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以来沧州的家族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沧州家族发展较为充分的时期,这些家族重视教育,重视科举,是十足的科举家族或潜在的科举家族,他们为了改善、提高或长久地保持本家族在一方的地位与声望,鼓励弟子潜心向学,形成自己独特的家族教育理念,也为地方和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国家政权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明初的河间府,即今沧州一带确实称得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明初是沧州社会秩序重建的关键时期,大量军功家族参与了沧州当时的社会重建,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发展到清代,科举制度更加成熟,沧州地方社会主导力量慢慢由军功家族变为了科举型文化家族。这种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人生规划着眼,立足地方可持续发展,集合高校与基础教育的优势资源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在沦州地方文化中发掘课程资源,综合沧州历史、地理、民俗、经济、文化五大模块形成以初中为平台的校本课程。主要从课程开发的概念、理念、意义、内容、实施、成效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沧州地区自古就有传授、研究《诗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西汉初四家诗之一的韩诗、毛诗的传授以及隋唐时期刘炫的《诗经》研究著作被收入孔颖达《毛诗正义》,分别形成了《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先贤遗留下来的珍贵而丰厚的《诗经》文化遗产,值得今人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沧州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沧州文学创作呈现繁荣之势,成就卓著,尤其近年精品迭出,既显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呈现出与时代大潮的融合,是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区域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沧州是一座儒学积淀很深的古城,自古就有办学兴教的传统。沧州士绅重视教育,借助宗族组织、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教育,对促进邑民个人修身、建立地方社会秩序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然 《沧州师专学报》2008,24(1):101-102
沧州的经济社会在发展,而教育却成为一根软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重申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及百姓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建议政府要做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师资培养三项工作,建议高等学校突出地方特色,使沧州高等教育与沧州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漩涡》以吴、沈两大家族的创业史、守业史、衰落史为主线,描绘了汉阴县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风貌.小说揭示了吴、沈家族文化的形成、承继、没落史,以及作家对家族文化的反思与呼唤.在充满现代性焦虑的今天,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曾经被我们痛斥的中国家族文化中的优长之处,以图更好地解决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沧州名人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F0002-F0002
张申府(1893—1986),河北献县(今沧县)人,著名学者,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家之一,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逻辑学、西洋哲学史,积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解放后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所思集》、娟长申府文集》。  相似文献   

10.
始于明末的沧州回族经堂教育,是带有回族特色的一种宗教教育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宗教人才和普及宗教知识。沧州回族经堂教育作为回族民间教育的主流,它在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回族人才的培养以及回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沧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沧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突出沧州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利用京津的人才优势、资金资源和管理模式,加快产业整合,从而拉动沧州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沧州回族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高手辈出,在武林界独树一帜,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能有如此成就,是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以及武术的传承、武德的培养等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吕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100-103
沧州段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受其影响,沧州地区遗留了诸多历史文化遗迹,留有沧州落子、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简述沧州段京杭大运河历史上对沧州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指出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沧州段京杭大运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沧州独特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彰显沧州城市魅力的靓丽名片。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很好地融入武术文化元素,营造个性化城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沧州武术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滇南彝文古籍《谱牒》既是一个家族历史和现状的记录,又记录了族始祖的渊源、迁徙的经过、兴盛的始末,部分祖宗的事迹等,是当地彝族历代先民尊崇祖先的一种自然美德,也是整个彝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追溯荒古始祖信仰文化,洪水创世神话,祭祖分支、迁徙及开基史事,家族祖先信仰文化,家法家规,家族的坐落方位和田产地产等,具有村社史、宗族史、家世史、山村名胜和民风民俗等史料研究价值,并具有宗族或家族血缘认同、宣传宗法思想和族规家训、惩恶扬善的社会历史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亳州志》作为亳州珍贵的地方文献,尤其是"艺文志"部分保存了许多与曹氏家族有关的人物传记、历史遗迹和文学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有些内容,可以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对研究曹氏家族及相关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东师范大学王勇先生的《明清博山赵氏家族文化研究》是一部颇有深度的明清时期区域性家族文化研究的著作.其结构严密紧凑,视野开阔,资料宏富,持论有据,历史性与现实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对研究博山赵氏家族、齐鲁文化乃至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直隶沧州人口锐减,为弥补人口损失,明洪武、永乐年间分别组织了向该地的移民,沧州移民的来源主要有山西、塞外小兴州、山东即墨、江苏南京、安微凤阳以及浙江、湖南的一些地方.随着移民的到来,移民聚落形成,封建秩序在明初的沧州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沧州基层学术社团发展迅速。明代沧州士人以弘扬理学为己任,重视理学的理论建设,士人结社的学术意味浓厚。明清之际沧州士人结社的学术性发生了明显的政治转向。从清乾隆统治时期开始,沧州社团的政治性慢慢向社会文化意义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