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囿于扶贫档案保存场域的“公私并行”“虚实交互”,因于档案形态的“三态并存”,辅以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的护航,乡村振兴视阈的扶贫档案治理逻辑渐趋自洽。治理目标,近则助力全景式扶贫档案记忆图景绘制,促发扶贫档案利用迭代升级;远则释放一体多元扶贫档案价值,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下沉。借道理念转向、良法具化、多方共治、技术融合,面向乡村振兴的扶贫档案治理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党之所求、国之所需、民之所盼,需要档案力量的主动融入与积极参与。一方面,档案与乡村治理存在“互动共存、协同发展、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档案双元价值论视域下,档案及档案工作亦能基于其本体的工具与信息价值,赋能乡村治理向精细化、民主化、德教化纵深发展。本文基于张家港市这一以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治理的国家优秀试点案例,在极具我国档案学特色的双元价值论语境下对其基层实践经验进行剖析与总结,以期为各地乡村治理实践添薪助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越发复杂,精细化成为当代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技术的变革既驱动着社会治理的新诉求,也为档案信息赋能精细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专业化的档案信息管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档案信息可以赋能城市文化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一体化档案政务信息平台打通政务信息与档案信息之间的壁垒,是城市精细化治理逻辑下档案信息赋能的重要路径.为此,档案管理部门需不断优化档案信息资源,打破部门管理壁垒,健全档案信息利用机制,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助力城市治理.  相似文献   

4.
张磊  董晓燕  张衍 《浙江档案》2022,(10):46-49
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基层治理政策的调整推动了档案部门构建农村基层档案治理体系。绍兴市越城区以省级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整体试点为契机,通过制度层、资源层、服务层的实践,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荣模式:契约共建推动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聚合多元力量共推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以数字赋能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程度,以“档案+文旅”服务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基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编研传承、展演活化、数字导引、文创浸润、影视叙事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样式,提出面向基层治理、立足文化基础、塑造经典品牌、挖掘内生动力、强化数字赋能的对策,优化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葛悦  邵华 《山西档案》2022,(5):75-82
档案数据治理是档案治理的重要组成和重点领域,档案数据治理能力的进步推动着档案治理的变革与转型,丰富了档案治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区块链技术凭借多项特殊优点,为档案数据原始性与真实性、安全性和共享性提供了有效保障,赋能信息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档案数据治理活动。随着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区块链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技术赋能档案数据治理逐渐从顶层设计优化、治理体系完善、服务生态建设三个角度向技术使能演进。  相似文献   

7.
刘辕 《北京档案》2023,(7):35-37
档案工作对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使命宗旨、法规依据和资源禀赋三个方面分析了档案工作赋能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从优化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以便更好地推进高校档案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新业态模式,集中代表了当今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和全面应用,数字技术所具有的诸多技术优势为乡村文化变迁赋能增效提供了现实可能。从数字技术的技术特征出发,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调适机制与整合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助力添智。  相似文献   

9.
胡卫卫  唐伟杰 《图书馆》2023,(2):7-13+25
建设数字乡村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城乡数字鸿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数字化人才的缺失已成为掣肘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乡村数字图书馆是乡村智慧治理的产物,也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变量。文章在科学界定数字乡村和数字图书馆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尝试建构“机理—逻辑—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系统阐释数字图书馆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作用机理,从“技术赋能”和“话语赋权”两个维度探讨其实践逻辑。最后,文章从数字化理念的形塑、数字化平台的搭建、数字化人才的引育和数字化治理机制的建构等方面提出数字图书馆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驱动机制,旨在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数字中国”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2014年以来,我国围绕档案治理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档案治理的认识不断深入,档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档案治理能力逐步提升、档案治理价值持续彰显。与此同时,随着政策调整、技术演进、需求转变和业务更新,档案治理的要素、治理的议题、治理的诉求和治理的方式都在不断变化,增加了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难度,亟须从坚持规则主导与价值耦合、加强基层档案工作、丰富档案赋能场景、创新档案治理技术等方面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2023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评价指数发布暨数智治理学术研讨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智能、活力与包容的数字治理为主题,关注当前中国城市数据与智能技术赋能政府治理的理论、实践与评估。与会发言的20余位学者,围绕政府数智治理的内涵、范式与发展逻辑,政府数智治理的重要场景,政府数据利用与价值激发,新技术带来的治理挑战与对策等内容展开交流与讨论。会议发布了《2023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评价报告》,指出参与评估的76个城市在社会治理和公众参与方面差距逐渐缩小,但在保障支撑和公共服务方面仍存在较大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档案事业正朝着数据化智慧化转型。文章在解析档案数据赋能政府智慧治理所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其档案数据参与政府治理的成效、问题及实践经验,并从赋能主体、赋能过程、赋能手段三个角度构筑档案数据赋能政府智慧治理推进路径,为其他地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3.
档案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档案治理区别于传统档案管理的重要特征.政事型、服务型、知识型、参与型主体对应的依法治理、元治理、协同治理等治理方式蕴含着档案治理的本质思维,主体间的确权、放权、分权与赋权揭示了档案治理的内在逻辑,完善档案权利制度、培育档案治理伦理、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是实现档案治理效能增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政府实现生态治理创新、突破传统治理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亟待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政府生态治理,提高生态治理效能。在此过程中,政府生态治理面临着数字公共产品供给的结构性挑战、数字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型挑战、数字治理能力建构的规范化挑战以及数字生态治理模式的协同性挑战。因此,要完善数字公共产品体系、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构建生态治理的新形态,以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对政府生态治理的赋能效应。  相似文献   

15.
档案治理共同体是由档案形成者、档案保管者、档案利用者、档案监管者及相关辅助力量,围绕档案的价值生成、价值流转、价值实现所形成的责任与利益联合体。从话语生成的角度来看,档案治理共同体经历了研究语境的创设、研究内核的形成和研究话语的确立三个阶段;从形态演进的角度来看,其结构形态经历了基本的二元结构,正由当前的多元结构向内涵更为丰富的社会化结构转型。档案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充分考虑档案治理共同体相互关系与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从培育信任关系、强化制度供给、创新治理方式、实施技术赋能等方面探讨档案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彭焕萍  陈瑶 《传媒》2024,(4):90-92
乡村空间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伴随城镇化、信息化推进,乡村空间呈现出形态变迁、价值消解,关系断裂及组织失序等现象。作为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主体,县级融媒体经由要素聚合、角色重构、功能转型,重塑了乡村物质空间生产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及社会空间关系结构。面对乡村空间变迁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实现场景化公共服务适配,建设乡村文化治理综合体,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制度化等成为县级融媒体赋能乡村空间治理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7.
邢富娟 《档案》2023,(10):15-20+27
为切实把握数字技术赋能的发展契机,促进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与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技术赋能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的实践愿景,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面临的阻滞因素以及未来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联邦档案数据治理体系的核心特征包括:档案数据治理融入联邦政府整体数据治理,开展信息、数据与档案的融合性治理,建立治理主体及政策法规的协同关联,注重资产性风险管理理念。据此,文章提出对我国档案数据治理体系建设的启示:守正创新,提升档案部门数据治理能力;积极融入,主动参与国家数据治理体系;价值赋能,充分保障档案数据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数智化是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驱动力量、实施路径与重要内容。融合档案信息化、全球治理与面向未来的视角,结合国家最新政策要求与浙江先行探索,从新形势新挑战、新定位新要求、新领域新探索、新成效新任务、新经验新理论五方面探讨以数智化驱动引领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关键举措。我国档案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兴技术与数据驱动、更不确定与竞争更激烈的全球趋势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以数智化加速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档案工作的功能定位应从作为合规机制的“保护型治理”向作为赋能机制的“机会型治理”升级;档案实践创新应“档案数据化服务”与“数据档案化治理”齐头并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技术运用”“规范建设”向“数字赋能”“系统重塑”迈进;对全球档案治理的贡献应从各地自主创新的“中国探索”向整体性系统化的“中国方案”和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理论”升级。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工程,需要分阶段分领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构成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后有显著的国家治理逻辑驱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则内在地嵌有媒体融合逻辑需求。媒体融合实现媒体与社会和国家同构助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媒体深度融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耦合,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合法性认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