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表,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天安门前后都耸立着一对高大的汉白玉华表,门前的这对华表上各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而门后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侧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讯,性好望,讯头向内是希望帝王勿成天在宫内寻欢作乐,酒池肉林,要经常出去体察民情,故叫“望帝出”。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内处理朝政,故叫“望帝归”。  相似文献   

2.
华表,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天安门前后都耸立着一对高大的汉白玉华表,门前的这对华表上各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而门后的那对华表,蹲兽的头则侧向宫内.传说这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勿成天在宫内寻欢作乐,酒池肉林,要经常出去体察民情,故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迷恋游山玩水,快回到皇宫内处理朝政,故叫"望帝归".华表既是皇宫威严的装饰,也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考析古籍中华表的记载,可以追溯古今华表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杨颖 《兰台世界》2012,(9):59-60
国立北平图书馆源自于清朝末期的京师图书馆,先后经历了清末时期初创、民国初期发展、抗战时期保护和解放前夕维持等四个主要阶段,演绎了一场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其编纂群体的正式形成。通过对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群体概况、发展、变化、结构的揭示,以及对青年编纂群体职务聘任、工作内容和治学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编纂群体一方面致力于馆藏文献的整理与编纂,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了我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最终实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与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图1。表5。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18-124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成立新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委员会制度.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该馆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权范围包括制定馆务方针、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重要方面.该委员会顺畅而有力地运作了8年,为该馆在20世纪30年代的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直到抗战期间,该委员会仍对该馆重大事务起着决定作用.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在制度和人事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丰富、层次高等特色在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阅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界以及社会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图书季刊》、《读书月刊》、《大公报·图书副刊》(合办)四种刊物便是其代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7.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国立北平图书馆自其前身京师图书馆建馆初期产生了期刊馆藏建设的意识之后,便努力通过采购、征集捐赠、交换等各种采访渠道获取各专业领域的外文期刊,并逐步地树立起注重期刊完整性、辅助科学之研究的采访方针;馆藏数量也从无到有,直至民国末期的两千余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已开始注重北平地区外文期刊的共建共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南迁,所需研究资料无以为继,国立北平图书馆订购的外文期刊在此期间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2。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9.
古籍文献展览对于揭示古籍形制、传承古籍文化有重要意义。民国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办有多次古籍文献展览。以分期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1909-1929年、192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阶段举办的古籍文献展览特点,并对该馆援助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等史实进行了考察。通过举办古籍文献展览的形式,国立北平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传布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上海档案工作》2008,(10):34-34
常熟市档案馆建立于1959年6月,1992年迁建新馆,2002年扩建,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是一个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二个基地二个中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2007年晋升为江苏省特一级档案馆,2008年6月成为全国县级档案馆中首批国家一级档案馆。1995年、2003年两次被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1.
常熟市档案馆设立于1959年6月,1992年迁建新馆,2002年扩建,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2007年晋升为江苏省特一级档案馆,2008年6月成为全国县级档案馆中首批国家一级档案馆,是一个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两个基地两个中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1995年、2003年两次被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宪法>、<民法通则>、<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探讨档案所有权与著作权、保管权、开放利用权、公布权的法律界定.全文共分以下四部分内容:一、档案所有权与著作权慨说.  相似文献   

13.
常熟市档案馆建立于1959年6月,1992年迁建新馆,2002年扩建,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是一个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二个基地二个中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2007年晋升为江苏省特一级档案馆,2008年6月成为全国县级档案馆中首批国家一级档案馆。1995年、2003年两次被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4.
瑞典国家档案馆藏“斯文·赫定档案”的研究表明斯文·赫定与袁同礼的关系密切,他们在20世纪20—40年代围绕着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往来和交流频繁。在袁同礼的推动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与瑞典学术机构和学人有着二十余年的交流与合作。档案的研究,展现了少为人知的中、瑞学术交流细节,为国家图书馆史、袁同礼等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参考文献61。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档案所固有的社会记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推动了社会记忆的数字化进程,从而不可避免地与被遗忘权产生冲突。起源和发展于欧陆地区的被遗忘权,旨在擦除过时、失真的个人信息,用以回应数字化记忆带来的遗忘难题,但鉴于被遗忘权对档案事业的潜在影响,该项权利的推展受到了欧洲档案界的冷遇。从中国实际出发,我国引入被遗忘权具有现实可能性,而调和档案事业与被遗忘权之间的张力,需要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并根据衡量结果将档案事业区分为保管和利用两个层次,档案保管应超然于被遗忘权的行使,档案利用可以有限制地适用被遗忘权,从而就档案信息所关联的社会历史进行智慧记忆和遗忘。  相似文献   

16.
1938年随着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也迁到了昆明,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图书馆,袁同礼出任馆长,为了征集抗战史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又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广泛征集抗战史料,为丰富今日国家图书馆抗战时期的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上馆务南迁、战时服务的时期,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地区文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搜访工作,保存下来大量的、十分珍贵的西南民族地区文献资料,如西南地区地方志、碑刻、少数民族文献等,本文试从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访求的缘起、过程、成果等出发,展示图书馆人为守护民族文献、延续国家文脉所做的重要贡献,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馆史研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奉天贫儿学校,由阎宝航联合基督教青年会同学魏怀谦、张璞山于1918年夏创办。借用奉天景佑宫三间旧庙为校舍。定名为奉天省城基督教青年会贫儿学校。这是一所专门招收贫苦儿童读书的学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专收无力就学之贫苦儿童,授以生活必须之知识技能,并注重道德教育.以完全其人格"学校对学生免收学费,免费发给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学校的经  相似文献   

19.
《上海档案》2007,(8):31-32
杨立人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3期撰文论述:一、档案所有权的保护(一)档案所有权的内容"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档案所有权同样包括这四项权利。档案占有权主要表现为对档案的保管权。档案使用权是指对档案的利用权。所有权主体有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矿业权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就其存在的矿业权文件归档工作进展缓慢、矿业权档案保管工作有待提升、查询利用不便等问题,提出加快完善档案归档类目表及分类,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推进数字档案馆互联互通,促进档案资源共享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