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天阳光照射使陆地升温较快,温度较海洋高,而在冬天则相反,陆地的物理性质使得它降温快,温度较海洋低.  相似文献   

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了海陆间的气温差异。在同一纬度上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上的气温高于大陆。这种现象反映在等温线分布图上 ,就是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的问题。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试题考查的热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明白 ,还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它 ,避免忘了又记 ,记了又忘的现象发生。实际上 ,海陆间气温差异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显然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肯定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用旧知识来记忆新知识。于…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结构 "陆地和海洋"部分包括两大板块内容——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该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是:①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②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南极和北极,同样是极地,同样处于地球自转轴的两端,但是南极才是当之无愧的极冷之地。你知道为什么南极会成为地球最冷的地方吗?为什么两极的最低气温会相差近30℃呢?原因一地形结构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地区则是一片汪洋大海(北冰洋)。由于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海洋快,因此冬季的南极  相似文献   

5.
本章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是从海陆分布和地形两个方面将陆地、海洋有关甜识结合在一起辨述。“大洲和大洋”一节,先从给学生一个有关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整体认识——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入手,进而分别讲述陆地和海洋的划分——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介绍了有关陆地和海洋的一些基本概念,但仍以形成大洲,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本条"标准"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其重点在于进行科学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季节物象值北半球夏季值北半球冬季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白昼长于12小时,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白昼短于12小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日落的方位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太下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北半球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温低于陆地,海洋上的等温线凸向低纬,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南半球同一纬度,海洋上的气温高于陆地,海洋上的等温线凸向高纬,陆地上的等温线凸向低纬。从全球范围看,北半球夏季时…  相似文献   

8.
等温线弯曲变形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等温线的弯曲,反映弯曲区域等温线的数值与周边地区的差异,或大或小。等温线为何会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影响温度的因素是多样的,除太阳辐射外(如果只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还受众多相关要素的影响。影响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影响了能量的吸收和辐射。在接受同样的太阳辐射时,广大的水面比巨大的陆面增效慢些,冷却也慢些。  相似文献   

10.
等值线的解读方法很多,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得出解读等值线时常用的一些技巧。运用这一结论解读等值线时,其一注意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取决于多种因素,讨论等值线弯曲时,往往以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它因素相同进行讨论。例如北半球七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是以纬度、海拔等相同,就海陆差异而论。其二,选择一个基准线(面),确定“高值区”、“低值区”。例如,讨论等温线的弯曲,选定同一纬线为基准线。北半球七月大陆上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气温,以大陆为气温“高值区”,海洋为气温“低值区”,则大陆上等温线应凸向气温降低的方向(高…  相似文献   

11.
一、直击高考考点1:海陆分布特点及海底地形、陆地地形【考纲解读】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积约5.1亿千米2,其中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海底地形高低起伏。海底地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主要  相似文献   

12.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就叫做季风。其形成原因简单地讲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具体来说,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冬夏不同季节高低气压形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冬夏方向截然相反的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13.
去海边享受海风的温柔,已成为现代人喜爱的独特休闲方式。那么,是否任何时候在海边都能吹到海风呢? 其实,海边不光吹海风,还吹陆风。一般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海风和陆风是沿海地带由于海陆昼夜温度变化的不同引起的以日为周期的空气流动。白天,陆地温度升高,空气膨胀上升,上层空气外流,空气质量减少,地面空气密度随之降低。而海洋表面的空气升温相对缓慢,造成海面空气密度大于陆地,空气便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 :在同一纬度上 ,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大陆。这种现象反映在等温线分布图上 ,就是等温线弯曲问题。关于等温线弯曲状况 ,书中有如下描述 :1月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北半球大陆· :向南·(向低· 纬 )弯海洋 :向北 (向高· 纬 )弯南半球大陆· :向南·(向高· 纬 )弯海洋 :向南 (向低· 纬 )弯7月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北半球大陆· :向北·(向高· 纬 )弯海洋 :向北 (向低· 纬 )弯南半球大陆· :向北·(向低· 纬 )弯海洋 :向南 (向高· 纬 )弯什么“南弯”、“北弯” ,什么“高纬弯”、“低纬变” ,把学…  相似文献   

15.
海上图像识别效率低、时效差。为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图像中海上、陆地和植被等区域特点,以及陆地与海洋在图像上的灰度差异,基于水平截集法的海岸线检测方法提取海陆边界,采用不断迭代初始轮廓方法,拟合真实海陆轮廓,实现基于几何活动轮廓的海陆分割。  相似文献   

16.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的因素单一,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气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除太阳辐射外,还有洋流、地面状况、大气环流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变形。那么,这些因素使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以  相似文献   

17.
周蕊 《地理教育》2005,(4):44-45
一、"高凸低凹"在等温线图中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上册(旧教材)中,讲气温水平分布时,有这样一段话:"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这段文字,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海陆热力性质入手,逐步推导、归纳、总结,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和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中应补充的三个问题□吴金财/萍乡矿务局二中一、增强海洋意识,强化海洋国土观念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拥有约32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我国的陆地国土(有时称领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二、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运用实际案例,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二是能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先看这样一道题目:当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气温的水平分布是()A.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B.南半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C.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D.南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以上这道题目涉及到等值线弯曲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但等值线弯曲问题往往又是学生最害怕的问题,有许多学生到了高三对此问题还是模糊不清,但同学们如果掌握了等值线问题判读技巧,做起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高低”判读原则。一“、高低”原则的基本原理与内容:(我们以下图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的等值线弯曲问题)所谓“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