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贺嫚 《内江科技》2003,24(5):9-10
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蕴涵的伟大思想,至今依然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时间到了一个新的世纪,江泽民同志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以新时期共产党人高度的责任感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世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继续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决心,是共产党宣言在新世纪中国的继承和发展,闪耀着理论和实践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两个必然”的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150多年过去了,尽管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发展的总趋势仍没超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信心。在现代语境中,我们仍然需要挖掘出“两个必然”理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探讨了科技异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科技异化的根源,还揭示了科技异化的本质,阐明了科技异化的解决途径。深入挖掘和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对于今天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将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在对以往世界历史思想的批判过程中构建的,世界历史不是由某种外在力量推进的,而是由现实的人的活动与相互交往推动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致的。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消除现存社会状况的现实的运动,是一种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旨趣在于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世界历史运动与人的解放是统一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张玮 《科教文汇》2007,(2):175-175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建立在彻底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布尔什维主义的奠基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他的卓越的天才是非常多方面的。在人类的精神和实际活动中,没有一个领域,列宁不以新的蓬勃的思想丰富它,并像光辉燦亮的灯塔,照耀着它的远大的前途。列宁的论著对于自然科学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列宁在他的著作中,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解决了最复杂的认识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学”者诺曼.莱文认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漠视人的主体性,与马克思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根本对立。文章对莱文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达尔文的观察说起张文海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曾将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相提并论。但不要以为达尔文是个智慧超群的人,他自己认为他本人只具有中等水平的本领,他说:“我超过常人的地方在于,我能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控制自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的"控制自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客观分析,对"控制自然"的实质内涵、内外尺度、手段和目标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控制自然"的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他的世界历史观点为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诠释的"全球化"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以及人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经济一体化"引起了各种社会现象,"全球化"的过程仍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首先是"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向和谐、统一的"全球化"模式转变,才能使国家、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都走上协调之路,形成建设地球村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12.
伍星 《科教文汇》2009,(18):280-281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他的世界历史观点为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诠释的“全球化”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推动了“经济一体化”以及人类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经济一体化”引起了各种社会现象,“全球化”的过程仍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首先是“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只有各国共同努力,向和谐、统一的“全球化”模式转变,才能使国家、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都走上协调之路,形成建设地球村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被一些生态社会主义者称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蕴含的"生态学理论"也在不同意义上获得人们的肯认.不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看作是最早的生态哲学家,他的生态学理论也被尊奉为最早的真正意义的生态学理论.然而,当生态社会主义者进一步拷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学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时.却陷入了一场"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争执.有人认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是生态中心主义,也有人说是人类中心主义,孰是孰非,难见长短.在争论中,有人提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人类生态学的.我们认为,从人类生态学视角理解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毕然 《科教文汇》2007,(11Z):189-189
全球化正是一个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出现的必然产物,它不是某种既定的、一成不变的、外在的东西,它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然而,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看到了一种“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观念,并且异化的劳动在这个时代表现得淋漓尽致,共产主义也成为许多革命家和思想家们所呼吁的救世良药。  相似文献   

15.
范全欢 《科研管理》2021,42(2):F0004-F0004
马克思主义拥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科学技术思想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所处时代科技发展思想的总结,也是结合了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科学实践进行的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开放包容的科学技术思想,使得其即使在当今时代也依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工程建设的不断开展,面临着一系列的诸如经济转型、道德滑坡以及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进行提炼并且研究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所谓“新的技术革命”已成为风糜世界的话题,而且人类已经开始享受着由自己的智慧带来的新成果。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技术革命是人类最深刻的革命。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煤、炼铁和纺织机械把物质生产推向了新的水平;上个世纪中叶,“自从蒸汽机和新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恩格斯);而本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力、化  相似文献   

17.
科隆大教堂     
科隆是德国一座美丽的历史名城,这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地处欧洲东西南北交通要冲,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景优美,是德国最早的金融中心、世界最早的香水产地,同时,这里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著名的《新莱茵报》的城市,更因为这里还是一个环绕在教堂周围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双塔大教堂给人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的确,站在这个高大雄伟的建筑物面前,“没到过科隆即没到过德国”的这一说法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交流及其基本模式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党跃武 《情报科学》2000,18(2):117-120
1引言 作为人类社会最活跃的因素和力量,信息的交流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场景,是信息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现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交流的作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信息交流把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把你、我、他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成为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泉源和阶梯。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那样:“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  相似文献   

19.
一.凿岩工具与人类文明 开天辟地,兴亡何限鱼龙。从猿到人,劳动造成世界。恩格斯说:猿由于学会使用工具劳动,而逐渐脱离爬行动物,进化成为头脑发达的直立行走的人。马克思说:“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生产力是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生产关系的变迁,都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一人 工具”。人类社会的分期以工具的状况为标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已经涉及到了全球化问题,它对全球化作出了科学的预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的全球化同当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相比又显示出自己独特有的特征。只有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同当今全球化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家才能在面对全球化双重效应时,更好的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