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在传承传统学术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在晚清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俞樾的思想立场较为保守,“守先待后”、维护传统道德和文化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对西学持淡漠态度,过于强调传统学术对于道德教化的“致用”功能;他还存在以疑似之见立说、以己意改经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俞樾是晚清“最有声望”的经学家 ,他在经学、诸子学和文字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而且对传统学术在晚清的传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俞樾不仅在当时国内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在日本、韩国学术界也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俞樾的学术著作在日本、韩国传播后引起的反响 ,并分析了引起这种反响的深层原因 ;同时较全面地反映了俞樾与外国友人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3.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校勘、训释群经与诸子以及归纳古汉语的“文例”方面。他继承了乾嘉皖派汉学的学术风格和治学门径,又将其与自己校勘、训诂古文献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优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因其治学思想和方法毕竟还属于传统学术范畴,自身局限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俞樾是经学大师,其文学成就居次,因此其诗词创作也不大受人重视,历来对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俞平伯的新诗除外)缺乏系统研究.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创作或抒情表意,或反映社会,均有感而发,自然真切.对此进行系统的介绍及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俞樾及其家族的诗词创作及其在湖州近代文学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创办于晚清的尊经书院是近代四川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尊经书院成为四川地区教育发展与学术传承的重要场所.尊经书院以传统经学教育为主,对晚清时期四川的经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张之洞、王闿运、宋育仁等人的影响和作用下,尊经书院促进了晚清四川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给这一时期经学的发展带来了"汉宋兼采"、"古今会通"和"通经致用"的新气象.尊经书院给晚清时期四川学术带来的不是传统"蜀学"的复兴,而是近代"新擘"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晚清"一代硕师"的俞樾以重振乾嘉考据之风为己任,毕生致力于经学、诸子的研究,勇于探新,敢于驳谬,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他是一个思想上保守、政治上反动的学者。我们评论他,既要指出并批判其思想上的保守性、政治上的反动性,同时又要充分肯定其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清代经学史上<左传>的考据,经历了由尊汉学而辑存汉儒旧注、批判杜<注>孔<疏>,进而重新建立注疏的过程.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旨在"存<春秋左传>之古学",从而搜采古训,匡正杜<注>,补充注解,为<左传>新疏奠定学术基础.这些是其经学成就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俞樾时代的诂经精舍在延续朴学传统,造就学术人才上所起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内部发生着种种衍变。一方面书院与科举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另一方面则加重了文学色彩,词章与学术渐趋分途,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前者可以从社会思想变迁史的角度来理解,后者应归因于俞樾本人对文学,对才情的一贯喜好与重视。  相似文献   

9.
利用经学,尤其是利用今文经学,宣传变法理论,培养维新人材,这是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色之一。兹文拟对该问题试作探讨,以期求教读者。 一、《教学通义》中的教育思想 清代经学的基本特征是:“宋学”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高居庙堂;“汉学”(尤指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则风行于民间学术界。 梁启超曾说:“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穿之著《政学通议》(应为《教学通义》。笔者注),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经今古文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古文经学尊《周礼》,崇周公;今文经学则尊《公羊》,崇孔子。康有为早期的学术思想恰恰反映了前者。  相似文献   

10.
王应麟是南宋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一生著述宏富,其中在经学方面也有重要建树。王应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他所一贯禀持的经学思想作用下的结果。他的经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视对逸经、汉魏旧注的辑佚;兼采宋学;学求其是;经史贯通。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孔教观的嬗变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改革了传统儒学,融摄佛、耶二教,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孔教体系,同时他亦提出了孔教建构的举措;第二期为戊戌变法后至辛亥革命前夕,康有为发展了三世理论,弘扬孔教的宗教性,使得孔教在宗教判释与融合中获得新的发展,其复兴举措开启了海外孔教复兴活动;第三期康有为进一步发展了三世说,指出了孔教的圆融至上性,并提出了系统的复兴孔教的方案,使孔教在复兴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杜道坚 ,采石人 ,是宋元之际的著名道士。其《原旨》一书 ,为老子《道德经》作注解 ,大量引用儒家著作 ,使儒道二家合流 ,阐发道家思想 ,颇多新意 ,并引用古代历史事实说明。这是一部无名古史 ,有许多历史经验教训 ,对治国救世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樾是晚清著名朴学大师,具有传统儒家文人的现实主义关怀,心系国家内忧外患。面对晚清社会的急剧变革,俞樾对于和与战,文化保守与接受西方文化以及复古与变革都有自己的看法并充满矛盾,真实地代表了晚清文化保守主义者在中华民族遭遇武力危机和文化危机时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传统统治秩序和孔孟之学地深深眷恋。  相似文献   

14.
论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是辽朝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在满城之战后 ,他开始在辽朝独当一面。瓦桥关一战后 ,他被授予了辽最高贵的职位——于越。耶律休哥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 ,对于辽朝的存在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针对中唐儒学义理被淹没在章句训诂中的情况,重申原始儒学的经世致用特征;柳宗元剥落笼罩在儒学头上的天人感应、鬼神迷信等神学外衣,弘扬原始儒学的人本精神;柳宗元倡导“大中之道”,端正了儒学学风;柳宗元统合儒释、融合诸家,拓展了儒学视野。由此,柳宗元对儒学的复兴、理学的诞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发起保儒教活动,提出将儒家改造成西方式宗教(儒教)的主张。这个主张引起时人激烈的争论。黄遵宪以其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的态度提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但他反对把儒学变成有宗教设施、组织、教义和祭祀活动的“儒教”。他认为只有积极吸收西学,合中、西、新、旧之学,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并进而担负起挽救民族危机的重任。黄遵宪的理性主义中西文化观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更大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这一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积极吸收佛学精义,主张儒佛融会,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并对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孔子所创立的以"和"文化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源,儒学已经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儒学思想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两岸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两岸同仁应大力弘扬儒学精华,为构建两岸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沈国清 《培训与研究》2007,24(5):32-33,36
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伏尔泰反对法国的专制政权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