重新认识文学。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围绕其产生的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向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呼唤着一种适应“现代化”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本文围绕文学界关于“现代派”的讨论,通过对王蒙早期的现代主义小说和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的分析,阐释了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新奇的文学表现形式,都体现出特定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阴郁的情绪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具有极度阴郁情绪基调的原因是由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她腼腆、冷漠、孤僻,内心狂虐等等个性决定的.她是一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属于内倾型作家,其作品独立于时代的主流文学之外,在思想艺术手法方面显示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真实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批判揭露了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罪恶,讽刺了宗教的虚伪,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民主理想.作者以其出色的幽默笔触,细腻的心理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代表作,它不愧是美国文学中的不朽之作,马克@吐温不愧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柳青研究过心理学,他在《创业史》中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归纳起来,有“全视点”心理叙述法,单视点心理描写法,多视点心理透视法;有对人物的深层心理揭示法等。它在继承我国古典小说民族传统和借鉴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心理描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如果称赞柳青是“陕西农民心理学家”,并不过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赏析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孤桐>二诗入手,既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剖析了这两首诗的文学内涵和美学价值,又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发掘了王安石的政治雄略和完美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7.
“重写文学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以新左派文学史观解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倾向。作为“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先驱者之一,李杨的《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可以说大力推动了“新左派文学史观”的发展,在该书中李杨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为“反现代的现代主义文学”。对这部著作的中心理念和逻辑的分析将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新左派文学史观”在理论上的苍白和空洞。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9.
<白色旅馆>是英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以"平庸现实"为经,以"审美幻象"为纬,以后现代主义虚无的哲学观点为骨架,利用反讽和戏仿的文学形式编造而成的一部"反神话"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丽莎具有"一分为二"的分裂人格.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大都将“九叶”归入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范畴, 但也有的诗论家、诗人( 包括“九叶”诗人) 认为“九叶”诗派更多的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从新诗现代化与现代主义, “九叶”诗派在艺术上对现代派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吸收, “九叶”诗派在思想内核上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别, 以及“九叶”诗派为深化发展现实主义所作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就看,现实主义的天空将永远闪耀着九颗“严肃的星辰”。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文化运动的文学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文学发展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近五年来,中学语文改革的力度加大,争议不断。在这些改革步骤中,编者标志性地将西方现代主义的作品纳入到语文课本中,引起了各方面的好评,也有一些疑惑之声:于中学生而言,究竟有没有必要学习这些不同于经典现实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究竟能否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是否过于缺乏美感(例如卡夫卡的作品),是否仅仅表现了一个不安  相似文献   

12.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因其坚韧的"硬汉性格"而成为文学殿堂中一个极其突显的艺术形象.桑提亚哥之所以能始终坚守着他的"硬汉性格",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想象中达成了对自我完美个性的塑造.文中的小孩、马林鱼、迪马齐奥、狮子,其实都是老人的自我镜像.在想象的作用下,这四者与老人的"硬汉性格"达成了和谐共振,能指与所指实现了和谐与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并穷其一生精力要发现"人身上的人"。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在表现人的主题时所体现出的强大个性及生命存在价值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是分裂的、异化的、怪诞的、荒谬的、甚至是虽生犹死的,人的心灵是无所依托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有这些,使他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的定位,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厚土壤中,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摆脱不了中国元素。在内容上,它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形式表现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关系,在形式上她无论如何花样翻新都不能完全摆脱中国的文学传统,更不能完全脱离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具有最强大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说到底,中国的新感觉派是本土化的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历史;思想理论;文学自身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内容表现社会危机和人的异化;创作精神主张表现主观现实和内心世界,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它最主要的流派是象征主义文学和未来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表现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这些作品无论怎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共同性的创作规律.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的形成绝非偶然,绝非一成不变,尤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通与传承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地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理论渊源,并由此推动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最后15年,俄罗斯文坛出现了一位名叫布宁的年轻作家。他以优美的语言、忧郁的笔触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20世纪的第一个15年,一部《旧金山来的先生》举座皆惊,人们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尤其是《旧金山来的先生》并不能仅仅说它是一部完全的现实主义作品,因为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光环,遮蔽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现代主义因素。这反而限制了如何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因而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布宁本人虽然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但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布宁在现代主义创作方面所做的尝试。布宁本人更广义地理解了现代主义,并把它融合到自己的这部作品中。  相似文献   

20.
伊尔赛@艾兴格尔是奥地利当代著名女作家,我国学术界对她的研究还很薄弱,分析论述她的文章不多.<被缚的人>为伊尔赛@艾兴格尔的代表作,该文具有深邃蕴藉的多重寓意和直觉、荒诞、象征等艺术特征.结合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肯定了表现主义文学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开山之祖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