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共治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然而,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还存在一些困境:编写工作的多元主体参与力量不足;评价主体相对单一;选用与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治理的多元相关主体之间协同不足。针对困境,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教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形成的路径如下:整合资源,破除参与职业教育教材编写主体单一困境;扩大范围,支持多元合力参与职业教育教材评价;加强引导,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教材选用与管理;增进共识,提升职业教育教材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德国现代学徒制围绕着多元利益主体在合作过程中缘何开展、如何达成、如何进行、如何实现四个环节,形成了双元驱动、企业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多元参与、利益均衡的协调沟通机制,职业导向、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机制,法律为先、行会参与的质量保障机制,对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校园暴力的频发,校园安全已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然而,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的校园警察都使校园安全治理陷入了困境。合作治理理念为校园安全治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合作治理理论框架下对校园警务模式进行理性分析,克服多元主体参与的校园警务障碍性因素,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校园警务模式是应对校园暴力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档案资源合作开发是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专题档案资源的合作开发提供了新契机。文章在理清专题档案资源合作开发的主体角色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从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开发过程、档案馆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资源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建构四个层次分析专题档案资源合作开发的层次。最后,从“组织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四个角度探索专题档案资源合作开发的实践路径,构建专题档案资源多元协同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22,(1):59-67
目前社区层面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主体初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市场及社会组织等均被纳入服务提供主体中。对上海市具体实践的研究表明,各主体之间在合作供给方面存在一定困境,资源的整合与合作供给仍有提升空间。多元主体理论与组织整合可帮助社区建立多元供给主体的整合框架,从建立多元供给主体真实有效的合作机制、设立专门的长期护理服务管理协调部门、增强社区认可度、培育与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促进多主体之间的合作,推动社区长期护理服务中多元主体合作供给走向合作化、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然而这种网络化的治理也正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民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困境,认为应大力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努力建立并完善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迄今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不但指居民可以且应该介入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并且指在该过程中,居民与其他主体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协商和决策。公共治理理论、多元文化主义、解放教育学是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在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教育者,是课程的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要促进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中居民的参与,必须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民办幼儿园治理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中心—边缘"的治理模式下,由于单一的治理主体、落后的治理逻辑和僵化的治理路径,导致民办幼儿园治理陷入了治理成本过高、治理效果不佳以及教育风险增加等困境.为化解这种困境,可以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合作治理和构建动态治理网络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重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参与动机不足、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难以体现及教师面临多重角色的冲突,等等。而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准备不足与改革频繁导致教师动机不足、课程文化导致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被忽视、任务主次不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因此,要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构与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一致的教育评价制度,二是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完善学校组织文化,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多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自实施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重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参与动机不足、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难以体现及教师面临多重角色的冲突,等等。而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准备不足与改革频繁导致教师动机不足、课程文化导致教师的课程开发主体权被忽视、任务主次不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因此,要突破以上困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构与校本课程开发政策一致的教育评价制度,二是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完善学校组织文化,三是对校本课程开发作多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目前,"行政管控"模式下高校教师聘任工作存在着诸多缠绕相伴的现实困境,而构建政府、高校党政、学术组织、教师等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模式以及建立与各自主体相匹配的权力(权利)结构,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可行路径;在"多元参与治理"模式下,多元主体要遵循"相向并进、和谐让渡""均衡配置、各司其职""理性监督、友好制衡"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实现高校教师聘任工作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方向,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课程思政理念没有形成共识,课程思政主体缺乏联动整合,课程思政资源较为低质分散,课程思政教学缺少双向互动,导致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处在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状态。为此,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树立“共识、共商、共建、共赢”的理念,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合作格局,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相互支持的整体合力。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创新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助于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有机体,实现更广范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高校成人教育面对自身的发展困境,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需要以协同创新思想为指导,及时树立协同创新发展理念,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创新协同合作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助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紧密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实践探索多元主体紧密结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制。多元主体紧密结合组建课程开发联合体,共同根据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训练项目,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鲜明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先进、设备齐全的实训室,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学生与企业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对单一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挑战。职业院校应以多元需求的融合为基础实现课程变革。为此,职业院校首先要厘清多元需求的基本要素,构建基于多元化需求的课程体系。其次,以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整合为视角,建立多元主体协商的课程开发模式。最后,为了实现课程变革,职业院校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构建选育结合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20.
教育治理结构是公共教育治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配置及其相互关系,治理结构改革是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也是实现善治的根本保障。当前县域内义务教育治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复杂、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方式强调管控、治理手段与工具缺少弹性等四个方面。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县域义务教育治理陷入政府治理负担日益增加、治理的效率难以提高、治理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回应性严重滞后、社会满意度低等困境。多元参与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善治和义务教育公共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复杂情境下义务教育治理和培养公共善的需要。多元参与要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扁平化、治理方式的合作协商和治理工具多样化。实现多元参与需要义务教育治理从单一主体到合作网络的结构转型,因此需要治理理念和目标的转向、重新认识治理权威、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不断创新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