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发表这篇读者来信,并非有意责难辽宁日报,只是因为类似这样的差错,近来在报刊(包括本刊在内)上经常出现。读者指出这种差错的来信很多,这里选登一篇,愿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2.
《出版工作》编辑组: 由于我们编审工作不严不细,我社1982年9月出版的《皇宫里的故事》,差错甚多。贵刊第8期发表《差错何其多》一文,批评了我们在编审工作中的“粗制滥造现象”,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2月,上文作者季英正同志就给我社来信,对该书的差错给予指正。为记取教训,将信在编辑室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三期刊登的《“海王”创刊号》(海王误为海五)一文,由于漏校,致使付印后错误百出,造成了恶劣影响。最近,读者纷纷来信指出该文的差错,我们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向广大读者和文章的作者道歉。现在,我们重新发表此文,作为订正。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二月二十四日给我来信,内称:来信收悉。所提意见正确。《五角大楼拾‘○’》一文中‘手饰’应为‘首饰’。出现这样的差错,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谨向读者表示谦意。并感谢您对我们的批评和帮助。信虽短,却言简意赅,读后倍感亲切。宋人苏轼说过:‘人微言轻,理自当尔。’类似上述的信,今年我已收到其它  相似文献   

5.
新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慈溪报孙明华的来信《不要“给读者颜色看”》,来信指出了该刊去年第11期中有篇题为《给读者颜色看》的文章,明显差错有十余处,一篇近1200字的文章有这么多差错,其差错率之高是惊人的。该刊为这篇来信加了编者按,按语指出:来信是一份出色的勘误表,对编辑部震动很大,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示要寻找薄弱环节,制订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来信指出这些差错的还有其他几位同志,这说明读者对《新闻记者》杂志的爱  相似文献   

6.
祝贺与期望     
自从本刊试刊以来,我们陆续接到了许我读者的来信,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本刊的祝贺。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对我们来说,这些来信弥足珍贵,我们十分珍视。现选登其中几封,目的在引出更多读者的高见。说实在话,《中国编辑》只是我们所有编辑工作者的一个舞台,戏要演得精彩,还要靠大家。我们期待着您的来信,请您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有些地市报纸的同行来信建议,为了互通情况,加强联系,希望本刊刊登各省地市报纸的名单。我们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出。其中如有遗漏或变动,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8.
有些地市报纸的同行来信建议,为了互通情况,加强联系,希望本刊刊登各省地市报纸的名单。我们从本期起,将陆续刊出。其中如有遗漏或变动,请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本刊经常收到热心的读者和作者来信.对刊物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或谈论对刊物的观感,今后本刊将陆续摘发有关来信.以期沟通联系,在广大读者、作者的监督和帮助下,不断改进刊物的工作。 学林出版社社长雷群明来信:《出版参考》篇幅短小而容量大,看起来不吃力,我很喜欢,它是我获得信  相似文献   

10.
陕西日报社从1984年底,在总编办公室设立了报纸检查科。日常主要工作是检查处理见报的事实差错、文字差错、校印差错及重稿差错等。设立职能部门处理报纸差错,这是过去没有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贯彻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党性原则和提高报纸质量有一定成效。事实差错是指读者来信对见报的新闻事实提出的质疑或揭发的报道失实问题。截至1986年10月底,共收到来信揭发的失实报道486篇,在已处理的175篇中,经查明属于部份和全部失实的137篇,占揭发总数的78.3%。对失实报  相似文献   

11.
中央文献出版社就陈福季的《商榷》一文给本刊的复信《中国出版》编辑部同志:我们已阅悉你们转来的陈福季同志的来信,迟复为歉!我们十分感谢他对《毛泽东诗词集》编辑出版工作的关心!在认真研究他的来信后,现对信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答复如下:一、关于注释(一)毛泽...  相似文献   

12.
本刊举办档案工作知识有奖竞赛后,收到许多热心读者来信,对竞赛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扬。在这里,我们摘登其中五位读者的来信,并对所有关心、支持竞赛的读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本刊今年陆续收到李新、方立国、宋自忠等多住同志的来信,就《出版发行研究》的办刊宗旨、编排质量等问题,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其中有褒奖,有鞭策,饱含着读者、作者对本刊的殷切期望和真挚的情谊。对此,本刊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诸君,表示衷心的谢意。尤其要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杜总编辑钱文霖同志表示感谢,他为评析本刊做了大量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开辟这一栏,刊登国外的来信。欢迎外国友人给本刊来信,广为介绍情况,谈谈各种不同的意见。斯诺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给本刊记者写来一封信。她谈了身边的许多情况,也发表了她的许多见解。特全文译出,刊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图书馆》于2003年创刊出版,受到图书馆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在各级领导、广大作者与读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本刊投稿数量屡创新高,来稿学术水平也有较大改观,从而使本刊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欢迎各界同仁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地关心本刊、大力赐稿。但也有少数稿件由于不符合编辑要求,差错较多,给我们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本刊编辑部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16.
春草绿又黄,转瞬间1994年又将过去。许多老读者不断给本刊来信,保持联系;而正在兴办的“新读者俱乐部”又为本刊结识了许多热情的新朋友。现在将这些新老读者的来信,摘登一些,一是表示我们的感激;二是作为编辑部的自勉。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不负众望,把《中国记者》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本刊在去年第十一期上,向全国各地广大读者发出征求意见信后,仅月余,复信纷纷而至,广大读者在来信中对本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同时对进一步办好刊物,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将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动力。下面刊登的,是部分读者来信的摘要。  相似文献   

18.
从“校对猎异”谈起———也论“校异同”与“校是非”□孙培镜长期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大都有一种职业“癖好”。比如,平时走在大街上,专注于挑匾牌、广告上的文字差错;坐在电视机前,专注于挑屏幕上的文字差错;甚至看亲朋的来信,也爱挑文字、标点上的毛病。这种“癖...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1997,(6):35-35
深深一躬——本刊主持人絮语中华民族不像大和民族,现在很少行鞠躬礼了,然而面对案头这一纸纸来信,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起来,对他(她)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这一躬深含自责,因为正如这些读者来信批评的,刊物在编校上还存在不少差错,近期更甚。固然有种种难以道个...  相似文献   

20.
本刊这一期,选载了一组群众来信,代作本刊的评论。这些来信,对某些出版单位,不顾党和政府三令五申,滥出一些内容不健康的出版物,提出了正当的批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发出了“救救孩子们的心灵”的正义呼声,值得一切严肃的出版工作者高度重视。我们希望全体出版工作人员,特别是各出版单位的领导干部,本着对党、对人民、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认真思考这些来信,严肃对待这些来信,从而在自己的认识上和行动上,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