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政策在欧洲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史学界尤其重视对30年代英国绥靖外交的研究,并习惯于将整个的30年代英国对德政策都归结为“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英国30年代的外交固然以绥靖为主,但在前期却主要是围绕“均势”这一基本原则展开的,英国由均势过渡到绥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是随着整个欧洲局势的变化而转变的。本文现将这一转变过程加以评述,并阐明所以会发生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英国与西欧的关系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中的重要环节。在战后较长的时期里.“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主调。这一外交方针是英国基于战后世界体制的现状而确立起来的。英国借助英帝国和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与欧洲三者,确立英国在国际关系中适当、正确的地位。三环外交中,欧洲居于末位,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欧洲的发展,国际一体化的加强等各方面原因.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改变其对欧洲的方针政策.当代国际社会关系中.英国与西欧的关系也变得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三环外交”和战后初期英国的欧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尤其是在处理对欧政策上,采取了以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藉以重温昔日大国的荣耀,充当欧洲乃至世界霸主,然而,“三环外交”政策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英国在其外交实践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4.
1920年至1925年的英法关系不失为两次大战间欧洲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内容。其中,“扶德抑法”是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重要政策。然而,英国何时开始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原因何在,学术界尚无多少研究。探讨这一课题不仅可以了解此时期英国欧洲均势外交的特点,而且对于明确20年代前半期英国对法政策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第三条道路是英国工党近年来对内政外交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和政策,它标志着英国及西方国家在外交思维和国际行为上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布莱尔“第三条道路”引导下的英国外交,在具备灵活务实特点的同时,也给欧洲众多国家留下了“骑墙”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法国贝当政府败降后,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英国为战时和战后的自身安全作想,实行既支持戴高乐抗击法西斯侵略,又限制戴高乐行动的政策,其目的就是使英国能够在欧洲大陆推行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我们揭开这一政策的神秘面纱,可以从中窥见英国时戴高乐政策的变化的实质就是随时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欧洲一体化是起步最早的区域一体化。英国由于其岛国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民族发展主要源于欧洲大陆的事实,形成了英国社会对欧洲大陆的若即若离的心态,而英国在近代社会中形成的“日不落”帝国的神话般的历史又形成了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均势”政策的传统,尊重传统的英国又不愿放弃曾经拥有的荣耀,从而在外交上依赖于“英美特殊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多元因素,英国在欧洲一体上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状态。  相似文献   

8.
英国长期以来坚持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推行“均势外交”,以欧洲为外交重点,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积极缔结同盟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之时,却游离于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宗旨,实施远交近攻战略,与亚洲崛起的日本谈判签订了《英日同盟协定》。这种“先亚后欧”的外交战略抉择,是英国长期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外交的重大调整转变,也是英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和均衡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英国外交经历了从寻求建立第三种力量,企图与美苏平起平坐,到推动建立北大西洋联盟,拉住美国保卫欧洲和英国的安全的变化过程。这一转变受英国国力衰弱、美国的欧洲政策、冷战的爆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均势外交是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它对英国社会和欧洲政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对外政策的确立取决于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等因素,均势政策在历史上对维护英国利益、保持欧洲平衡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国首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之所以受挫,是由于麦克米伦政府在对欧政策发生转折的过程中,仍然兼顾既往的利益关系-对英联邦利益的维护和换救英美“特殊关系”的努力,这些都极大地束缚了英国迈向欧共体的步伐,并且最终构成了戴高乐对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严正否决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七年战争”后,英国出于转嫁财政压力的目的而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危及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自由;同时,其他欧洲大国势力退出了北美,使殖民地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们敢于和母国对抗。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战后,随着英国实力的衰落以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适时调整了对自治领的政策,使其与自治领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上,自治领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英帝国逐渐转变成英联邦;经济上,英国与自治领共同建立了帝国特惠制,但其影响力日渐减小;外交和防务方面,虽然自治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对英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麦克米伦的对欧政策之所以发生转折,是为了适应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挑战,从而着手调整英国传统外交模式下的比重和次序,以维护不列颠的大国形象和地位,正是因为决策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仍然未脱“三环”的窠臼,因而尽管麦克米伦在主观上作出超越传统“三环外交”模式的抉择,但在外交实践中还是兼顾既往的利益关系而不自觉地落入了俗套。由此可见,即使以灵活机动称的英国实用主义外交策略也一时难以应对传统事物对变革的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主要的两个西方国家,英美两国所引导的公共教育私有化运动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潮流。英关两国公共教育私有化的理论背景是让政府适当地从教育领域退出来,交由私人组织去经营,但实施起来,英美两国却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英国采取了由上而下的四方面政策:竞争投标、公私合营、私人启动金和接管。而美国则由下而上地推广教育私有化进程,并相比于英国更为顺利,但两国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政策上坚持“三环外交”的方针,把对美和对英联邦的关系放在对欧关系之上,企图借助英美特殊关系和同英联邦的联系来支撑它事实上难以维持的世界大国地位。面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英国由最初的置身事外甚至对立,转变为由于形势所迫不得不申请加入欧共体。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运用既吸收了大陆法系的"特征性履行原则",又采纳了英美法系的法官自由裁量的灵活做法,代表了该原则运用方式的发展方向,但在立法上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则,操作性较弱,因此,必须抑弊兴利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he issue of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s always been a focal point. Not only do views differ from scholar to scholar, but the term itself is oft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time condition of the individual. Basically, the concept of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s developed for a long time in such societies as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Yang Ying 1988, 16-22). Its intention has also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change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its inception, and,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term had different emphases.…  相似文献   

20.
德国西占区“再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盟国对德国实行了一场强性的“再教育”,这是现代史上唯一的一次试图对一个民族的所谓“民族特性”进行全面改造的政治尝试,该政策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它主张用西方的民主传统去影响,改变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占领之初到占领体制结束,西方盟国对德国的“再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涵盖了整个文教体制,“再教育”,促使德国人民对德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培植了民主观念,从而使德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为德国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蜕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