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一位教师曾经问他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条很宽的河的这边有一只虫子,它想要到河的那一边,它该怎么过去?”老师刚讲完自己的问题,就有学生抢答了。  相似文献   

2.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所谓课堂“留白”.就是给学生留下思索的空间.留下想象的空间.留下体验的空间……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就听到学生滴水不漏的回答。于是一堂课你问我答.严谨流畅,成效卓著。其实.多数孩子上一个问题还没有思考成熟就被老师领进了下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曾经问他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一条很宽的河的这边有一只虫子,它想要到河的那一边,它该怎么过去?"老师刚讲完自己的问题,就有学生抢答了。  相似文献   

5.
教学分析:这一教学环节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通过听老师介绍自己的最爱,激发了学生探求的好奇心理,并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抢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2008,(3):32-33
在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中,为了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提高幼儿兴趣,王老师精心“包装”了活动,设置抢答环节,让幼儿按规则自由抢答问题,并代表小组得分,若猜错,可由其他组幼儿抢答。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抢答”的形式,回答同题很积极,但也有幼儿还没弄明白问题就抢答。活动后,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参与积极、勇于表达,兴趣很高;也有不少教师认为,孩子把太多精力放在了抢答、得分上,少了对音乐的专注,带班教师过于注重“包装”而忽略了幼儿应获得的“关键经验”,是“假兴趣”。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您对活动“包装”怎么看?  相似文献   

7.
初三女生刘小艳 ,一直是个勤奋好学、反应灵敏、人缘关系好的女孩。这个学期以来 ,她特喜欢抢答老师提问。课堂上 ,每当老师问题一提出 ,她倏地站起 ,答案脱口而出 ,偶尔出错 ,也不害羞 ,下一个问题照样抢答不误。这样 ,有些学生就萌发了“有她撑住 ,没有必要动脑筋”的思想 ;“老师提问”在这个班级无形之中形成了刘小艳与老师演“对手戏” ,其他同学都成了“观众”。各任课老师频频向我这班主任告状 ,说小艳太过分 ,老师辛辛苦苦按梯度设计的问题全都被她搅“乱”了 ,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并尖锐地指出 :“保了她一个 ,丢掉一个班…  相似文献   

8.
牵手诚信     
杨玉晓 《山东教育》2008,(11):18-18
前段时间,我欣然接受了公开课的任务。在认真的备课后,我决定在四年级一班进行试讲。课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笔记本拿出来对他们说:“如果哪位同学上课时能够积极、正确地回答问题,老师就把笔记本奖励给他。”学生们一听有奖励。那劲头甭提有多足了,纷纷举手抢答问题。最后,我在课堂上把笔记本奖励给了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从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时候,我们非常注意教学环节的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常常对一些细节“忽略不计”,现列举出来,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科学老师的注意。现象一:问题刚提出,小手早如林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下面的学生马上把手举得高高,嘴里还喊:“我来”“我会”……由这种现象拓展开来,你还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刚发现一丁点儿就大声叫喊着:“老师!我发现了……”“老师!快来看呀!”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中是普遍存在的。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课堂很热闹,孩子们在动脑…  相似文献   

10.
一、生本教育是发动学生学习的教育 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 几个月前,我刚到这所学校工作,令我感到头痛的是:学困生太多,很多学生厌学或者根本不学.一个班如果只有小四个学生上课睡觉,我就非常欣慰了.有一次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我说:“哪个老师敢说‘我的课堂没有学生睡觉’?”我望着大家,许多老师低下了头.突然,一位老师小声说:“我可以!”全场哄堂大笑,原来他是体育老师.  相似文献   

11.
赵侠 《山东教育》2014,(5):14-15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些不同县次的优质课评选.发现现在的很多老师尤为青崃“动态”课堂.课堂状态可谓“动力十足”:教师台上激情四射.学生台下手舞足蹈.师生肢体语言丰富无比。老师和学生一唱一和。俨然幼儿园教师领着一群幼稚的孩子做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听了四年级熊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熊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曲”“虎”等9个生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字按部首查字法怎样查?”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进一步问道:“有不同意见吗?”“没有了!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堂初中英语公开课.这堂课的内容是有关西方万圣节的。在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图片和实物组织了很多课堂活动,比如说猜节日、表演节目、绘画、做游戏、发礼物等,整个课堂热热闹闹。下课的时候,我问了旁边的一个学生:“这堂课上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他摇了摇头,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的兴趣其实是很浓的,但老师组织的活动好像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有的课堂活动其实还没有结束,就又开始了另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操练得太少,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相似文献   

14.
张卫华 《师道》2005,(2):56-56
“现在的学生真是太活跃了,课堂上总是问个没完,弄得课都没法上。”小王老师刚跨进办公室就大声嚷嚷起来。“学生爱提问题不是好事吗?这可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啊!我们班的学生可是金口难开啊!”同事们觉得小王老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15.
朱华忠 《上海教育》2005,(3B):63-63
许多学生把“笔记记得好坏”当成学习态度认真与否的一种标准,把这当成“对得起自己”的一种依据,当成“对得起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依据。这就出现一些学生课堂笔记记得很好,但是成绩并不理想的现象。对一些笔记很认真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也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家长来了,老师还表扬他们学习态度端正,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推说是智力问题或是学习方法问题。结果,造成一些或更多学生抱有这种“记笔记就是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常用激励性评语,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评价应以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为主.再辅以情感、动作、眼神等活性元素的融入。如教学“七的乘法口诀”时,刚上课,一生就站起来大,旨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郜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尽管学生的发言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7.
上学期,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们在课堂上大多能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交流的活动多了,课堂生动了,学生也“动”起来了,几乎再也见不到那些按部就班、灌输式的教学。在欣慰之余,也有几个问题引起我的思考。一、基础训练,勿流于形式计算教学中,开始往往会有口算练习的环节,低年级老师大多采用了“开火车”的游戏形式,高年级则多采用抢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刘小祥 《班主任》2004,(12):34-34
新学年伊始,我们该怎样给学生们上好第一节课呢?下面一位老师的教学实践,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刚上课,这位教师在一番简单的带有幽默感的自我介绍后,话题一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搞一个‘一二三’活动,你们看如何?”学生们听到开学第一节课就搞活动,而且活动的名字闻所未闻,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梁燕 《学周刊C版》2014,(8):125-125
随着“活动引领”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探究问题有方了.展示交流积极了.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一个个小老师站上了讲台.笑容一次次展现在教师的脸上.掌声一次次在课堂响起来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了。但是作为一线的老师.在享受“活动引领”模式带来的精彩课堂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相似文献   

20.
童心是书     
片段一:“如果每堂课都这样上!”——解读童心 ”姚老师.如果每堂课都这样上.那就好了!“刚下课.一个孩子就仰起笑脸一脸期待地对我说。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举行“好书发布会”——学习给书分类——制作书签.展示交流。一本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好书.一次次愉快合作的经历让学生成了课堂、课外乃至整个生活真正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