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科技奖励》2011,(7):67-67
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把中国列为13个最缺水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同时也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小国,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目前,我国约660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近110个城市严重缺水。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亿亩左右,农业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出路就是建立节水型社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而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08个城市属严重缺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在连临江濒海、地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缺水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世界上 1 2个贫水国家之一 .一些城市 ,特别是几个大城市缺水形势严峻 .与此同时 ,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又相当严重 .本文在分析缺水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计划用水 ,定额管理 ;污水处理 ,回收利用 ;强化管理 ,防止跑冒滴漏 ;加强宣传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等措施 .  相似文献   

6.
一、课题的提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加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各国倍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3,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上海也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水质型缺水”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污染是造成水质型缺水的直接原因。二、资料查询■几种典型的水污染水污染的类型很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注意的典型水污染有:病原微生物污染、需氧有机物污染、富营养化污染、恶臭等。  相似文献   

7.
据联合国统计 ,全世界目前有 80个国家约 1 5亿人口淡水不足 ,2 6个国家 3亿多人口生活严重缺水 ,1 0亿人口没有安全用水 ,2 0亿人口没有卫生设施用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 ,约 2 8万亿立方米 ,居世界第 6位 ,但毕竟有限 ,尤其是我国人口已达 1 2多亿 ,人均占有量仅 2 3 40立方米 ,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水资源的 1 / 4 ,居世界第 1 1 0位 ,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 1 3个贫水国家之一。可见 ,我国是个缺水大国。由于缺水 ,许多工厂停产或限产 ;由于缺水 ,我国多年减产粮食每年达 1 0 0亿千克 ;由于缺水 ,目前农村还有 5 0 0 0多万人和 3 0 0 0…  相似文献   

8.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一部分城市正处于一方面人工种植的草坪天天要"喝水",一方面却不得不限量供水的两难境地。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贫水的国家,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今年以来,由于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已有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被迫实行限量供水。而与紧张的水资源"闹矛盾"最凶的是绿茵茵的草坪。  相似文献   

9.
刘兵 《科技文萃》2000,(7):176-177
近年,我们大部分人已对缺水的状况有所体会,我们已面临着严重的水源危机.我国是世界上12个缺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全世界排名第110位.  相似文献   

10.
任国玉 《科技文萃》2005,(12):18-21
实现陆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紧迫任务.进入21世纪,水资源的研究、规划、开发和管理对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尤其紧迫.我国北方和西部淡水资源短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多数供水不足,100多座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尤其是北方和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