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灿华 《中国出版》2014,(19):64-68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虽然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其内容都取决于客观现实,但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客观刺激。新闻传播者选取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新闻受众接受何种新闻报道,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需要。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1]因此,研究虚假新闻的传、受者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培养传、受者正确的新闻心理,对于虚假新闻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效应的内涵及其在传播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大多是心理学家通过心理实验得到的有关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心理效应往往能体现出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如破窗效应、接近效应)或基础理论(如定势效应、移情效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心理效应的集合也是构筑心理科学大厦的一块基石。本文拟对心理效应内涵进行阐释并分析其在传播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艳秋 《记者摇篮》2012,(12):16-17
在传播学上,新闻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传受者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新闻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而所谓的"传播效果"通常具有双重含义。狭义上,它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广义上讲,不管传播者有没  相似文献   

6.
新闻心理学是研究围绕着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传播活动,人们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特点的规律的科学。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的心理学观点,解释人们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过程,并总结其规律,应用于新闻实践。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使新闻学更加丰富多彩,并更好地指导实践,因而日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采访对象、读者以及记者、编辑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读者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语言、气质、性格、技能、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对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期待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本文认为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内容、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从单一向多元辐射;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教学、科研逐步走向正轨;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正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传者与受众的关系,不仅应该从新闻传播的过程去认识,而且要从新闻价值形成和实现的辩证过程去认识。这是因为:从表面上看,新闻传播过程就是新闻生成、传递并产生功效的运动过程;而从实质上看,新闻传播过程的背后是新闻价值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系统的基础,新闻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节目系统能否健康运行.受众是传播主体之一,是传播活动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对于受众来说,听看新闻并不只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看还是不看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受众手里.其积极主动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还表现在接受新闻报道后的议论或评价过程中.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受众心理及其心理规律和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研究受众的心理,对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瑚 《新闻前哨》2014,(9):11-12
新闻教育如何顺应时代作出新的改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剧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和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手段趋于融合.社会化媒体出现以及心理发展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传播和受众的关系,使得新闻传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记者、每一个人都是传者,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新闻业界的现实状况,传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在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媒体传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赢得人民观和现代传播学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当前实现优势传播、提播规律,以科学的传播观指导新闻实践,与时代共振、与受众共鸣.从而更群众,这是现阶段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从媒介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影响正面宣传的主要因素.高和改善正面宣传质量的根本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11):17-23
通观人类新闻活动史,从新闻传播者角度观察,截止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民众个体为主导性传播者的时代、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为主导传播主体的时代以及初步开启的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共同主体的时代。三个时代间的历史变迁关系,意味着人类新闻生产方式、新闻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意味着人类的整体新闻活动方式演进,主要是由相关的生产力系统从根本上决定的。而在新闻规律视野中,更重要的意味是,新闻传播者(主体)的历史结构变迁,反映和呈现了人类新闻活动是一个新闻自由不断提升的过程,甚至可以原则性地说,新闻传播主体的演变规律,就是社会主体不断走向新闻自由境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新闻编译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 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的编译活动具有新闻和传播的二重性: 从新闻的角度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 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 从翻译的视角看, 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 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这样, 编译者就兼具新闻传播者和跨文化交流者的双重身份, 也就必然遵循跨文化传通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两个根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作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理论的总结与升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文章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与制约的分析,论述了哲学理论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本质、性质,影响着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每一环:传者、内容、受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它是以新闻及其传播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新闻的性质、特征、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新闻理论的目的就是认识和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从而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以提高新闻传播活动的水平,最终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闫斐 《记者摇篮》2007,(7):55-55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新闻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介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  相似文献   

20.
余鹏 《新闻世界》2012,(2):143-144
媒体在对"杨武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着伤害采访对象心理、侵犯受害人的隐私、进行道德审判等不足和失当。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同时,本文认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首先要具备人本意识,即尊重和平等对待采访对象,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人"给予人文关怀,这既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由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文本性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媒体和记者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