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血压的形成 所谓血压,就是指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血管壁所造成的侧压力。它是诸多因素即血流动力变数(心输出量和总周围阻力)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些动力变数相互关系平衡失调.即导致血压的改变,使血压升高或降低。收缩压反映心脏收缩的速度、强度、主动脉弹性、心输出量和动脉容量;而舒张压主要反映血液流出时所遇到的阻力。不仅动脉系统与血压关系密切.而且毛细血管和静脉系统也与之关系密切。静脉系统为容量血管,具有高度的可扩张性.它决定着回心血量的多寡,故对心输出量起重要调节作用,从而明显地影响着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血液知识有一定联系,与下一节心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的联系更紧密,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用"受伤后出血情况不同"引入人体有不同种类的血管后,便开始实验,要求观察血流情况,并尝试分辨不同的血管.之后再从血流方向、管壁厚薄、弹性大小、流速等方面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检查身体时 ,往往要测量血压 .所谓血压就是血液在动脉血管内流动时 ,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 .血压是怎样产生的呢 ?除了血液的重力外 ,主要是由于心脏的收缩 ,使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 .心脏收缩时 ,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最大 ,叫收缩压 .当心脏舒张 (即心脏扩大 )时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十分缓慢 ,这时血液对血管壁也有一个压强 ,这个压强叫舒张压 .正常人的收缩压是1 0 0~ 1 4 0毫米汞柱 ,舒张压是 60~ 90毫米汞柱 .血管和心脏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在这个连通器内的每一个部位的血压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 ,上部压强小 ,下部压强大 .所以…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辨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5.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第一大动力是来自心脏的节律性舒缩,它一方面促进血液在动脉中流动;另一方面造成心房内压力降低,促使静脉回流加快。主动脉、大动脉有规律地舒缩,推动血液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汇集到小静脉,此时,血压已降到大约10~15mmHg。从小静脉流向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过程中,压力进一步降低,最终接近于零。这种压力差是血液回流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威威 《启蒙(3-7岁)》2011,(10):22-23
血液是在我们身体的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的液体,它是红色的。血液不停地流动着。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是动脉,而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1999年第5期发表了杨居一文所用的简易方法,本人在实验和教学中感到不太合理,不能说明静脉血从身体各部分向心脏流动的道理。下面谈谈不合理之处,并简述一下自己的方法。1不合理之处1.1本实验不应选择手腕关节,因此处肌腱较多,实验中可能会阻挡血管内血液流动,给实验结果带来误解。1.2作者所作的腕关节处的两条静脉血管图不合理。因为静脉血是从身体各处汇集流向心脏的,所以血管应该是逐渐走向汇合,而作者却把分叉向着血流方向。从现象上看,这两条血管似乎是在手腕处向血流方向分叉的,但我认为在此处它…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血管的搏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血管是相通的,里面流动的是血液,那血液在身体里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  相似文献   

9.
观察小鱼鳍血液流动的一个方法在讲述《血管和心脏》一节课时,先是描述血管的种类,动脉和静脉及毛细血管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进而叙述血液流动的方向。若按着课文单一说教,学生感觉平淡无味,认识肤浅,借助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脉、静脉和...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表现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血压持续性升高,这是由于血管收缩兴奋性增高所致,亦即血压的升高与血管管腔口径变细相关。当然引起管腔或口径变细的原因以及它们的病理变化有其医学理论的解释,但我们把血管模拟成流管后,从物理学的泊肖叶定律也可予以解释。 J.L.泊肖叶(Jean Louis poiseuille)1799~1869,法国科学家,做过医生,曾创造了用水银压力计测量狗主动脉血压的方法,以后又研究了血液在园管中的流动,建立了粘滞液体通过园管流管的泊肖叶定律。粘滞性液体流动时由于各点流速不同,致使液体  相似文献   

11.
制定八套不同类型的健身运动处方,并在大学生课外活动中进行处方锻炼实验,探讨各类型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比较其不同的健身效果.为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锻炼增强心血管功能的实效性提供实验参考.结果显示:锻炼后男女生各实验组动脉压差、血管弹性扩张系数、血管顺度、总血容量、微循环半更新率比锻炼前有不同程度增大,多数实验组主动脉排空系数比锻炼前增大,总周阻力、左心室喷血阻抗、血液粘度、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本实验制定的健身运动处方可有效增强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很好改善人体的血液状况,对人体微循环功能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道胜 《生物学教学》2009,34(12):57-57
输送血液进入一个器官的血管是动脉,血液从一器官中出来后,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但是.在学习“排泄系统中‘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时。许多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肾脏中有一个结构——“肾小球”,输送血液进入肾小球的血管称为“入球小动脉”,血液从肾小球出来后的血管则称为“出球小动脉”。为什么在这里“进”“出”血液的血管都成了动脉?  相似文献   

13.
在市电教站的指导下,我们探讨了如何应用电教手段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是《心脏与血管》。一、课堂教学梗概 1.复习引入新课首先提问:血液中血浆的功能是怎样的?血细胞中红细胞的功能是怎样的? 讲述: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养料的输入以及所产生的CO_2和废物的排除需靠血液的运输完成,是怎样运输的呢? 放电影《心脏》,看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相似文献   

14.
血液里红血球的作用是携带氧气送到每个细胞,然后把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带出来经过肺呼出去。红细胞是最勤劳的,它们在体内流动的速度非常快。假如这些红细胞堆积在一起,就会造成血管阻塞。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编写的儿乎所有生理学教材,在用流体力学知识来说明血液流动规律时,都将流阻与液流所受阻力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了。例如,周衍椒、张镜如编《生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中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以 Q 代表血流量,△p代表血管两端的压力差,R 代表血流阻力,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探究性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是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出血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  相似文献   

17.
恼人的冻疮     
为什么会长冻疮 天气寒冷的时候,皮肤的血管自发收缩,减少体表的血液流动,以此来减少体温流失.但手、脚、耳朵等部位因远离心脏,原本血流就比较稀少缓慢,因为寒冷而血管收缩,会让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变得更差,局部组织细胞缺氧,并进而发生炎症、微血栓和损伤.这就是冻疮发生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血管的搏动与心脏的跳动有关。心脏和血管是相通的,里面流动的是血液,那血液在身体里究竟是怎样流动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几千年前,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直到180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  相似文献   

19.
王杨 《文教资料》2005,(34):179
该实验是新课本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的一个实验,如果做成功的话,学生看到了奇妙而壮观的血液流动会终生难忘!反之,做失败的话,不能不算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实验怎么会失败呢?下面我来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一下分析。第一、选用的实验材料不合适按实验要求,要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多次实验证明,选什么种类的小鱼,鱼体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败。什么样的小鱼尾鳍内的色素少,又便于观察到很细小的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呢?最好的小鱼是6厘米左右长的鳑皮鱼。一般说来,在其尾鳍的凹处向后半厘米的地方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血液在粗细不同的血管中流动。…  相似文献   

20.
心脏"搭桥"即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主要原理是:使用病人自身血管作为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脉,在主动脉和病变冠状动脉之间建立旁路("血管桥"),把主动脉血液通过血管桥引至冠状动脉狭窄处,从而恢复心肌供血,对缓解心绞痛有良好效果。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第二天便可离床,几天后便能够走出病房。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可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