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是五年制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临床思维方法。文章通过回顾性调查近5年内毕业的五年制医学本科生所具备的皮肤性病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对当年教学方法的评价,分析影响皮肤性病学教学效果的因素。结果发现,五年制医学生毕业五年内皮肤性病学基本知识技能仅50%左右,女性优于男性,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变是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皮肤性病学科见习带教在皮肤性病学科中起着桥梁作用,为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很大帮助。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基于PBL教学方法为基础,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案和技巧,如多媒体图谱的运用,强化基础、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在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把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知识掌握到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我们对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结合我院经验谈了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慈超  何彩凤  强娣  吴辰  余结根 《科教文汇》2020,(12):105-108
目的:改革以往本科生皮肤性病学实验课教学中单纯播放录像的教学模式,探讨微信联合PBL、C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上课前教师用微信将要讨论的典型病例照片发到学生微信群,将每个班学生分为2组,每组约15人,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并写出实验报告,上课时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互动,给出正确答案,课后教研室组织教师评阅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教师给出的实验成绩作为整组学生的实验成绩。结果:提高了学生实验课学习的满意度,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成绩,大大缩短了教师阅卷时间,减轻了教师负担。结论:微信联合PBL、CBL教学模式可作为一种皮肤性病学实验课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皮肤性病学基础》是中职卫生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教材的选用、课程简介及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本校七年制本硕班的皮肤性病学见习中进行了PBL病案教学法的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精心编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成立PBL学习小组,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我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结果发现学生对PBL教学法表现出了较大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组稿、约稿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提供可借鉴的新方法。【方法】 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的实践为例,总结归纳其利用新媒体手段提升编辑人员选题策划的敏感性、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组织专家编委进行选题论证,以及完成约稿等方面的经验体会和实施效果。【结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将新媒体手段融入传统组稿、约稿方法之中,简化了工作、提升了效率,同时所策划的选题更能满足读者需求,使期刊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 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组稿、约稿是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影响力的事半功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勤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76-177
我院经过临床多年的探索,研制了专治白搬风的外用洗剂愈白风液,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6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对象为来自我院门诊的病例,诊断标准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索性皮肤病学组1993年第1届全国学术研讨会及1994年学组委员扩大会议制定的《白癜风的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将本组白癜风确定为寻常型肢端性白癜风,即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如面部、手足指趾等部位,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少数可伴发躯体的泛发性白斑。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大48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KL-DB短波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至我院门诊就诊且条件符合的受试者进行临床观察,运用KL-DB短波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4周,同时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并严格防晒。运用4级积分法对治疗前、治疗后皮肤紧绷、疼痛、灼热、瘙痒等4项主观症状进行评分,以评估敏感性皮肤的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同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敏感性皮肤对生活的影响。结果:使用4周后与使用前对比4项评价敏感皮肤严重程度的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估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灼热和疼痛。结论:KL-DB联合胶原贴敷料对敏感性皮肤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且受试者耐受性良好,满意度较好,可作为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新手段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10.
珍珠具有抗疲劳、提高机体抵抗力、抗炎、抗衰老、延年益寿等作用。珍珠常用于治疗眼疾、妇科疾病、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皮肤炎症、疗烧、烫伤等。本文对药用珍珠的药理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核事故影响无国界,核应急管理无小事.核应急救援以及核辐射损伤救治力量是核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的核辐射损伤救治能力尚显薄弱,开展相关基础和临床新技术探索对提高我国核与辐射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又称β烧伤(β-burn),是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临床大样本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566例SLE临床病例皮肤病变、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并作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粘膜损害与血沉、CRP、C3、ds-DNA具有相关性,反映了病情活动,而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相关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与病情活动相关,对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治疗皮肤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皮肤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疗法。所有患者治疗周期为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治疗皮肤湿疹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临床创面治疗过程中,过敏性皮肤患者约占外伤皮损人群的1%左右,由于这些特殊人群的患者是过敏性皮肤体质,皮肤受损后,使用目前市售的常用治疗产品后,会导致创面产生湿疹、糜烂,引起创面进一步加深坏死,以致创面周围的正常皮肤发生红肿溃烂,难以治愈。同时患者全身不适,失眠、发热,痛苦不堪,成为当今创面修复的难题,抗过敏芨胶膜的发明和临床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损伤性过敏性皮肤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1.药物防治老年斑:老年斑是细胞代谢机能减弱,在铁、铜离子催化下,使皮肤或脏器表面转变成的脂褐素。很多中西药对防治老年斑卓有成效。如西药中的维生素类、硒化合物、谷胱甘肽和乙—疏基乙胺等。维生素C、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细胞,延缓其衰老,抑制脂褐素的形成,使皮肤色素减轻;维生素A、B_1、B_2具有使皮肤柔腻、光滑、润泽,皮肤皱纹  相似文献   

16.
人造皮肤是利用工程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人工研制的皮肤代用品,用来修复、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按成分不同,可分单纯人工真皮和具有表皮细胞层的活性复合皮。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界已成功将复合皮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节省了伤者自体皮源,提高了就治率。但是,由于复合皮制作费用十分昂贵,移植后存活率只有50%左右,因此,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7.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通过皮肤上的微孔进入人体当中与血液一起进行循环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在当今临床上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一般用于局部皮肤的治疗,亦能通过皮肤的吸收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疗效。因其通过皮肤吸收产生治疗作用,相比诸多口服与外敷药物而言有效提升了药物的使用率和治疗效果,因而加大对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对于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氟轻松维B6乳膏制剂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按照国家SFDA颁发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1]进行豚鼠皮肤致敏试验与实验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氟轻松维B6乳膏1.0g/只对豚鼠皮肤平均反应值为0,致敏率为0;氟轻松维B6乳膏乳膏0.5g/只对实验兔局部皮肤刺激性平均反应积分值为0,实验兔局部皮肤刺激的累积刺激指数为0.结论:氟轻松维B6乳膏局部皮肤用药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对实验兔皮肤无刺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晨静甲消毒液对实验兔皮肤、阴道黏膜进行刺激试验,为其消毒液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进行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结果:实验兔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反应积分为0;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反应积分为0;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反应积分为0.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该消毒液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工人高温作业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工业高温作业服装设计。本文首先根据对90分钟测试的皮肤温度数据,结合指数模型与高斯模型,拟合出皮肤温度的时间函数;随后建立了从I层左侧到假人皮肤外侧的三层热传导模型,即环境温度通过热防护服到假人皮肤的抛物型齐次偏微分方程组.采用Crank-Nicolson差分法进行求解,计算得到各层表面的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稳态条件下材料热流密度,通过优化模型设计出不同环境温度和皮肤表面温度条件下的最优防护服厚度,对工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