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课堂沉默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英语课堂沉默顾名思义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沉默。曲阜师范大学的刘向洋曾于2005年提出了两种课堂沉默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后者。消极沉默指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有接受而思想游离;或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2.
从面子威胁行为的视角对高职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消除这种现象的具体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职医学专业的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法研究课堂消极沉默现象,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构建起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中有沉默现象,为了增强初中生英语课堂参与度,老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老师要科学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并且要正确引导和积极监控。  相似文献   

5.
郑洁 《教育探索》2011,(11):24-25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中的学生沉默经历了从“沉默的大多数”到“沉默的非合法化”的钟摆运动.学生的沉默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教育者应从个体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沉默的性质;建立交往式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交往氛围;理性分析学生沉默的原因,善于介入,相机撤出.  相似文献   

6.
陈琳  赵欣 《海外英语》2020,(7):28-29
该文旨在以活动理论为视域,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活动中生产系统的活动主体角色转型失败、交流系统的主体与共同体合作不畅、分配系统的分工不合理、消费系统的共同体对客体实现目标的消极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往往被视作师生间的交流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文章首先探讨分析了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与教师提问策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大学英语课堂上造成消极沉默现象的几种原因,进而阐述了这些因素与教师的提问策略有关.最后从教师课堂提问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课堂沉默是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可以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本文分析了课堂消极沉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彩霞  曹静 《教育评论》2023,(8):147-152
课堂消极沉默是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原因以及教师和课堂情境的影响,采取的一种不作为的话语行为。探究式交谈是学生与老师为了回答或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对某一问题形成一致的意见而发生在学生彼此感到舒适安全话语环境中的一种辩证性课堂话语互动形式。探究式交谈对改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有重要的意义,破解课堂消极沉默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交谈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融通,引发学生共鸣;建构共生、创生的师生共同体,释放课堂活力;打破思维路径依赖,提高师生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由于缺乏外语学习的真实环境,对于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课堂是他们习得英语的最重要途径。但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被动,甚至消极沉默。学生的消极沉默,被认为是对使用英语交流的恐惧,是对语言学习的消极逃避行为。近年来,课堂沉默现象受到越来越多外语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合作学习的实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极的课堂沉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打破课堂沉默提供可能。把合作学习引入实验班级,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沉默度,探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跟课堂沉默的关系。统计数据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对打破大学英语课堂沉默有明显效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导致课堂沉默,而且在一定程上会加重课堂沉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消极沉默是我国一些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因素,通过对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能力、心理因素、教师对学生的授课方式及引导的课堂交流氛围,都可能导致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因之,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学生应树立正确学习动机、提高英语能力、以放松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加课堂趣味性,调节课堂氛围等。  相似文献   

13.
夏云 《英语广场》2020,(5):80-81
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堂一直存在学生沉默现象,大学生不愿意在英语课堂中发言,缺乏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沉闷,学生学习情绪消极化,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该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成因,其次提出了三点可行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课堂沉默是一种交际性行为,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分析了初中生课堂沉默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因素(自我意识增强、习得性无助、人格特质)、课堂场因素(位置关系、课堂规则、场边界)和教学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于此,可以从理性看待,精准研判;分清主次,有的放矢;综合把控,善于转化这三个方面有效应对初中生课堂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语文课堂沉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把课堂沉默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沉默,另一种是积极沉默。积极的沉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消极的沉默则会使课堂如死水一般,打击学生和教师的自信心。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消极沉默,在这里笔者简要分析下初中生语文课堂消极沉默的原因以及一些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新生英语课堂中沉默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自信不足、缺乏交际与合作技巧、文化及教学因素导致课堂沉默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打破沉默现象,实现成功课堂交际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新生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普遍存在着消极沉默现象,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大多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得相当被动,面对教师的提问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图分析造成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以及从教师提问这一角度探讨应对的措施和方法,以打破沉默,促进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沉默是复杂的教学现象,可能是思维的停滞,也可能是内显的参与。一般而言,课堂沉默主要是指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情况。学界对学生整体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侧重于探究沉默的不同作用,分为消极沉默和积极沉默。较多学者将眼光放在对消极沉默的规避和解决方法上,对于积极沉默的关注较少。少数关注到课堂积极沉默者,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课堂交际中的沉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认清课堂消极沉默的文化内涵,使英语课堂教学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打破沉默僵局,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沉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对学习英语是十分不利。文章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观察、学生问卷以及典型学生访谈等多种途径,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英语水平高低,既有来自教师的因素、也有学生因素、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和传统文化因素等,笔者最后提出缓解该现象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