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多元化、民主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记忆的建构有赖于口述历史档案与其他记忆媒介进行互构,因此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互构机制。本文分析了这一互构机制的研究背景,并重点探讨了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互构形态、互构功能和互构特点,以望进一步深化口述历史档案与社会记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庞帅 《北京档案》2022,(10):30-32
非遗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保护及开发有利于弥补历史研究的断层、挽救民族文化遗产和构建社会记忆。在分析非遗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价值作用的基础上,该文基于社会记忆视角,采用文献查阅和实践调查的方法,分析我国非遗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特点和对其进行保护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采集—保存管理—开发利用”的顺序提出我国非遗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保护及开发的实现路径,从而构建和传承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3.
社会记忆不是一个复制问题,而是一个建构问题,选择是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机制之一。考察口述历史档案在主体、权力、社会情境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如何通过选择来建构社会记忆,不仅有助于提高对口述历史档案和社会记忆建构的理论认识,同时也利于更好地开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构建丰富立体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从个体——社会、碎片——整体、潜在——显在三个方面分析了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转化机制,并以此为视角考察了口述历史档案的特质,并进而探讨了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口述历史的快速发展,使得口述历史档案成为了档案学界和历史学界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作为存留记忆的影像资料,论文以大型纪录片《长征》为例,从口述历史档案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口述历史档案重构战争记忆,尽可能实现历史的多元叙述.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档案是不是档案,目前在档案界主要有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本文从口述历史档案的本质、形成过程、反映内容、法律认可等方面,论证了口述历史档案作为档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中存在着重要的结合机制,并重点从个体经历——历史经验、个体需求——社会发展、个体回忆——访谈需要、个体记忆——群体认同等四个维度探讨了这一机制,同时解析了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中各要素互相结合的具体过程和特性,并阐述其对口述历史档案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当代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记忆的生产(生成)与再生产行为及其过程进行多方位、整体性探讨,旨在探索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与本质规律。作为档案记忆研究的自然延伸和再度阐释,档案记忆再生产研究具有整合档案记忆研究既有成果、开拓档案记忆研究新空间、助推社会记忆研究新发展、打开学科知识交汇的新门径等学术价值;需要我们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科学性问题、本体论问题、合法性问题、体系化问题、关系性问题、方法论问题,以构建一体化的档案记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宜于保存、方便利用、审美或显示皇权和皇威等功能,中国历史档案装帧技术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形式,形成不同工艺和技法。本文基于文化记忆和社会记忆,讨论我国历史档案装帧形式发展、工艺的保留、继承和应用情况,分析工艺失传、失真、失全或缺失对文化记忆和社会记忆产生的影响。历史档案装帧工艺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只有返回到社会记忆的层面才能得到长久的传承,传承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与社会记忆的双向交流中得到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但本质属性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对转型期档案记忆的资本化进行了探视。将档案的经济功能/价值纳入社会记忆资本化的现实趋势中来考察,不仅可以深化对档案功能/价值内涵、时代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感知档案记忆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的资本力量以及引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述历史传人我国,与此同时,口述历史档案也开始进入档案界的视野.许多档案馆在学习借鉴国外口述历史档案和国内历史学界做口述史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口述历史档案项目,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也积极参与口述档案资源建设中来.口述档案在形成上与传统档案不同.传统档案多由文件转化而来,口述档案则是为有效地保存人类社会记忆,而有计划地进行采访的结果.高校口述档案在形成上具有一般口述档案的本质特点,只是其范围限定在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2.
历史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文章以民国成都市房地档案为例,从社会情境、面临的选择、档案开发等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如何以社会记忆的视角看待和研究历史档案。通过揭示档案背后的社会情境、探讨它形成与保管过程中经历的多种选择,希望给予之后的历史研究以参考,让我们更客观评价它在还原过去中的作用和价值。最后在社会记忆理论的启发下,从"合作"、"尺度"、"传播"三方面拓展现有的档案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3.
韩良 《档案与建设》2018,(4):18-20,17
论文首先从当前数字化转向带来新的“真实性”问题出发,探讨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其次就口述档案对于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记忆构建对口述档案研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口述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过程中作为多学科参与、融合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口述档案立足个人记忆,挖掘个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社会的认知,从而真实、全面地还原历史事实,建构社会的鲜活记忆,本文在分析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口述档案的价值,探讨口述档案价值实现的路径,以期对口述档案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档案》2022,(5):50-54
针对当前我国口述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概况,从主题领域、实施主体和开展形式三个角度分析,总结出口述档案对于社会记忆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想观念薄弱,档案资源整合差;内容参差不齐,成果形式单一;平台建设有限,开发利用不佳。最后提出基于口述档案的社会记忆构建策略建议:强化档案意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注重管理规范化,开发多样化成果;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17.
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价值、建构红色记忆,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为红色档案开发路径提供了整体性框架,即通过隐性记忆显性化的收集过程、碎片记忆整体化的加工过程、个体记忆群体化的宣传过程、群体记忆重构更新的反馈过程四个环节能够推动红色记忆的循环上升。基于这一理论框架,为助力红色记忆的再生产,文章提出了建构主体联盟、提升数字赋能、实现渠道拓展和促进反馈迭代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申烨 《兰台世界》2017,(2):33-36
抗战口述历史档案内容丰富且蕴含重要历史价值,面对记忆承载者们相继告别,抢救抗战口述历史档案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口述史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口述史建设机制和模式。在口述资源的建设、学科规范、队伍建设、口述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我国口述历史档案工作开展较晚,近两年发展快速,因而美国口述史经验对于我国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为研究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的嬗变提供了思想工具,通过对社会液态化的考察,液态的叙事方式、传播语境、权力分配和消费行为构筑了档案记忆再生产形态嬗变的时代背景.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呈现出档案记忆主体从分离向交互演化、档案记忆客体从有界向无界延伸、档案记忆物态从沉重向轻灵迁移、档案记忆体验从观看向沉浸衍变四个表征.与此同时,液态档案记忆再生产正面临着失衡失序的威胁:档案记忆限度过大影响记忆治理失灵、档案记忆内容有限抵抗社会失忆无力、档案记忆形式离散疗治受众空虚心理乏力.据此可以从重视话语力量,构建档案记忆传播新媒体平台;推进数字人文,打造档案记忆虚拟空间;强化个性推送,推动档案记忆主动消费;依托多感官互动,促发档案记忆沉浸式体验等方面适应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