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通过将贾岛与姚合、许浑诗歌的比较,评论贾岛诗歌具有"格高"、"瘦硬枯劲"的特点,并追溯了贾岛诗歌的创作渊源及其影响,认为贾岛诗宗杜甫,对江西诗派的主要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方回对贾岛诗歌持论甚高。  相似文献   

2.
《清诗铎》的构架与儒家诗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择》是清人张应昌耗费十多年时间精心编选的一部大型诗歌选本,所收诗作从明末清初至同治年间,但以清代中后期为多。前人也有认识到这是一部非凡诗歌选本的,但长期以来无人研究。我因见该书内容丰富,现实性极强,情调沉痛感人,艺术上有独到特色,文献价值亦高,总觉得这样的选本若受冷落是一大憾事,故撰文《<清诗铎>》的社会视野初探》,该文于《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3期发表后,已引起一些学者注意。笔者余兴未绝,又撰此文,对《清诗铎》的构架作些研究,以求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这本诗选。《清诗铎》不仅凭内容扎实,情调…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是康乾盛世时期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和诗人,他个人独特的经历与其创作的多部著作,形成了他复杂的诗学及其批评思想.沈德潜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四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这几部评选是沈德潜精心构思的著作.因此,以这四部评选中的序和凡例为主,来探析沈德潜的诗歌选本批评观,这是我们深入了解其诗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贾岛是晚唐诗人中极具特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寄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其中有对国计民生的关注,有与朋友相交的真诚,还有对个体生命意识的追求。研究贾岛诗歌有助于人们理解晚唐时期诗歌的发展历程,而研究其诗歌中的人文精神则有助于理解晚唐文人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二是分体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为诗歌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史记〉选本丛书》同时推出了八部明清民国时期《史记》选本的代表作,反映了《史记》的传播史与接受史,展现了明代以来文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的各种方法,为研究《史记》批评史及《史记》选本的发展史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7.
贾岛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儒生,但骨子里却有释子的思想.佛家哲理和儒家思想在贾岛诗歌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贾岛早年出家为僧的经历、与僧人的交游酬唱以及诗歌的深刻禅意均体现了他释子归隐之心;而他积极应举求取功名的行为、大量创作献纳之作以及执著地苦吟,又表现出他强烈的用世情怀.在归隐与用世之间,贾岛书写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8.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在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选本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坊间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宋初晚唐体的平淡幽远,为后来宋诗发展成为以平淡自然为诗美极致的审美趣味奠定了基础。所以考察贾岛诗歌的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宋代诗风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诗人简介] 张民,男,1966年生,广西陆川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和中文系任教,先后在日本熊本县立大学、东京讲谈社学习.自幼与诗歌结缘,2008年前其作品多数发表在民间文学刊物上,2008年以后陆续发表在《星星诗刊》《诗刊》《广西文学》《诗选刊》《上海文学》《延安文学》《绿风》诗刊、《芳草》《大诗歌》等刊物,并人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有诗集《早晨的感觉》《沉痛与声音》以及多部文学作品,获2008年第六届广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现居桂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贾岛的一些诗歌作出解读。以《寻隐者不遇》为主例,作三级阅读尝试,认为贾在其诗中反映了困顿失意后对隐居超脱生活的向往,但这种向往隐逸仅仅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这种心理与前代文人常有的向隐情结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11世纪初编成的和刊中日诗歌选本《和汉朗咏集》,列有“王昭君”辑名,辑内及其他辑中收录和汉咏昭君诗10节。这部中日古代学的经典选本在日本世代流传,对后世影响广泛深刻。寻绎昭君题材学艺术在日本的植根与发展,可知《和汉朗咏集》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清初编选本朝诗风气的盛行,在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上都绝无仅有.这些选本都有明确的编选宗旨:第一,体现出明确的诗学观念,有较强的引领和规范诗风的意图;第二,意在整理一代诗歌文献,以诗传人;第三,以简拔佳作为主,意在去粗存精;第四,记录师友行谊,志不忘旧;第五,以选本为手段,寄托内心隐衰.对这些选本的编选宗旨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清初诗坛整体风貌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专业性强而叉广受欢迎的诗歌选本,在序言中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关于诗歌选与不选的标准,对那些未能入选的诗歌名篇似乎尽到了说明之意。但对于《正气歌》这样在诗歌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篇章,先生却坚持不肯选入,则显然是因其有着不可原谅的缺陷。本文从钱钟书先生给《宋诗选注》责任编辑弥松颐先生的信谈起,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上对《正气歌》未能入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7.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楝《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研究》第二期发表的刘志军同志的《前略后详有悖常理》一文,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作家“贾岛”的介绍前略后详提出异议,窃以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对“贾岛”的介绍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特点。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仙”李白的作品在小学、  相似文献   

19.
编选古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接受形式之一。在一批明清之际的“古诗-唐诗”系列选本中,就乐府诗的体例问题形成了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倾向与分岐,即大多数系列选本保留了唐前乐府诗的体例而取消了唐代乐府诗的体例,只有少数系列选本保持了乐府诗体例的前后一致性。这种主导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前代学对唐代乐府诗的轻视,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唐代乐府诗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0.
晚清诗学大家王闿运之《唐诗选》是晚清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通过对选本所选诗歌及其评语的双重解读,不难发现该选本并非如王闿运自己所云的"不能出八代之外",亦非仅备诗歌之"美",而是一部力求展现唐代诗歌之流变、以求能为后学者呈现更多诗歌创作视角的诗歌教材,从中亦不难看出王闿运并非一食古不化墨守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