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屹  曹铮 《科研管理》2023,(3):43-55
以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进行必要性检验与充分性检验,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研究五个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最大节点在三个阶段内吸收资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其他节点无明显变化,协同创新网络满足以北京市为核心的小世界特征,北京和天津分别占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第一、第二核心位置,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控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呈现不同梯度且十年间均有所提高,网络由核心节点为主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余邻近维度均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的显著程度逐阶段降低,技术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显著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其产业协同创新情况到底如何,值得深入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其1995—2015年相关专利数据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内部医药制造业各自和整体的协同度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内专利指标的序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业专利方面的创新趋于有序;(2)区域内协同创新子系统中专利价值子系统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3)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整体协同创新程度仍居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期东北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本文使用2016年全国尺度的发明专利转移数据,分析东北地区城际专利转移空间—行业路径的特征,并进一步借助Tobit回归模型,揭示东北地区城际专利转移路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的城际专利转移以跨区域转移为主。跨区域专利转移在空间、行业和路径方面均呈现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集中于北京、常州、深圳、益阳和上海等,行业主要集中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②区域内专利转移具有一定的空间和行业聚集性,但路径聚集性不明显。③城市主体的行政等级、创新载体数量、对外开放程度、城市间创新合作、城市间创新能力差异、地理邻近性、行业发展邻近性以及城市创新邻近性均对东北地区专利转移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结果可为挖掘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潜力、构建技术合作网络以及制定区域合作和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孙中瑞  樊杰  孙勇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31-139
基于中国科学院1985-2019年合作专利数据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在对专利合作态势以及城市尺度下的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结构洞及其二次项对创新合作网络节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间:(1)中国科学院的专利合作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发展过程呈现三阶段特征,其中企业是最广泛的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从传统行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移趋势较为明显(2)专利合作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基本形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中心,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为顶点的高强度专利合作菱形区域;(3)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倒"U"型关系,而结构洞与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创新绩效均显著呈"U"型关系.研究结论的主要启示为:中国科学院应继续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创新合作,并加强跨地区合作、优化创新空间布局,且应注意避免因中心度过高而给创新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骆灿  陆菊春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4):195-203
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对2013—2019年长江经济带3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修正引力模型得到城市间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分析法从网络化视角探索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网络关联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强度处于下降趋势,等级结构特征比较明显,下游城市在空间网络中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而中上游城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2)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集聚板块特征呈现板块内集聚、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关联;(3)城市环保、科研投入差异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空间网络的形成,城市距离、开放、创新水平差异则对其有负向影响.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在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时注重城市间的协同关系和联动效应;打破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马太效应,优化整体格局;进一步完善各城市的交通设施,推进路网规划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5-2018年专利授权数据,构建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使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黄河流域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规模、质量、活力和综合水平呈不断提升趋势,不同城市间科技创新水平差异较大,全局Moran's Ⅰ呈现先增大够降低的倒"U"型特征;(2)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呈现...  相似文献   

7.
发现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分析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为提高协同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共同专利权人为研究对象,用Louvain算法识别协同创新网络。根据网络整体结构特征,用K-means聚类算法划分协同创新网络类型,并深入分析每种网络。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衡量网络创新绩效,以合作强度和网络整体结构特征为条件属性,网络创新绩效为决策属性,用CART决策树分析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新方法以数据驱动为视角,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剖析网络结构特征、合作强度和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知识规则。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四种协同创新网络,即二元协同创新网络、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完全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不同网络类型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创新绩效差异化明显,证实了分类讨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二元协同创新网络和完全协同创新网络没有明显的核心成员,星型协同创新网络和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存在核心成员。(3)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复杂协同创新网络和星型协同创新网络的合作强度分别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和负向影响;在二元协同创新网络中,过高或过低的合作强度均有助...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协同创新情况到底如何值得深入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业1995年~2015年专利方面的数据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内部医药制造业各自和整体协同度进行测算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内专利指标的序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专利方面的创新趋于有序;(2)协同创新子系统中专利价值子系统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3)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目前整体协同创新程度仍居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依托专利合作与转让网络构建城市群创新超网络模型(UAI-HN),并运用该模型以中原城市群先进材料产业为对象分析揭示创新簇、创新元组、主体创新协同力与空间覆盖度、城市创新协同力与载体支撑力等协同创新机制特征。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关系集中化程度较低,创新主体协同水平不均衡,自发性技术合作较为活跃;企业及所属研究平台协作能力突出,校企协同机制较为成熟,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力不强且协作水平不高;群内城市间的创新协作分工清晰,同群外城市的创新协同度较高;以大学和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心的创新簇是中原城市群协同创新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苏屹  付宁宁 《科学学研究》2023,(6):1130-1141
以中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2015-2020年专利授权数和研发投资为样本,利用DEA交叉效率模型测度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应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网络关联关系,运用Ucinet软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网络特征,运用社区算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揭示网络结构演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网络关系显著,且关联趋向紧密;关联网络形成了四个板块,各板块内部企业创新关联关系分布不均,子群间的融合度较差,表现出高度凝聚子群特征;关联网络跨区域空间演化特征逐渐显现,由地理邻近主导的地域化社区结构转向注重行业邻近和社会邻近的跨地域社区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11.
以2012-2020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分析产业邻近维度、知识邻近维度和地理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系数进行非参数检验。研究表明:9年间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快速演化,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势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子群之间凝聚力较差;三省市协同创新网络核心节点均为“国家电网公司”,多个核心节点在协同创新网络内部占据重要结构洞位置。京津冀三省市不同阶段的不同邻近效应对协同创新网络产生不同影响:产业邻近与地理邻近始终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不同省市不同阶段知识邻近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2017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 厘清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平稳增长状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三大城市群整体表现为失调型,协调关系仍需进一步改善;三大城市群各参数对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制约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效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究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产业联盟的特点,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资源投入、知识共享、知识产权、技术进步、知识转移是关键影响因素,且这些影响因素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最终影响京津冀地区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地方环保立法又各自为政,尽管数量庞大但内容缺乏协调。因此,构建京津冀区域环保立法协同机制成为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符合《宪法》《立法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的可行选择。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尝试对京津冀区域环保立法在横向及纵向立法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机制,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信息中心“新冠疫情专利信息平台”数据库中的专利分别进行整体结构、个体结构、药物维度和省市合作分析,发现:(1)我国防治新冠病毒化学药物专利合作网络规模、合作关系和合作次数一直在增加,但合作密度有所下降,该领域中各创新主体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合作空间;(2)专利合作网络关键节点如大学、研究机构或企业等在不同阶段变动比较大,说明主体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3)防治不同类型病毒的化学药物专利合作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演化情况有所不同,这与病毒的特性有关;(4)从我国省市合作中心来说,出现了以北京为核心逐步向长三角、珠三角的核心省市合作转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崔丹  李国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83-1795
文章从专利—产业创新链角度分析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各类型技术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特性。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专利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珠三角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呈现环京津连片分布状态,在长三角城市群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向心分布状态。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中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一半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绝大多数距离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较远,且这些城市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针对三大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差别化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优化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高效、协调、绿色发展,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通过对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重点发展领域分析,了解整体发展水平、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空间格局,从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轴”对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闫云凤 《软科学》2016,(8):10-14
采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分省市分行业碳排放数据,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MRIO-SDA)模型测度京津冀碳足迹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碳足迹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北京处于人均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下降阶段,天津和河北处于碳足迹总量和人均碳足迹增加、碳足迹强度下降阶段;北京和天津是隐含碳净调入地区,河北是隐含碳净调出地区;人口增长、人均消费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变化是京津冀碳足迹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技术进步和生产结构变化部分抑制了碳足迹的增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减排政策的制定不能一刀切,应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协调治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