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GOOGLE的搜索上输入“廖晓义”3个字,15400条网页查询结果一屏又一屏地出现在眼前。与“廖晓义”出现频率几乎相同的词,是“环保”和“地球村”。2006年3月,对于廖晓义和地球村及中国环保事业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廖晓义创办的北京地球村环境化中心10周岁了。10年来,她发表的有关环保的论和章40多万字,拍摄播出环保电视片100多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上百次的环保讲演,建立了面积2800亩山地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廖晓义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环境论坛和公民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试点、绿色社区建设、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26度空调节能行动……  相似文献   

2.
社区一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区,顾名思义,“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最近几年,各地(主要指县级市或较大的城镇)城区的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基本上实现了“处”“所”的同步一致。各辖区如同乡镇内的自然村,又分为若干个居民小区(这与新建的“新村”、“公寓”、“花园”等商品房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央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知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了具体的阐述。那么社区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服务人民大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加强社区化建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新民晚报社区版开始尝试“大社区”概念,将原来的3份报纸改成《东区资讯》、《西区资讯》和《浦东资讯》。改版后的大众社区报更强化区域概念,新闻制作和梳理上更眉目清晰。创立的《民生调查》栏目,刊登聚焦民生的话题,说的都是社区居民家门口的事。在活动策划方面,社区版编辑部发起了“烈日交警”优秀交警评选活动和“登陆爱情岛”青年交友活动,在全市收到很好的社区效应。11月4日,首次改版试刊的新民晚报社区版正式推出,这是一份针对白领的生活资讯类报纸,  相似文献   

5.
“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哲学中的“一”就是对“天道”与“人道”关系的把握。为什么说哲学是对“一”的追求?何以见得“一”即是对天道和人道关系的把握,又如何理解这个简单的“一”与天道和人道的联系呢?按照这个思路,我读了一些书,并从中总结出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6.
寻求伊甸园     
在当前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中,不少人仅从表面“理解”和“借鉴”中国和西方园林艺术的传统,使得当下的园林建设中出现一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倾向。如仿古之风、古建筑热、假山热……;还有那种弃“己”媚“人”地片面追求所谓“西洋风格”的做法,如草坪雕塑热,等等。其结果是使中国当代的园林建设从复古到崇洋,建造了很多园林,最终却未形成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征。最近,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博士)一书,可谓当代中外园林艺术比较研究的第一专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与平行比较的…  相似文献   

7.
“以社区前载体建设精神文明”,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文明、进步、发达的新上海交给新的世纪的新举措,社区文化市场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一批批特大的市政工程出台,先后有1000多个单位28000多户居民被动迁移居各个新的社区,使上海都市生活,进入社区化。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国家历史学界,“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这个概念与“历史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y of History)经常相互混用。从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讲,这两个概念有密切联系和近似处,也有细微差异和区别,并不完全等同。那么,究竟什么足“比较史学”。什么是“历史的比较研究”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就东胜现阶段而言,随着城市空间的拉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胜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相对而言市民的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针对新情况,街道、社区应研究新问题,采取新对策,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服务周全、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市场》2002,(3):22-24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区文化建设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区在“双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先导下,十分重视全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区文化局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营造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为目标,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也经历了难忘的欢乐。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18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上海人民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国家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上海突出“促发展、调结构、抓统筹、重民生”工作基调;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上海文化发展也在建设文化大都市宏伟目标的指引下,一步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文化市场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涉及文化市场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管理队伍及管理方法等等。就管理方法而论,有行政的方法、有经济的方法、有法制的方法、有业务的方法、有社会的方法等等。本文所提出的软管理虽属文化市场管理方法范畴,但它既不等同于上述任何一种管理方法,又不外于上述各种管理方法的合成并加以灵活运用。文化市场软管理在文化市场管理大家族中,既有它的个性,又有它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拙 《华夏文化》2004,(2):25-27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法学派在欧洲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以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理想类型”的理论。他对于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比较研究,对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和艺术的综合研究,以及在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使他在社会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撰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等论著。韦伯关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刘敏 《文化市场》2003,(5):7-30
徐汇区是上海市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中心城区。徐汇区社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徐汇区的发展,受到徐汇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因素的制约。正确认识徐汇区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是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确立社区文化发展的战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通知精神,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柯玲 《滇中文化》2000,(2):21-21,20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我省在新世纪里的一个振奋人心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全省的文化繁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固然是全方位的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然而,它归根到底还是个文化的问题。必须从云南的实际出发,找到具有云南特色的视角人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为首先应紧紧扣住“民族”这个特定的概念,既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与外省外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蔡毅  木子 《滇中文化》2001,(1):30-35
置身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文学不但需要面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而且也需要面对全球与全人类;它不光应服务于中国的读者与中国的老百姓,而且应服务于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读者与民众,所以它就得同时肩负起两个向度的使命与目标:一个是民族的文学建设和发展,一个是世界的文学建设和发展,这就要求中国作家在坚持文学民族化的同时也坚持文学的世界化,民族化要与世界化相提并举,相依互补,共同繁荣,因为如果一味提倡文学的民族化,就有可能陷入狭隘封闭自满自足的境地,难以获得世界上更多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如果一味强调世界化,放弃文学的民族化,又可能导致丧失自己的根基,丢掉自己的个性和声音,变得不中不西、半洋半土,毫无特色和风格。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既不丢失自己的根基,又能求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74-I0074
浦东陆家嘴社区是首批“上海市文明社区”,2004年至2005年间分别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社区”等称号。由于多年来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打造出多个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如“海派秧歌”、“国际藏书票邀请展”、“中外社区绘画精品展”、“全国京剧票友演唱会”等等。特别是自创的“海派秧歌”,不但受到国内许多省市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甚至都已经传到了海外,影响甚广。  相似文献   

19.
花建 《文化市场》2002,(5):24-25
世界上许多著名都市都有艺术社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既有安全方便的人居环境,又便于多领域的艺术家近距离切磋交流:既为艺术工作者贴近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又有一套适应城市生活的服务系统:既是平民化的生活空间。又传承和丰富了城市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化年鉴》2005,(1):80-83
现代文明与上海社区实践模式 1.社会的隐性化与社区建设巾的深层次矛盾 当前中国社区发展仍然面临社会发育不充分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或者说,作为一个结构性的社会领域的存在仍处于“隐性化”状态。如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居住着非户籍的被称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庞大人群;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交往中逐渐建立起新的初级社会关系和形成亚状态的各类群体;一部分社会群体因下岗失业离开了单位组织,或因年老而退出了职业生活,这些组织和人群作为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意义被忽略丫,只是隐性化的存在。另外,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居委会等自治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等基本性质和特征恰恰被“隐性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