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留心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3.
留心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教师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名堂或难以把握。总之,第一课时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  相似文献   

4.
笔者听了许多语文课,发现不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展示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平时与老师们闲聊发现,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名堂,总之,第一课时难以把握。从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刊杂志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  相似文献   

5.
笔者听了许多语文课,发现不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竞赛课、展示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平时与老师们闲聊发现,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名堂,总之,第一课时难以把握。从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刊杂志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从理论的高度和实际的操作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被忽视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结果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寻味的第一课时现象。一、问题的诊断问题之一:越位的第一课时场景扫描:1.教师导入课…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的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的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扫除浅层文字障碍的重要环节,但公开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一些在无奈之下选择第一课时教学的老师,为了增加公开教学的看点,在第一课时干起了第二课时的活儿.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的第一步,是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本的关键,是组织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扫除浅层文字障碍的重要环节,但公开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老师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方法,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上不出精彩。一些在无奈之下选择第一课时教学的老师,为了增加公开教学的看点,在第一课时干起了第二课时的活儿。只有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才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一览众山小的景色自然是壮美的,可是登山过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而枯燥的。留心小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观摩课、展示课,还是竞赛课,很少有人去执教第一课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它传达出的信息是,老师们不喜欢上第一课时,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到底该怎么上?细细回味近年来我所教、所听过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包括展示课、研讨课、参赛课),总觉得当前的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存在着许多教学不到位与越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第一课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被忽视,老师们往往不知道第一课时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即使是观摩课、评优课,也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理由是“第一课时”难以出彩!因此,“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寻味的“第一课时现象”。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认为第一课时难上,要么错位,要么越位,导致第一课时教学效率低下。一、现状分析当前,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握不是很到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僵化的第一课时。场景扫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梳理脉络——概括段意——字词教学——作业练习。  相似文献   

14.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教学,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即使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原来,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就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第一课时无形中成了单纯的识字教学。没彩头!也有许多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公开课,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为公开展示,原因大家都能猜到一二:第一课时的教学没有第二课时容易出彩,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第一课时的教学也因为重视不足而出现了诸多的弊病: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山脚没有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工夫,第一课时还是有精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17.
复习课三议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其课时在小学数学教学总课时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上一节有效的数学复习课却不是一件易事,而且还没有听过某名师、大师在观摩课、展示课中上复习课的。复习课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容易上成教师的一言堂,或上成题目堆砌的练习课。  相似文献   

18.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听这样的课,我们仿佛看到一群站在环形跑道起跑线上的选手,在“啪”的一声枪响后,原本都应该围绕环形跑道前进的,结果是大家都溜出跑道,四散奔跑。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的,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应该有自己的课时重点。从我们的常...  相似文献   

19.
李淑艳 《贵州教育》2008,(12):22-23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大都需要两课时完成。而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单课时的课,要么研讨第一课时,要么研讨第二课时。这种把两课时割裂开来的研讨,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二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怎样安排才能体现文本的整体性,怎样才能围绕教学目标,协调、互补、照应。  相似文献   

20.
有专家说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许多教师都认为作为阅读教学“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山脚没有绚丽的风光,第一课时挖掘不出亮点,不太容易出彩。大凡公开课、比武课没人选上第一课时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其实如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所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笔者以为只要教师在题眼、文眼两方面下足功夫,第一课时还是有“潜彩”可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