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增强产业界竞争能力,日本将于2000年6月前建立加快尖端科技领域产学合作的新制度。日本制定这一新制度的宗旨是,鼓励企业委托国公立大学进行开发研究,促进企业与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方便大学研究人员对有关经费的有效使用。美国等国家大学的科研成果向应用转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而日本  相似文献   

2.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是风险投资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运营机制滞后于西方国家,阻碍了风险资本的成长.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成长机制的分析包括融资渠道的分析、投资机构职能的分析、立项评审机制的分析和经济功能的分析,为我国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结构日本第一包欣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欧洲,甚至美国,在迈向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时,步调均落后8本,只是美国的差距较小。报告对七大工业国家的产业结构做了详尽的分析,结果显示,日本在引进高科技方面比竞争对...  相似文献   

4.
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在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中政府通过高校设置机制、拨款机制、严格的文凭与学位控制机制以及协调产业界和高校的跨部门机构设立对英国高校和产业界互动关系的形成起到引导、协调作用;而产业界通过自由办学、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和各个层面上表达需求等机制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校则以开放的资助机制、灵活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校外考核专家制度等获得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及产业界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信息。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而非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5.
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在政府、高校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其中政府通过高校设置机制、拨款机制、严格的文凭与学位控制机制以及协调产业界和高校的跨部门机构设立对英国高校和产业界互动关系的形成起到引导、协调作用;而产业界通过自由办学、直接参与高等教育和各个层面上表达需求等机制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高校别以开放的资助机制、灵活的课程设置机制及校外考核专家制度等获得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及产业界专业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信息。英国高校与产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校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而非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需要政策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全球来看,民生科技是新方向。德国在众多高科技领域的顶尖技术不如美国,在微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重要领域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但德国的高科技更多地切合民生,很多发明,例如传真机、MP3等都是德国人发明并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以来,日本采用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合作的科技发展体制,即产官学合作体制.日本对此体制的理解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培养下一代技术人才"或"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贡献给企业,企业和行政机关积极地将技术和社会需求传达给学生"的实践教育."产"是指产业界、企业;"官"是指政府;"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国际化起步阶段相比,还存在很多质量和结构上的差距。通过对中国企业在实施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文化冲突风险、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以及国内企业制度决策滞后及配套组织缺乏等经营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全面的跨国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朝晖  沈红 《江苏高教》2006,(2):143-146
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日趋密切,两者的成功合作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两者合作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如何正确处理我国正在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是一种成长性较强的中小企业,而风险投资是培育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成长的平台。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的风险投资的研究包括风险投资的特征分析、风险投资的过程分析、风险投资的模式分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分析和风险投资的项目评价分析。这些分析为高科技中小风险企业风险投资的规划、实施和修正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从而促进了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所在,风险投资业是体现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的大量注入,作为兼具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领域,投入资本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一国高科技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风险资本总量和增量不足,究其原因是缺乏多元的投资主体和风险资金流动渠道的不畅通。因此,我们要从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三方面入手缓解目前困扰我国风险投资业的资本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激烈。确保财务业绩能够实现可持续增长,控制好财务管理风险,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高科技企业控制财务管理风险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施化学学科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1.美国的比尔盖茨现象和90年代经济的繁荣本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日本经济咄咄逼人,他们在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大量购买民宅,把老人一批批移居于此。不少美国企业易主日本,日元与美元的比值一度降至80∶1左右。面对如此的经济现状,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组织了专门的委员会,研究对策,采取果断措施,对全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扶持了高科技企业。与此同时比尔盖茨于1975年开始创建微软公司,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1999年6月为止,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首…  相似文献   

14.
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 ,世界各国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展开了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激烈角逐。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 ,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到德国经济的后来居上 ;从战后日本的迅速恢复到美国经济的称雄于世 ,无不是这些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结果。在知识经济为主的21世纪 ,国际竞争的焦点又一次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在科技战略方面 ,日本已经认识到与美国的差距不在应用研究领域 ,而是在基础研究领域 ,因而在继续贯彻《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的同时 ,提出了《科技白皮书》 ,决定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增加一倍 ,在21世纪与美…  相似文献   

15.
试论日本高校的“产学合作”廖宗明日本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既吸取了美国“产学合作”的经验,又有自己独创的特色。本文仅就日本高校“产学合作”的形式及“产学合作”盛行的原因,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一、在人才培养和交流方面的“产学合作”日本产业界、政界、学术界十...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战后的日本早已步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某些高科技领域(如电子、汽车等)足以与欧美分庭抗礼。但是,精于企业管理、富有“成功之道”的日本当局,在国内却很少设立专门的“职业培训学校”。倘若有参观者采访,关于某企业内情,诸如机器、设备数量、使用年限、产品性能、种类等问题,无需该公司总裁出面,厂“总工办”一般职员就能给  相似文献   

17.
发展风险资本市场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资本市场是自主创新与金融创新融合的结果。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已成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中心环节,打造自主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资助和社会闲置资本为主体的风险资本市场,是实现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手段。风险资本市场在发达国家已趋于完善,在我国尚处于开发、完善阶段,打造我国的风险资本市场将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3月10日,全世界最大的高科技展会“信息与通信技术展览会CeBIT2005”在德国汉诺威正式开幕。与往年一样,展会不仅将展示各种可能会改变人类生活的电子产品,还将发表许多代表未来的先进IT与电子技术,并且公布全球IT相关厂商的重要考察指标。CeBIT另一个焦点就是IT产业界的设计大奖iF设计大奖,它素有“设计奥斯卡金像奖”之称,享有最高的国际知名度。本届CeBIT2005展会规模阵容更加庞大,有大约6270家厂商参加,包括3200家德国公司和3000家其他国家的企业,其中有1500多家参展商来自亚太地区,中国有241家企业参展,超过日本、英国、美国和…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教育》2008,(11):22-23
随着以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的e时代的来临。给世界经济和企业竞争带来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企业应该怎样追赶网络经济,如何利用互联网缩短与世界经济的差距,成为了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风险资本是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它投资的项目往往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构想或主意(idea),其直接产品是孵化出一个具有发展潜质的高科技企业。风险资本进行着“投资一个主意→孵化一个企业→出售这个企业→收回投资并获益”这样的循环。出售企业,收回投资并获收益是风险投资循环的退出环节,也是风险资本循环实现的关键环节。有中国特色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由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破产清算市场三大体系支撑。要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就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特别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