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学好语文 ,套用郑板桥“功夫在诗外”一话 ,则“功夫在语文外” ;而在语文众多的“外”中 ,艺术应占重要的一席。于是 ,也可以这样认为 ,学好语文“功夫在艺术中”。下面笔者试从在艺术中学习语文谈谈自己的两点看法。一、语文的放飞 ,功夫在艺术教学中重视对艺术的教学 ,既是丰富学习艺术知识 ,提高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要求 ,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 ,放飞语文的重要途径。综观全国各类考试中的语文试题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材料 ,还是写作的材料 ,大都涉及到文学和文学家、音乐和音乐家、美术和美术家以及…  相似文献   

2.
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陆游的这两句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一些语文教师常常把它当作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有益经验而谆谆告诫不已。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呢?  相似文献   

3.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是令许多中学生头疼的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语文考试永远第一”。他的经验是“功夫在书外。”他说“学好语文很容易。随手教  相似文献   

4.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作诗功夫,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也是作诗的功夫。以此推论,许多老师认同语文教学的功夫也在课堂之外。这话对,但不全对。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的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精彩是一种功夫,精彩是一种手法,精彩是一种状态,精彩也是一种效果。让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精彩上作出个性化的努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精彩上享受教学艺术,感受精彩,从而使语文教学艺术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重要因素,这就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学生是语文教学艺术最终的赢家与受体。所以,创造和运用以学生乃至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艺术,将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为之奋斗的主要方向。那么,精彩由何而来,怎样铸造精彩?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辽阳市宏伟区教育局徐福山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不但对学好其他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素质中首先应提高的素质。教好、学好语文不容易,要靠功夫和积累,...  相似文献   

7.
语文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居于各科之首。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学习的成败。在传统的语文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角,是中心,是权威。他们的功夫就体现在讲得细、讲得全,也就是说将课文分析得透彻、详尽。学生仅带一双耳朵,听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些东西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却不知怎样去思考、探讨。如此一来,语文教学就难以避免地出现“耗时低效”的状况,即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时间用了不少,学生的成绩平平,能力也上不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根据母语特点,遵循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让儿童学好语文的科学。语文教学也是艺术,是形象的、情感的、审美的、富有魅力的传承语文知识能力的艺术。由于母语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因此,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使儿童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教育,也是使儿童成为真正中国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存在“少、慢、差、费”的“无效”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多年来,学生感到真正要学好语文困难比较大,是什么造成语文教学的这种尴尬被动局面?除了一些社会原因外,还因为我们的教学大多局限在旧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切替学生包办,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强化训练以备考的机器,没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往往费力不讨好,处于一种“半效”或“无效”状态。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在语文学科上存在,在其他学科上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10.
精彩是一种功夫,精彩是一种手法,精彩是一种状态,精彩也是一种效果。让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精彩上作出个性化的努力,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精彩上享受教学艺术,感受精彩,从而使语文教学艺术在学生身上产生作用,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重要因素,这就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学生是语文教学艺术最终的赢家与受体。所以,创造和运用以学生乃至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艺术,将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为之奋斗的主要方向。那么,精彩由何而来,怎样铸造精彩?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在“爱”的理念下培育艺术共鸣之情,形成教学精…  相似文献   

11.
校长寄语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学好语文对学好各科知识,对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对将来成才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学好语文除课堂学习外,课外还须广泛阅读,如阅读各种优秀的报刊,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世界》就是能起这种作用的一种刊物──你可以漫步“阅读青草地”,感受新世纪清新自由的空气;你可以透析“七彩阳光雨”,拓展色彩斑斓的语文视野;你可以迈入“写作俱乐部”,展示横溢的写作才华;你可以走进“能力操练场”,磨砺意志,增强才智。愿我们携手并进,共助学生学好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素质,在新世…  相似文献   

12.
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是学好语文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习是有方法的。所谓的"方法",其实就是要深刻领悟"六种功夫"。即语文学习是慢功夫,切不可操之过急;语文学习是苦功夫,切不可耍滑偷懒;语文学习是深功夫,切不可浅尝辄止;语文学习是悟功夫,切不可僵化死板;语文学习是细功夫,切不可粗枝大叶;语文学习是"诗外"功夫,切不可画地为牢。功夫下不到,单纯追求所谓的"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都比较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什么是“写作能力”呢?简单地说,所谓“写作能力”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思想感情动于“中”(内心),语言文字形诸“外”,一篇“文章”就形成了。语言文字的问题是“形式”的问题,和作者文字素养的功夫紧密相关.这里姑且不论;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的兴味就减去一半,剩下一半即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外,更要注重情感的激发,讲求意境设置的艺术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在优美的意境中邀游。进而升华到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置意境呢?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 在高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向同学们提了三个问题:“过去九年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困惑?”“学习语文是为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很多人都说“对学语文没有兴趣”、“怕语文,尤其是怕作文”。这里当然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语文教学方式的陈旧。  相似文献   

16.
杨金 《云南教育》2005,(17):20-20
十年前,编写《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一书日寸,谈到课外活动。我认为“课外活动是正课的补充和延伸。”审读的同志认为:“这种提法不妥当,课外活动是一种校园文化。”我申辩:“这是角度的不同。在语文教师看来,就是正课的补充和延伸。”好在编审都同意这个提法,没有被删去。以后,我给每届学生都讲:“语文要学好,功夫在课外。”教着教着,我越来越感到语文课离不开活动。  相似文献   

17.
如何学好语文,今天让我们来听一听中学老师和学生的体会———编辑方竹玲张桂英老师:学好语文,首先要朗读。记得报上说,现在人才最重要的四种素质,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而这是只有靠朗读才能练就的功夫。其次,要泛读。读课本以外的时文、美文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泛读的重要性;还应该读生活这本无字书,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才有了《落花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泛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很多写作尖子谈语文学习经验时都说得益于“课外书”,像韩寒就读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好语文,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学习的机会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习语文是一种"慢功夫",但是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让学生在尝试和实践中学习语文。正所谓“自古成功在尝试”,“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学好语文,不也是如此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尝试与实践中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呢?我们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职教语文的动态教学,即顺应职校学生的普遍特点,让他们在学语文时“动”起来,动手、动眼、动口、动耳、动脑。教师在教材教学和教材外的补充教学中,精心准备,兼顾听说读写,设计教学内容和致“动”方式,点燃学生的兴趣,最终目的是以“动”致“静”,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