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凡骞  王仲羊 《传媒》2024,(3):51-54
在ChatGPT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背景下,需要正视其引发的个人信息保护风险,促进技术与法律的融合。ChatGPT的广泛应用可能冲击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侵犯个人信息权益,引发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对此,通过检视、反思既有的法律规范与规制手段,需要在理念与制度两方面展开治理。在理念层面,不应盲目禁止ChatGPT,而应积极应对个中风险,促进个人信息保护与处理的平衡,实现个人信息的场景化保护;在制度层面,应实现ChatGPT的综合治理,打造基础性立法与专门性立法相结合的规范治理体系,形成覆盖研发者、运营者、使用者的全流程产业治理体系,以及政府监督与行业监督联通的监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ChatGPT是人类通往人工通用智能之路的巨大突破,在各类应用场景中能够带来诸多便利。但ChatGPT仍面临数据信息安全、数据伦理安全、数据技术安全等多维困境:信息安全领域侵权和泄露风险依旧存在、伦理安全上可能被视为某些疏漏的流变状态、算法黑箱也为技术安全埋下隐患。为推动ChatGPT的健康良性发展,相关部门既要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又要采用协同监管和动态监管相结合的体系,力图在鼓励科技发展、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努力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间的耦合联动。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信息可以轻易地在互联网环境中被获取,在方便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本文调查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中国五个国家的国家档案馆网站上档案开放利用的政策和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档案馆在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依据和措施,发现国外档案馆在处理档案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时,主要以隐私法和信息自由法作为法律依据,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是档案内容审查与档案封闭期限相结合。然而面对大数据时代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新挑战,档案馆并未采取新的保护手段,档案利用中的隐私保护技术要求并未得到有效关注。解决档案开放利用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矛盾需要档案馆在法律保障、保护措施制度建设和保护手段技术要求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信息保护之管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档案开放利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为主要内容.对"个人信息"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涉及个人信息的档案种类,分析了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信息的安全现状及缺陷,并提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9所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研究其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的现状。从法律政策指导、个人信息相关概念界定、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和内容、个人信息安全的维护、个人信息披露的声明、个人信息的查询与修改、个人信息权利的维护7个方面对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制定有以下启示:设置个人信息保护办公室,增强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主动性;并举内容数量,制定高校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构建法律体系,国家加速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视阈下读者个人信息呈现出内容的丰富性、采集对象的宽泛性、载体的多元性等新特征。基于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认识读者个人信息安全和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重新认识、审视、明确公共图书馆和工作人员在读者个人信息保护中的主体责任和义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和技术,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保护读者个人信息提供现实路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内首个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标准编制完成,出台在即,引发社会关注。作为我国首个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个人信息分为个人一般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并提出了默许同意和明示同意的概念、阐明了对两种个人信息的使用要求。这是一个进步,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迈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其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日渐恶化,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今互联网时代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现状,并梳理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进而回溯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在法制上的演进发展;此外,通过研究刚出台的《网络安全法》,从而探究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途径.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路径提出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9.
论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包括消费者个人基本情况信息、个人网络活动信息和个人网络空间储存的信息;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侵害主要表现为非法收集和非法利用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拥有如下权利:消费者个人信息收集的知情权、个人信息收集的选择权、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个人信息安全的请求权和个人信息使用的限制权。指出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需要建立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法律规制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0.
钟芳芳 《图书馆》2015,(1):69-72
总结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个人办证信息、个人活动信息、个人网络痕迹以及个人空间的安全问题等四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建议,即以法制建设为中心,以提高读者自我保护意识为重点,以图书馆学会为主导,以先进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图书馆行业自律为手段。  相似文献   

11.
曹卓瑜 《兰台世界》2017,(14):25-28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高校档案为研究范围,针对档案开放利用中个人信息保护为主要内容,对"个人信息"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涉及个人信息的档案种类,并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档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探讨,提出保护个人信息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互联网记忆为切入点,在对普通新闻人物进行比较界定的基础上,比照公众人物个人信息保护规则,考量普通新闻人物个人信息保护特殊需求,提出了普通新闻人物个人信息保护所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与事件的新闻价值相适应原则,与人物的新闻地位、作用相适应原则,与人物的背景、身份相适应原则,法有特殊规定例外原则。最后结合互联网高度普及、个人信息保护日趋严格的当今时代背景,呼吁社会各界尤其新闻媒体切实保护信息社会中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三五天新闻人物、一辈子互联网记忆“无法抹杀”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邓灵斌 《图书馆》2023,(3):67-73
大数据时代,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显得重要而迫切,欧盟、美国在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相关立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文章综合运用比较、文献分析等方法,通过相关研究综述引出研究缘由,然后将欧盟和美国的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制进行对比,阐述二者的相同点及主要差异,最后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特色。文章认为,我国的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吸收了欧盟、美国的有益经验,但又具有自身特色,主要表现为:由“分散立法”走向“统一立法”的法律规制特色模式;采用不完全列举的方式界分敏感个人信息类别,设置“兜底条款”,为未来留有扩充空间;注重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与公共利益、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公立大学图书馆很重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大部分都有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涉及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安全等各个方面,解释披露读者个人信息的限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提供联系方式以便于读者咨询.通过这些政策,美国公立大学图书馆得以有据可循地保护图书馆读者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英国公共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调研,从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安全、读者权利的规定、图书馆免责声明几个方面分析英国公共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一波接一波,防不胜防。央视曝光中移动“甩卖”用户个人信息事件后,近日又爆出“全国老板手机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元1张”等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在国内最著名的搜索引擎里,输入“老板手机号码”,相关链接甚至比“色情”等低俗字眼的链接信息还多,可见个人信息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传媒视野     
《现代视听》2013,(1):2-3
传媒资讯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2月1日起实施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于2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规定个人敏感信息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授权。这项标准还提出了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八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最少够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8.
朱娴 《兰台世界》2013,(8):19-20
在单一的法律手段难以有效保护网络个人信息的现状下,应促使人们反思信息伦理。本文旨在以档案中个人信息保护为出发点,探讨个人信息立法的必要性和档案信息伦理对于个人信息立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在日益稳健推进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如何在复杂的大数据环境中妥善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关乎档案事业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的相关特点,分析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国家法律规约、用户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其原因,强调应拓宽法律保护途径,提高技术保护能力,增强用户信息素养以及防范新型档案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大数据背景出发,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新特点,指出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账户被盗、侵扰隐私、失去个人信息控制权等问题,并从法律法规、行业自律、安全技术以及个人安全素养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保证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