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长期以来,历史都被作为一门智慧的学科.开启人的心智,丰富人的经验.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但近年来的历史教学似乎走进误区:历史学得好不好在于考试分数高不高.考试分数高不高在于教材背得熟不熟。“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早该被淘汰的概念却依然根植在历史教学中。似乎历史学存在的唯一价值就在于考试,历史学存在的唯一空间也在于考试。好像如果没有那砦形形色色的中考、会考、高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历史学就没有存在于中学教育的必要性了。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历史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事业发展甚快,但历史地图在其中的作用却似乎受到了忽视而有所降低。作者认为这种现象应引起学界的关注。历史地图在高校历史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笔者想就此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八个二级学科之一,中国历史地理又是历史地理学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历史地理》是大学历史学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在大学历史学本科教学活动中,成效却不甚理想。有的大学历史学课程中竟没有列入《中国历史地理》这门必修课程(甚至有的历史系或学院还是国家教学或科研的历史学基地,  相似文献   

4.
陆萍 《湖南教育》2002,(24):30-3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结论、重评价、重深刻”,似乎要生成为历史学专家,但事实上绝大多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到今天已经50周年了。这个小小的刊物是学术性刊物,是专门讲历史学的。今天学术性的刊物,书肆中真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多得汗牛充栋。但是在50年以前,新中国刚建国的一二年,百废待举时期,学术性刊物很少,尤其是历史学的刊物,可以说寥若晨星(现在权威性而且又最负盛名的《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而《历史教学》的创刊人高瞻远瞩,看到历史学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们集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年——1950年就商议筹办这个《历史教学》刊物,并于年底试刊。很快地于1951年1月正式出版面市。  相似文献   

6.
卢晓华 《教学月刊》2015,(Z1):51-54
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1]可见,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知识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证据(人已经做过什么)的解释说明问题(人是什么)。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本身充满了变数和诡异。寻找证据、发现线索的历史学习过程犹如探案,其间充满了惊险和曲折。因此,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它需要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过  相似文献   

7.
求真是历史学的灵魂。历史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所探之“真”具体表现在史实考证和历史解释两个层面。求真是历史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本质特征,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深刻反映了这一点。求真关乎历史学的存在与未来,它与史学的功用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公众历史就是在这两方面进行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高中历史课堂应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教学。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以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励人、以历史人物的精神陶冶人、以历史人物的思想启迪人。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历史教学注重历史规律的阐述和唯物史观的应用,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感叹历史课学习的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从事中学、大学历史教学的教师们,已经进行了和正在进行着种种努力,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文史结合。文史结合本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被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称为“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1](p.451)的《左传》,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p.308)的《史记》,就是这一优良传统的杰出代表。对此,古今学者不断地从理论上给…  相似文献   

10.
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说:“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1]可见,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知识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证据(人已经做过什么)的解释说明问题(人是什么)。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本身充满了变数和诡异。寻找证据、发现线索的历史学习过程犹如探案,其间充满了惊险和曲折。因此,历史教学不可能依靠灌输得到理解和内化,它需要点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存在着历史知识缺失,或者历史知识运用不科学的问题。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学专业学术内容,包括历史学界讨论问题、历史学观点等,不但可以改变以往历史学只是单纯地为"两课"提供时代和事实背景的现状,而且可以使得历史学成为进入理论、政策分析、讲解等领域的有效观点和知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历史基本常识 ,基本技能、历史学发展动态 ,历史能力展示及高考试题检测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指出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着多方面引人深思的缺陷 ,并进一步在与中学历史教材及高考走势的分析比较中 ,提出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高师历史教材教学内容单调 ,表达形式呆板、缺乏科学性 ,课程设置不合理。因而提出要使高师历史教学走出困境 ,能尽快和中学历史教学接轨 ,适应跨越式教育的要求 ,必须进行内容彻底的改革 ,走大历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能不能进入历史,要看能否和现实发生交往,能否对人这一历史主体带来建设性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建构张宏杰的历史书写,实践着从知识历史学转向能力历史学,从精英历史学转向大众历史学,从教化历史学转向启示历史学的历史叙事路径。经由这样的转换,历史学进入了历史,历史接受了历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它在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确立人的理想信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非功利性。从根本上说历史教育对人的发展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实现的。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中有不少是从读史中得到启示而走向成功的。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历史教学而言,谈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合理开发与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是我国在新时期高中教学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学科都应该科学化、合理化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因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历史学科也不例外,能够通过开发教学资源,使历史的教育教学发展有着切实的条件保障。对于历史学的教学资源来讲,它的丰富性与多元化往往会决定历史学教学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范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历史学的资源开发已经小有成就,如新版的历史学书籍受到了大家的喜欢;新型教学激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精神、实践能力,切实的增强了学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感等。文章将从实际出发,分析现有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历史学刊物《历史教学》将迎来创刊70周年的纪念日。从回顾《历史教学》的创始历程、办刊宗旨、归属转移、停刊与复刊、大胆改版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学刊物在70年中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守正创新、培育新人、紧跟热点、回答时代命题的共同特征。《历史教学》既注重史学教学、又关注学术研究的办刊取向及其企业化后的艰难曲折和所取得的无限荣光,正可看作是新中国史学发展、历史学刊物持续演进的时代缩影。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中众多学问的一种,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功用。历史教学在客观上与学理上皆应与历史学的内在要求相一致。而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与时俱进的呼声,把诸多因素带入课堂,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因其"传统"之名而免受影响,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在全面进行改革,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现实要求,而偏离历史学的本质、违背史学精神的倾向。教学改革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需要反思的问题,由此需要对历史教学究竟应该是何种进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傅利琴 《文教资料》2006,(29):42-43
我们一些学生经常会出现对历史的不喜欢或甚至“厌学”心理,但是我发现在我的每届学生当中,总有那么一些独独历史学得相对较好的学生,一直都花很多时间去学,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去学历史呢?从他们身上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提示呢?我觉得很值得我去调查一番。调查的结果是他们已种下了历史情结,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呢?本文从行动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如何解决历史学本科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提高历史学本科教学水平,是摆在高校历史教师面前的新课题。2005年11月4至5日,“新时期历史学本科教学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历史系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5个院校以及《历史教学》杂志社的61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本科历史教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是历史学的基本学理原则,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价值诉求。对历史教师而言,教学中不仅需要历史学和教育学的双重理论修养。更需要准确掌握历史事实。由于史学素材的浩繁和使用者的疏忽,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史实细节错误,这些错误尤其在重要问题上的错误不仅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