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道德直觉论     
道德直觉是任何生命个体都具有的潜能。道德直觉不仅有利于道德知识的意会性体悟,也有利于价值结构的创造性建构,还有利于道德行为的自主选择。要培养道德直觉能力,就要注重道德经验的系统积淀,实现道德教育向生活与大自然开放,重视美育以提高审美能力,并培养道德学习主体的“虚静”心态。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直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提出道德直觉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道德认识方式和道德认知能力,阐述了道德直觉的特点及其在道德认识活动和道德行为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直觉与道德信仰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直觉使道德主体能够洞察道德信仰的本质和内涵,形成统一、稳定、持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坚定对道德价值理想、目标和规范的信奉。道德直觉的整体性造就了道德信仰的完整性,瞬间决定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直接性,“非逻辑性”暗合了道德信仰的本质性要求,无意识性促成了道德信仰的超越性。奠定道德信仰的基础、提供道德信仰的方法、坚定道德信仰的理想性是道德直觉促进道德信仰养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直觉的道德判断,或谓之道德直觉,即道德主体在意会道德概念、价值规范等理性认知与厚积道德经验、伦理实践等道德图式的基础上,经由道德隐喻、虚拟移情等,对某一具体道德情境内蕴的伦理关系做出瞬时间、自动化、隐逻辑的把握与评价的一种道德认识范型与价值判断选择能力。《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节教学中,尝试借由价值比较、鉴别与选择过程的体验、价值判断、选择与践行冲突实例的剖析等施以"隐逻辑"的思想政治课"无意识"德育:建构"道德图式",厚积基于意象观照的直觉敏感;基于决断"隐逻辑",促发直觉抉择的"无意识"驱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一一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本文从道德判断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传统的理性模式及哲学背景、直觉模式对理性模式的质疑和理论观点,最后对两种模式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道德直觉不仅有利于道德知识的体悟,也有利于道德行为的自主选择,更有利于价值结构的创造性建构。因此,要通过道德经验的积淀、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虚静心态等培养道德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文章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直觉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这两种模式的基本内容,比较了两种模式主要观点的差别,提出了借鉴两种模式对深化我国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传统的理性模式较多地描述了道德推理,注重的是道德判断中认知的意识层面,忽视了道德情感的作用。社会直觉模式提出了道德直觉和情感是道德判断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承认道德推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理性主义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系列理性推理的结果,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更多是一种直觉加工的过程.双加工理论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了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认为道德判断是情绪和认知平等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道德直觉是一种道德思维方式,属于道德心理学范畴。从心理学视野进行哲学审视,道德直觉至少蕴涵五对因素的辩证统一:道德体认与道德评价、道德潜意识与道德意识、道德感性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道德顿悟与道德渐悟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直觉道德思维和批判道德思维的区分,黑尔将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统一起来。而对功利主义理论的非难,其中一点就是指责功利主义方法与日常道德直觉之间存在冲突。黑尔在道德思维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对直觉反例的回应似乎并不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解决功利主义方法与道德直觉原则之间的冲突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能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能力是人的一种特殊能力,它既是思维能力,又是实践能力。道德能力由道德认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践履能力、道德直觉能力和道德创造能力等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主体道德教育是21世纪我国道德教育的必然走向。主体道德教育,在现阶段就是要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这包括自主选择意识、自主选择需要、良好的道德直觉、自主选择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20,(1):49-56
双重效果原则将故意与预见的区分作为核心标准,为行为的可允许性以及行为者直觉式的道德判断提供依据,认为为追求的善的目的而产生令人遗憾的负面的副作用是允许的。但是这一原则在解决道德哲学领域会带来道德上严重后果的行为的可允许性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它并不能解释所有情境中的道德直觉判断。因此深入探讨划定故意与预见之界限的可能性,以及分析双重效果原则作为独立判断原则的可能性,或有助于明确该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提供一种解释框架,并不能作为行为者进行道德选择时的准确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道德认识既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 ,对道德认识的研究不仅对伦理学学科建设 ,还是对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近读唐凯麟教授 50余万字的新著《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湖南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版 ) ,深感作者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实践和伦理学理论的发展所进行的全方位、深层次理论思考和审视的深邃、恢弘和高远。书中对道德认识的论述和观点 ,虽然只占很小的篇幅 ,但给我以很好的启发。我曾经对道德认识论发生过浓厚的兴趣。但是 ,在读了《伦理大思…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环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线性道德思维、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中国的直觉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道德思维三个方面。中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天人、群己、义利、德力”这四对范畴上。要使中国的传统德育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其思维方式培养出道德创新能力,使其价值观形成整合。  相似文献   

17.
直觉思维是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了解学情、细化操作和借助实物,可有效激活学生的直觉思维,帮助学生有效构建模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直觉是一种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思维的简约性和跳跃性,能瞬间把握和认识事物的特征及本质。它与内部敏感性、顿悟、创造性思维以及内隐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直觉是一种无法进行推理和验证的认识,因此关于它的正确性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康德的哲学中,“物自身”是一个价值意味的概念,部分新儒家接受了这一概念,并将之与作传统儒家哲学中的“本心”、“本仁”等概念汇通思考,最终力图证明道德的形上学的成立,从而实现其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20.
直觉I-模糊拓扑空间理论是拓扑学中不确定性处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该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引入直觉模糊点的直觉I-模糊重域系的概念,证明了直觉I-模糊拓扑空间范畴与直觉I-模糊重域空间范畴是同构的:同时研究了不分明化拓扑空间与直觉I-模糊拓扑空间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引入可诱导的直觉I-模糊拓扑空间的概念,证明了直觉模糊拓扑空间是可诱导的当且仅当它是满层的且是弱诱导的,这一结论与通常I-拓扑空间的结论是相协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