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读者阅读的需求所在,也是报纸媒体的核心优势所在。报纸媒体要把开发和挖掘的重点集中到深度报道上来,做出具有独特性、深刻性和思考性的深度报道,提升报纸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就如何挖掘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互联网设备及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报纸深度报道整合叙事策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报纸的深度报道方式由传统的“寻找故事”转变为了“整合故事”。报纸深度报道不仅是网络媒体加强舆论监督、提升竞争力以及吸引受众的有效手段,更加具有恢弘气势及谈古论今的思辨力及穿透力,因此,网络时期的报纸深度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新闻界传播者及手中的欢迎及关注。所以,在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对于报纸深度报道工作人员而言,如何在网络时代推进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质量提升,成为了当今的首要工作。本文立足于网络时代的背景,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提升报纸深度报道整合叙事工作的质量,并分析如何在网络时代进行报纸深度报道整合叙事。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以其时效性强、多媒体呈现、海量信息、互动性好的优势挤压着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有人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应该以"深"取胜,但近几年发展壮大的网络专题报道又对报纸深度报道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冲击,甚至危及其生存。不过,网络专题并没有取代报纸深度报道,其内在的缺陷给予了报纸深度报道变革自身,探索挽救报纸新出路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张辉 《视听纵横》2005,(4):95-96
深度报道一度是报纸的优势,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短短几年中,电视借鉴报纸这一报道方式,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深具电视特色的深度报道.弥补了以前只报道无深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9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深度报道像一座山,横亘在每一张报纸面前。 任何一位有责任心、有事业感的报纸总编辑、部主任、编辑、记者,每天在这座大山下忙碌着,绞尽脑汁寻找着登山的路径。他们明白,让报纸“重”起来,“深度报道”是一条不可不走的路! 深度报道:报纸恒久的话题 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收音机、电视机在美国的大规模普及,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对提升媒体的影响力极为重要。没有深度、没有思想、没有见解的报纸只能算是“传声筒”、“黑板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均以深度报道见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九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尝试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的各大报纸都非常注重采用以深度报道为代表的对新闻进行深度开发的运作方式。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生产也发挥着超越技术意义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报纸的采编人员从网络上获取新闻线索、了解报道效果已成日常工作惯例。另一方面,网络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许多报纸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一张报纸的思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度报道的力量。要做好一张报纸的深度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社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新闻修养。一篇深度报道的诞生过程大致有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4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伊犁日报》从事深度报道的感受和摸索出的经验,试就深度报道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任勍 《新闻世界》2014,(7):26-27
报纸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已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如何?面临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新锐媒体网络,又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报纸深度报道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本文试从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倍受都市类报纸和各种报纸周刊、特刊青睐的新闻文体.要做好地方党报深度报道选题策划,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保全 《今传媒》2006,(5):40-41
现在报纸上不少新闻干巴、枯燥,引不起读者兴趣,可以说是新闻写作上的常见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浅而无味,缺乏深度是一个主要病根。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工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九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何为“深度报道”?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大辞典》的解释是:它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体尤其是报纸,如何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我认为,深度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所在。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可比的。宏观经济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需要努力提高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一些报纸上,已为许多读者熟悉和接受。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在一张报纸上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非一般的消息、特写等体裁可比,它能起到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内涵、体现组版意图、提升报纸分量的作用,业已成为许多报纸的“门面”和“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7.
当电台、电视、互联网纷纷在时效上抢占先机的时候,报纸这一传统的传媒开始了对深度报道的探索。挖掘其潜力,使其最终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给办报人提出了新的挑战。《三峡晚报》社近年来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尤其是深度报道中的暗访新闻,以其现场感、可信度、新奇性,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成为《三峡晚报》的一个拳头,被誉为版面的亮点、报纸的卖点、读者的看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在新闻竞争中,报纸为对抗广播电视而进行的生存选择。报纸在深度报道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电视无法与之平分秋色。深度报道是发挥报纸之长的报道方式。电视新闻有瞬间即逝的缺点;设备复杂也限制了电视记者;形象化的背景材料难以解释有些新闻。因此,不论报纸或电视,要认清自己的不同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才是新闻媒介赢得群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报纸是很注重信息量的。可以说,稿件篇幅越是短小,报纸所承载的信息量就可能越大。各种报纸也大多由众多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的稿件组合成一个个的版面。但我们也同时发现,现在报纸上除篇幅短小的稿件之外,还有大量的篇幅很长、对事件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的稿件。报纸是强调信息量的,为什么还要大量刊登篇幅长的稿件,会不会影响报纸的发展?这些深度稿件在报纸上的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可以从深度报道出现及其内涵、读者需要等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海涛 《青年记者》2012,(19):42-43
近年来,报纸与新媒体相比,基本上处于守势.深度报道成为报纸应对新媒体的不多的杀手锏之一,但在深度报道的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深度报道就是越“深”越好,从而制约了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