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小学数学中的设疑是对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性的思维引导。教师巧妙地设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如何设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在“课题”上设疑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出示两个圆柱体实物(一个细而长,另一个粗而短),问学生:“这两个圆柱哪个体积大呢?”仅凭学生观察是说不准确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有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才能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引入新课,对学生就有较强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衔接”上设疑数学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系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设  相似文献   

2.
“设疑诱导”已成为小学教学课堂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一、小学数学课堂上设疑的基本程度1.激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  相似文献   

3.
“学须有疑”,设疑,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巧妙、恰当地运用设疑,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 然而,教师有时设了疑,却未能起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原因何在?不妨看一看这样一个教例。一位老师教学“工程问题”: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他是这样设疑的:①这项工程可看作什么?②甲工程队需20天完成,每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③乙工程队需30天完成,每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④两队合修,每天可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⑤两队  相似文献   

4.
不少文章都提到 ,教师设疑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对教师设疑的做法表示疑问 :教师设疑的这一行为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把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到什么层次上来 ?通常理解的教师设疑是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教材的知识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从本质上看 ,教师设疑的行为仍然是在“授之以鱼” ,而非“授之以渔”。它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开始就损害了学生“渔”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 ,单一的教材使得学生的视野变…  相似文献   

5.
板书是用书面语言诉诸学生视觉的重要直观手段。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板书设计也要相应地进行同步改革。依据“有疑—解疑—又有疑”的求知过程,我在有些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中作了“设疑板书”的尝试。“设疑板书”的特点是教师创造条件,使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观察、类比、  相似文献   

6.
课堂设疑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探求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探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疑的效果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然而,在教学研究中,对此尚没提到应有的高度。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机也。”又云:“学有长进,须教有疑”。疑从何来?教师的课堂设疑是其主要来源。要给学生提供“觉悟”之机,就必须正确地运用课堂设疑。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与做法。一、明确设疑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对象与内容纷纭庞杂,浩如烟海,众若星瀚,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和基本的要求出发,明…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并非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调节。下面就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而进行设疑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诱发式设疑。诱发式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设置的并带有诱发性的引导谈话方式。这种设疑,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形成地理表象,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教学《世界屋脊》一课,当讲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设疑:青藏高原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它们所处的纬度大体相当,为什么温度差异那么大呢?设疑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祖国地形图,并引起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势高,气候寒冷,比起东面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  相似文献   

8.
“学贵有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疑,通过提问、析疑、解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开启学生心智。然而,语文教学过程中设疑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设疑要简明具体,问题不宜太大、太笼统 有的教师虽然明白设疑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是设计的问题过大、过于笼统,导致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设疑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例如教学《怀疑与学问》,有的老师是这样设疑的:“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这个提法虽然没有错误,但是问题是否过于笼统呢?我想不如把这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来解决。 1.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有哪些?  相似文献   

9.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止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设疑、激疑、质疑”正是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设疑”———是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讨论,其作用一方面有助于集中学生对观察某一实验或讨论某一问题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回答:①该实验中哪些步骤使用了玻璃捧,其作用是什么?②浸草木灰时用水量不宜过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设疑“设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创设问题情景,二是指提高或降低问题难度。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例如,教七年级(下)Unit7“W hatdoeshe look like?”Section A中的3a阅读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里面四个人物的形象,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1.H ow m 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part?2.W ho are they?Can you tellm e?3.W ho isyourfavourite classm ate?W hy?如此创设问题情景,形成悬念,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接着,我继续…  相似文献   

11.
说“设疑”     
为了使课上得具体生动、妙趣横生,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地设置“疑点”。“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回答。而是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2.
疑,即疑问,它是教学的先导和起点。可以说,没有“疑”,就没有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主导作用。疑问在何时设、何处设、怎样设?如何启发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这些都涉及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设疑的艺术问题。教师设的疑要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主体参与,要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要能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散、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下面笔者谈谈在历史课教学中有关的探索实践。1.激趣性设疑富有趣味性提问,往往…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设疑,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好方法。怎样使设疑恰到好处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设疑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正在发展,而随意性和情绪性仍然很明显。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活动,尤其显得重要。例如,一次听一位二年级老师教学《六个“墨水瓶”》一课。一开始老师就问:“装墨水的瓶子是什  相似文献   

14.
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切入点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设疑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就如何把握设疑契机,寻找设疑切入点谈几点体会。一、授课伊始设疑,引生入“境”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一求疑一释疑”为思维训练主线。授课伊始,创设疑境,设置悬念,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由疑到思,尽快入“境”。例如:讲述“伴性遗传”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血友病家系调查图,据图设疑:“外公是血友病患者,而父母均正常,为什么隔代的外孙中也会有血友病患者?又为何外孙女总是正常的呢?”学生因尚未接触伴性遗传的知识,猎…  相似文献   

15.
平铺直叙,一讲到底,缺乏学生的的积极思维,是自然教学的大忌。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过程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则是“疑”。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根据自然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进程,将程堂教学组织成“设疑——求疑——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设疑的切入点举例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设疑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就如何把握设疑契机,寻找设疑切入点谈几点体会。1.授课伊始设疑,引生入“境”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求疑—释疑”为思维训练主线。亚里士多...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创造和发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善疑、善问、善思、善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创造力。一、培养学生善疑有一句名言:“怀疑是智慧之母”。说的是“疑”是寻求知识的开始,是“悟”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多为学生设疑,而且要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例如,在《动物的进化》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很久以前的自然界,学生知道甚少,又满怀好奇,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首先设疑:“通…  相似文献   

18.
简谈设疑     
设疑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数学手段。教师的每一个“高质量”的“疑”,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课堂气氛也随之呈现出一派生动活泼的局面。怎样才能较好地驾驭设疑方法呢?我们的体会是应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问题情境”式教学是常常被历史教师所采用的主要课堂教学方法之一。设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首要环节。“疑”设得好课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应学会巧妙设疑,以便利用问题有效引导并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地设疑、显疑、激疑、释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一、复习旧知──设疑“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将“疑”设在新;日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例题能顺利地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课始就问:“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该挑哪些小棒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老师抓住旧知,找出例题的生长点,为例题的教学铺路架桥。二、尝试练习──显疑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