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学校人文教育"的认识谈到学校人文教育,对于"人文"的概念把握是无法避开的。关于"人文"的定义,去"百度"搜索,可谓是五花八门。针对师生员工的学校"人文",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文"在语文教育中并非指的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应包含人本性、文化性、思想性三层意蕴.人本性,意指语文学科要立足以人为本,呵护生命;文化性,意指语文学科要突出体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思想性,意指语文学科要体现人文情愫中的育人本位.对人文价值本质把握的偏位,导致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实践偏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相一致.我国高校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自然中心主义生态观;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行统一的生态实践;要丰富人文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心灵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下,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多种文化元素发生碰撞、交融。原本相对稳定而变化缓慢的民间音乐文化,也受到城市文化的强大冲击与挤压,传统音乐的人文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口传身授"的传承环链显得越来越脆弱,"博物馆式"与"市场化式"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同样面临着失去精神家园的危机。学校教育作为当前大众获取文化营养的主要途径,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应主动参与到地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中来。传统的民间传承技艺与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部文化资源是西部地域之上建构起来的文化资本,它伴随着西部社会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特质。全球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推远了人类心灵之间的距离,文化实践肩负着缩短文化距离的责任而被置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人文教育的实施将文化资源内化进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开始将人文性提升到与科学性价值等同的地位。本文探索运用旅游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开发模式,寻求全方位发挥西部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公民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教育终身化追求与文明家庭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人类发展链的综合链接、"哲学.科学.教育"思想理论资源的综合运用、走向"人之为人"的人文教育归路等方面论证了实践辩证法.人学辩证法.教育辩证法的关系。认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地辩证叩问历史、反思文化,才能追寻到人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归途,而坚持"文化.文明.文脉"三位一体,迈向"人之为人"的人文教育之归路——人类精神与灵魂的王国,是当今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尽显人文情怀的地方,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寻求真理、分享知识、分享创造、分享成功的地方。 要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教师,要拥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主要是指关心人,关注人的现实与未来,关注人类的命运,关心人类的文明,关心人类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教育在传递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发展.教育学即育人之学,培养人是教育学的立足点,人的问题就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教育学理当关注的是"人--文世界".在此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学是真正的人文之学.  相似文献   

9.
艺术面向人类心灵而存在,艺术教育则面向未来担当人类心灵的使者而存在.艺术以其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呈现出人类的历史性目的 ,即怡养性情,创新生活.在此意义上,艺术教育难以通过技与术的路径完成使命,其真正的实现要从文化路向上寻找可能性.艺术教育的路径逻辑特别强调重复性训练的艺术实操功能,重技法、重实术,容易淡化"艺"的本色,迷失"文"的价值;而路向逻辑则超越以技法为本质的路径逻辑,融合技、术、艺、文的整体能量,回归"心灵"的艺术原初本质.据此,艺术教育应基于技术的路径逻辑,不断探寻艺术教育的文化路向:艺术教育担当人类的心灵使者,培育人的文化理想,锻炼人的坚韧意志,为人类应对困境而储藏开元能量;通过艺术滋养人的情感、智慧、想象力等,传承文化基因;艺术教育面向未来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人才的艺术品质,以回应人类的生命情怀与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0.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2):60-64
【我的主张】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3,(16):13-13
六千年前,上海西郊的青浦赵巷镇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崧泽文化,"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的考古结论由此载入史册。怎样传承六千年崧泽文明,建设现代化学校文化?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载体,为此,崧泽学校创造性地在校园内建起一座藏品丰富的"崧泽文化陈列馆",把区域文化资源以文化陈列馆的形式引进校园,在区内学校中还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12.
<正>文学教育是一个跨越时代的文化现象。文学教育初始,就确立了培育人精神品性的目标,对文学教育的认识,尽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而最根本的东西并不会有多少改变,这就是文学教育的人本目标。在社会转型和多元化价值时代,学校道德教育既要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基础文明,传承人类社会的道德知识和信念,更要引导学生真实地、负责任地活在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而客体表达的文化传统为研究对象,一般而言,它包括文、史、哲这样三个基础学科,以及由这三个基础学科所衍生出来的其他一些学科,如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社会科学则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通常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成果.最近的三百年正在进行着全球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整个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加速.我们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功能,就不能离开"社会现代化"这一现实的发展趋向.换言之,在当前更要从全球性的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理解和认知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依托宁波地方文化 创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还是空白,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巨大潜力可挖.可以通过用地方文化人文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地方文化精华,构筑人文教育平台;深入推进"文化工程",增强文化育人功效等途径开展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即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社会化。教育在传递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过程中,促进了人的发展。教育学即育人之学,培养人是教育学的立足点,人的问题就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教育学理当关注的是“人——文世界”。在此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教育学是真正的人文之学。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步的根基。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人的责任。邗江区从环境构建、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润校园"活动,努力用地方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积极探索将地方文化传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区域教育发展有机结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是被人类创造积累的真善美的精神财富所化、又以自己所化的知识智慧道德言行去转化别人、改变社会、创造世界的人。简言之,文化人,即为"文"所化之人,以"文"化人之人。文化,当下学校教育的一个热词。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的热潮中,常听到要培育"教师文化",却鲜有提及"文化教师"。"文化人"——教师最原初的角色意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对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承担重要的责任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实现传承和发展的途径.学校做好整体规划,加强与社会联动,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切实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传承濒临灭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运用地方资源,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兴国县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深刻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晓年 《青海教育》2008,(11):21-22
什么是人文?“人文”一词,辞典上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里我们需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也就是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以及关心人类的文明,关心人类的文化。西方的人文是相对于神学而言的,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追求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发展科学的同时,别忘记了人文教育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科学和人文是人的两翼,缺一不可,一旦失衡,社会就会失衡,人类就会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