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传媒艺术专业是一项由多个学科组合而成的专业,在该专业中数字媒体设计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地位。数字传媒艺术专业也是一门当代的新兴专业,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了数字传媒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在数字传媒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当下数字传媒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看来,我们要加快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标准。以下探讨怎样进行数字传媒艺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源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349-350
近年来,数字设计产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网络数字设计领域的人才需求急速增加,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数字设计教育专业领域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数字设计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根据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及探索,总结和归纳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视觉设计方向)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成为时下网络信息传递的新宠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声而出。在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新兴专业,在其艺术课程中教学工作者多采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课程未能展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有的特点。本文对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绘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属于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交叉的新兴专业,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多延用平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致使未能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设计课程应有的特点。本文对贵州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做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计算机领域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方向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区别和联系,并重点从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等方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予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针对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以及在数字媒体教学上的实践,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设、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教材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杨丽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5):99-102
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能力。如何为非艺术类招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量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艺术素养培养策略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数字贫困”导致教师专业学习不能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已经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数字技术为赋能教师专业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我国教师专业学习应当坚持数字技术转型赋能,构建和谐高效数字学习空间;融合在线学习资源,发展完善教师数字胜任力;创新在线专业学习,拓展跨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优化数字识别和评价,提升教师专业学习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教育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巨大的人才缺口,催生与促进了数字媒体专业教育。本文从专业数量及学位类型、专业地域布局与产业发展、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规格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教育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藉此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提出了数字媒体专业应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多元时代的来临,催动了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学科,来为各个行业领域培养合格的人才,以迎合和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较强的交叉专业学科,在21世纪后,随着国内数字媒体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提升,数字媒体艺术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置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专业,并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列入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专业,特别是理工类的高等院校,几乎都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至今,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各类教育机构以及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11.
数字逻辑是电子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数字逻辑实验与课程相配套,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技术外,还要了解当今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计算机部件的设计及电路实现尤为重要。针对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及实验课程内容多年未更新,不适合当今技术发展的需求,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对计算机专业的数字逻辑课程体系的方案进行重新设计,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更新,使之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求。并设计了基于大规模FPGA及EDA软件的新型数字逻辑与部件设计及计算机体系结构一体化实验仪,以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哲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2):80-83
文章通过对我国102所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发现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脱离学生实际、"万金油"式的职业定位、专业不专的学生能力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数字媒体专业培养目标的设计应坚持"面向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或艺术取向"等两个原则,在培养规格中应强调"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素质的培养,并设计与确定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最后总结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开展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大思政理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坚持数字媒体技术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学生政治觉悟与艺术水平共同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养成并重的总体要求,直面课程思政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变革的现实困境,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方案,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专业师资力量,优化专业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数字媒体专业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特点,该专业的实验和创作占有的比重相当大,因此需要大量课外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开放实验为此作了较好的补充。文章依据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数字媒体专业开放实验的内容及管理模式,并以苏州科技学院数字媒体专业顺利开展的开放性实验为例,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符合专业特色的管理方法,总结了开放性实验的建设经验,为相关专业实验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史文婷 《考试周刊》2011,(21):149-150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需要将技术和艺术巧妙融合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对技艺融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本文从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技艺融合新概念——"数字媒体技艺",初步探讨了该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新兴学科领域,其目标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教学方式、方法,教材改革与课程优化,强化实践创新性,教学团队建设,考核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强调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应用性和改革的必要性,以期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180-183
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在雕塑专业教学中引入数字雕塑软件一ZBrush,进行数字雕塑综合实验的研究。以数字雕塑人体模型为例,说明利用ZBrush软件进行数字雕塑的工艺过程。数字雕塑为实验操作者提供了多种实现造型设计的手段。在高校中推广数字虚拟教学,能够促进不同艺术专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高校雕塑及其他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数字媒体专业是近年来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与之相对应,数字媒体专业教育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文章从文献量、著者、期刊、主题等角度对2005—2012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数字媒体专业教育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该领域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其中"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以及"课程体系"是数字媒体专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媒体专业理论研究以及资源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理论研究与学科发展速度不匹配,明显滞后,总体研究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化时代,被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确立的新基点,培育教师自主发展力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要助力教师实现数字技术情境下的专业自主发展,教师教育改革要善于利用数据共生智慧与数据设计智慧,为教师发展开启一条“数字画像—场景构建—虚实混融—数据流通”的新通道。建好数字基座、优化数据服务、造就数字新人,推进教师数字学习生态建设,定向开发教师数字服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教育助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应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