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志红 《科教文汇》2008,(28):244-244
在古代诗歌中,有关“月”的吟咏比比皆是。本文从望月怀远之情、明月下理性内省之悟、月之“清”、“孤”三个方面简单论及南宋时被成为“上饶二泉”的两位诗人赵蕃和韩漉咏月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科教文汇》2009,(24):117-117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每首诗都含有诗人的思想感情,隐含着诗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这些主观情感态度就是诗词本质,灵魂之所在。古代就有“诗言情”、“诗言志”的说法。闻一多先生也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我们鉴赏诗词,就要理解诗词的感情,只有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诗词的内涵。那么又如何人手呢?  相似文献   

3.
诗人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以这句诗来理解鞠章网是很贴切的.他曾经做过和正在做着事情就是对这句诗的生动诠释,他以自己的方式在土地上刻写人生的价值,他将全部的心和力献给土地上的人民。  相似文献   

4.
黄小玉 《科教文汇》2009,(9):213-213,233
清风、明月、良辰、美酒,是最能触动诗人灵感的事物。对“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而言,明月与美酒是其多数诗篇的灵魂。“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美酒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泉;而皎洁的明月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不同题材诗中出现的明月,共同构成了李白的精神追求,是李白崇高人格的象征体。也是诗人情感流露的媒介物。  相似文献   

5.
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古代诗人读诗、写诗,都非常重视语言艺术,讲究用字艺术。我们阅读、鉴赏及仿写古代诗歌,不能不注意诗眼这个关键之处。对其所选词进行了分析。指出炼“眼”的关键是炼“意”。  相似文献   

6.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诗学理论,李贺是中唐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兴寄”理论与诗人神鬼诗的独特诗风之间的关系,以及神鬼诗的“比兴寄托“特征,可以揭示出诗歌理论与诗人风格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呈现中唐诗歌“兴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树良 《科教文汇》2007,(9Z):F0002-F0002,F0003
陈树良,现实主义诗人曾出版过诗集《我们这一代》、《我们从这里走出》等诗集《我们这一代》诗集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从这里走出》长诗获《人民日报》征文全国一等奖,并在中央电视台配乐诗朗诵。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千首。 诗人出身贫苦,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十分深刻,他的诗大部分写农村、农民、作者的诗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哲理深沉,形式活泼,语言流畅,朗朗上口。 由于诗人长期从政.从最基层干起直到厅局级领导,故他的诗政治色彩很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为民鼓呼.与对俱进时历史、社会、人生有一定的探讨和思考,读起来使人浮想联翩,且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歌》(组诗)是作者在省政府咨询委员套工作期间到农村历时三个月调研后写的一组诗.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作家王蒙在一个电视文学讲演中,谈到任何创新,都是对平均数,都是对思维定势的挑战。文学创作是创造,所以文学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平庸、呆滞,就不是文学语言了。文学一定要对语言创新。譬如台湾作家李敖在谈他坐牢的日子,仍然能放开心境,非常干脆地和外界隔绝,不必靠外力支援,避免自己成为外界的“函数”。你看这“函数”二字,本来是数学语言,李敖把它用在这里,多么新鲜贴切,一下将这句话点化成了诗。诗是什么?一般定义为形象精练的韵文。但一位诗人很有创造性,它给诗下的定义是:语辞的处女。诗是“语辞的处女”,真是标新立异,把诗的特质,一下…  相似文献   

9.
郑凯 《发明与创新》2006,(10):26-27
1亲戚朋友赶集一样人来人往,挤满了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诗人有些受宠若惊。诗人没有想到,一场高考竟会让他如此受人关注。但是,诗人心里更多的是失落。成为焦点的原因是,他考砸了。诗人知道,他的成绩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好,他掂量过自己有几斤几两。诗人只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在努力追逐自己的梦。可是,究竟什么时候成为人们心中的“尖子生”,诗人自己都不知道。其实,他原本不需要知道,他只要拥着自己的梦就好。诗人的梦,当然是写一流的诗。诗,那种晦涩难懂的文体,是诗人的最爱。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恨颠痴狂,全凭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书写。…  相似文献   

10.
金飞 《科教文汇》2008,(34):241-241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中“云彩”、“金柳”、“清泉”、“彩虹”、“星辉”等色彩鲜明的意象镶嵌在由“轻轻的”“作别西天的云彩”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微波青烟似的离情别绪中,构成了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刘文波 《知识窗》2013,(1):40-40
读到自居易一首写白菜的诗.写得真好“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 面对满园的白菜.诗人一定也觉得做棵白菜其实也是不错的。自然界的风刀霜剑带给自己的只是褪去铅华浮躁的轻松自然.  相似文献   

12.
也谈好的发明是一首诗张景育有一个叫巴特雷的科学家说过:发明创造是科学领域中的“诗作”,一切伟大的发明都显示了“一种富于诗意的想象力”的影响,搞创造就是当诗人。翻开科学创造史册,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明了的事实:真与美,历来是同生同存;寻真与求美,总...  相似文献   

13.
诗歌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诗歌艺术发挥和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诗歌艺术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离不开欣赏和批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兼新闻编辑布莱恩特的《致水鸟》就是一首很值得品读的短诗。威廉·柯伦·布莱恩特(WilliamCullen Bryant1794-1878)是美国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诗人,被誉为“炉边诗人”。他发表第一首诗时只有十岁。他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并在诗中探索生命本体与宇宙精神的神秘契合,形成一种严谨而和谐的诗风。他的《致水鸟》(To Waterfowl)这首诗曾被英国诗人兼批评家马休?阿诺德称…  相似文献   

14.
<正>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在长安送别友人后入蜀,写下了流传千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诗中,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山川的壮美景色,其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蜀道究竟“难”在哪里?“剑门天下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1,(21):32-33
1.“月神”号系列飞船 1959年9月12日发射升空的苏联“月神”2号无人探测器是第一个与另一个星体取得联系的人造飞船,它于发射2天后撞上月球;1959年10.84日发射的“月神”3号是第一艘拍摄到月球远侧照片的飞船.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9,(12)
古诗和绘画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具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国古代很多优秀的诗人,创造了大量的古诗,其中有很多古诗中都具有很高的美术艺术,通过对这些古诗进行细细品味,仿佛可以看到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一般。对此,本文明确了古诗中美术艺术的作用,以我国古代几位大诗人为例,具体分析了古诗中的美术艺术。  相似文献   

17.
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曾有诗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郑正教授的想法与先贤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续弦胶”的传说 “麟角凤喙世莫辨,煎胶续弦奇自现。”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句诗,现在我们读起来有些费解。其实诗人是借用了一个科学典故,就是神奇“续弦胶”、其配方及研制的秘密,这个典故已经引起现代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9.
陈才斌 《科教文汇》2009,(6):222-222
自从穆旦被“重新发现”以来.其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一直都是研究者最重视的话题。但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其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而忽略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思想在其诗歌中的重要影响。穆旦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成就是中西文化交融而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20.
他是以诗书为乐的一介书生,又是陶醉在山水之间的一个科学人。他,就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杨文采博士。杨文采给人的印象是头脑冷静、思维敏锐、书生气十足的学者.没有一点诗人的豪情与浪漫。但他的确喜欢写诗。他说:“诗,是激情的召唤,生命的记录;诗,是灵魂的感悟,心灵的闪光。”在世纪之交的干禧之年,当他从事地球物理学习和研究40周年的时候,他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