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培 《华章》2009,(10)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之根,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浅显分析,透视出哈萨克族丰富的民俗事象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赣南"灯彩"、"傩舞"和"采茶"为例,揭示出了赣南民间舞蹈与赣南民俗事象互相渗透、互为影响、结为一体的内在关系.赣南民俗事象为赣南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现环境,而赣南民间舞蹈又成为赣南民俗事象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这对于赣南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巫蛊一直是影响苗族地区人们生活的文化事象之一.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苗子放蛊事象进行阐释,放蛊现象是巫蛊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被辱为放蛊的女性是苗族巫蛊文化内部持有者用本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塑造出来的假想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重阳起源中的茱萸事象入手,以茱萸植物本体的多功能和成熟期,追溯出莱萸与重阳的结缘因素,通过对“佩“、“食“、“插“、“看“等茱萸民俗事象的展示,阐述出诸种“事象“均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心理追求.唐诗中众多对重阳茱萸俗的高歌,既可谓是空前之声,又可说是绝后之势.最后,就新时期如何发扬这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以晋江砌田村村民在婚庆等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民俗事象为考察对象,着重从婚俗事象背后的象征、文化意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向读者展示富有闽南侨乡特色的婚俗文化,并关注村民在礼俗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况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之根就在于其意境。只有探明意境才能真正体悟诗歌内在的情感和意蕴。而意象则是诗人为了抒发情感用意比兴寄寓的人、景、事。诗歌的意境正是借助这些意象凸显出来的。教学中,要紧扣"景"象体悟意境;紧扣"人"象丰盈意境;紧扣"事"象生成意境,从而借助意象上位,真正体悟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视点的制约性是日语授受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征。本文从视点角度出发,分析了授受事象中发话人视点与事象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关系,从语用学层面考察授受动词句法结构的特征,并讨论授受动词的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语言民俗的一部分,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以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为例,可以考察明代民歌中的多种民俗如婚恋民俗、信仰民俗与生产民俗。研究明代民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多方面的意义:明代民歌与民俗是紧密结合的,对民歌与民俗进行综合考察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明代民歌有助于明代民俗语言的研究;明代民歌中的民俗事象的解读有助于对明代民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京派作家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 ,文章并不是一般套路上的序 ,而是一篇展示北京市民生活文化的小品文。《胡同文化》中涉及到北京市民生活的许多民俗事象。所谓民俗 ,就是民间生活中相沿成习的东西 ,它是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事象指从事民俗活动的具体事情 ,它是民俗的载体。如果我们对民俗事象进行民俗学解读 ,就可以了解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基于这种观点 ,我们对《胡同文化》中涉及到的主要民俗事象进行解读 ,就可以加深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胡同…  相似文献   

10.
有序读图法是指按地理事象的一定顺序读图的方法。根据读图顺序的不同,有序读图法大致可分三种: (一)按地理事象的空间顺序读图(简称“空间顺序法”)。这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方法。凡地理事象具有明显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插图,都可采用此法。空间顺序法基本阅读图式可概括为以下12种。  相似文献   

11.
任何地理事象的形成和存在皆是相关地理要素矛盾运动的结果。在众多的地理事象中,很多地理事象具有普遍性,有的地理事象则只有特殊性。地理教科书中的“一般地说”、“一般情况下”、“总的来说”或“总的说来”等字句,都只是表述或阐明地理事象的普遍性,并不包含其特殊性。通过地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姚婷婷 《文教资料》2012,(10):22-24
本文通过对王维部分作品的英译分析,探讨王维代表诗歌中所体现的意境美在英译过程中的转换问题,从而确定一个相对合理和科学的翻译标准,使原著和译本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诗歌视象、音象、义象、事象、味象的五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方言俚语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民俗事象,都可以从某种角度反映一定的生活习俗。在河北石家庄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俚语,这些方言俚语一方面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化,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事象。另一方面,在河北婚姻嫁娶风俗中还有大量因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而产生的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14.
《舍巴日》是当代土家族作家孙健忠的一部中篇小说,虽发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文化事象和以爱情为线索贯穿一个民族生产生活演进历史的行文结构依然具有很强的当下意义。文章试图从作品的文化事象、结构线索和人物形象这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掘出《舍巴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散文重在抒情,但感情总是要有依托的,这就是抒情所需要的物象与事象。但物象与事象如何与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是写作的艺术技巧。有人把当代几位散文名家的文章结构特征归结为以下“五大模式”。一是“杨朔式”——自然物象与人物事象的合一。他的《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荔枝蜜》、《海市》等均属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本文概述了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汉族的民俗事象及其变革。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汉族的民俗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其二,民俗事象呈现出在传承中的发展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三,鲜明的移民社会特征.辛亥革命对绥远地区民俗的影响是缓慢的、渐近的,这是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反映,同时,民俗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奇葩,蒙古族那达慕盛会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具包容量的景观。那达慕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融汇了民俗文化中众多民俗事象,本文主要从物质、社会、精神、语言四个方面来分析那达慕文化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实验中主要有三种应用方式:与地理空间事象的整合、与地理时间事象的整合、与地理游戏的整合.这些方式既可以有效地指导地理教学实践,又可以丰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理论体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化开发研究必须围绕价值座标问题首先弄清具体开发研究的文化事象的地位、性质、特点和作用;其次,对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和少数民族特异文化的现代阐释,既要出新意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三,可以批判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把文化开发当作以文化事象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