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市的现在与未来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都是国家和社会一定的现实情况的反映。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城市等诸多问题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人口的增长。在本世纪初,世界人口为16亿,去年已达到50亿,预计到2000年将有62亿,2025年可能为80多亿,2050年将突破100亿。与此同时,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增长更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约快一倍,达到年增长4%。  相似文献   

2.
今天,世界经济、贸易、科技、政治、文化的中心正在向太平洋沿岸转移,转向美国西海岸,转向日本、南朝鲜,转向澳大利亚、新西兰,转向中国的台湾和整个大陆。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科技、政治和文化大国,也无疑将成为世界教育大国。 (一) 预计到公元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在突破12亿大关之后稳定在8~10亿。全国将有1.2亿小学生,1.2亿中学生,将有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000万名,在职接受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成人进修生3000万名。初、中、高三级教育将分别达到如下水平。初等教育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和内地的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已普及了初中教育,但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落后地区至今连小学尚未普  相似文献   

3.
未来世界将发生下述几个方面的变化: 国家增多 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500个或更多的国家。但这些国家可能由成千上万个条约和协定联系在一起。 人口增加 预计到1999年6月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而到2100年将增加到100亿至120亿,即在百年后再翻一番。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100万人口以上的中国特大城市。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国特大城市面临着如下主要问题:人口增长和人口的过度稠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普遍短缺以及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并从环境、资源、人口、就业、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给出了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对策。文章以北京市水资源为例,指出北京市这一中等缺水城市,2000年缺水2亿吨,2010年缺水上升到10亿吨,如果区域间的“南水北调”工程不能实现,20年后北京市将遭遇到严重缺水的局面。进一步指出,水资源在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谈论中国当然离不开展望世界的未来;同样,谈论世界也就离不开展望中国的未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正以每年8%-9%的速度上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日益重要,中国科技在新世纪的发展也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科技猜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高校降级试读生问题的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教育管理、环境、师资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在教育管理中较突出的降级试读生比例的急速上升问题已成为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高校降级试读生的情况、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分析得出产生因素的情况下,总结得出目前应当采取的一系列相应解决措施方案,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据世界人口学家预测,到本世纪末和第二十一世纪初,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从现在的10亿增加到30亿,即接近于那时全世界人口的一半。由此可见,城市的人口将越来越多,城市的发展将越来越快,城市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那么,未来的城市将是个什么样子?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它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相似文献   

8.
莫畅  李漫 《科教文汇》2009,(21):38-38,42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教育管理、环境、师资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在教育管理中较突出的降级试读生比例的急速上升问题已成为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高校降级试读生的情况、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分析得出产生因素的情况下,总结得出目前应当采取的一系列相应解决措施方案,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拥有近10亿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农村的发展迫在眉睫。而作为我国整个体育工作战略重点的农村教育,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因农村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资源匮乏以及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等,使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呈现出滞后状态。本文结合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术语     
《百科知识》2010,(4):37-37
人口爆炸是指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人口爆炸的重要标志是人口翻番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用了200余年;从10亿增加到20亿用了100多年,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生态环境生产是互为条件、互有联系的。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水平,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总数第一次突破50亿大关。人口的高速度增长影响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我国目前利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人口的21%,1949年我国人口只有5.4亿,但33年后的1982年却达到10.2亿,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只是到了1973年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过去30年内少生了4亿多人,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了4年;但是,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约2亿人,到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诸如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素质偏低和老龄化加速等一系列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张甜 《未来与发展》2006,(12):39-44
引言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上升。联合国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处于人口老龄化状态的社会就是老龄化社会,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4%的社会称为老龄社会。根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事务部人口司2003年6月出版的世界人口报告,截止2003年,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了63亿146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世界人口总体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相应延长,世界性的人口增长已成必然趋势。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如何使人口增长维持在一个持久平衡的状态?这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有人预测,不论世界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批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进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更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以灯塔市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灯塔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19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耗量已上升了3倍多。据世界能源委员会预测,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到2020年,世界能源消耗量将从目前的每年120亿吨煤当量上升到190至250亿吨煤当量。巨大的能源消耗增长,迫使人类改变因循多年的能源经济结构,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这场世界性的能源经济结构变革的浪潮中,德国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众》2009,(9):1-7
根据联合国发表的人口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3亿。而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可耕地几乎满负荷地运作.才能勉强养活现在60多亿人口。那么.未来40年增加的30亿人口,如何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呢?看看小璐的主意吧!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按中等发展预测方案,世界人口将从1950年的25亿增加到200年的61亿,2050年为94亿,2000~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净增33亿。21世纪中叶,为90亿人口提供所需的粮食,将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一、技术进步促使20世纪农业大发展 20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发展的世纪。耕畜大部分被拖拉机所取代,普通玉米、小麦和水稻被高产品种取代,本世纪以来,世界灌溉面积扩大了6倍,化肥的施用约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0%,技术进步使世界农田生产率提高3倍,粮食产量从1900年的约…  相似文献   

19.
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中国人口超过12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人类对生育的选择将决定世界的未来。我们四川省巴中市是一个拥有120万人口、而仅有84.2万亩耕地的经济不发达的农业大市、人多地少、底子薄,资源、区位缺乏优势。近年来,我们在全市农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把优生优育同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建设文明幸  相似文献   

20.
文摘     
正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8亿联合国发布的2017年修订版《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76亿上涨至86亿,到2050年达到98亿,2100年将达到112亿。报告说,全球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少数几个国家。从2017年到2050年,预计世界人口增长的一半将会集中在9个国家:印度、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巴基斯坦、埃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