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濮城油田濮85块断块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注水开发困难,造成油井产量下降很快,自然递减难以控制。在其它增产措施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利用CO2使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和改善油与水的流度比作用,对该区块5口油井实施单井CO2吞吐技术。共注入CP2液体600m3,措施实施后全部见到增油效果,阶段累增油2500多吨,投入产出比为1:4.9。现场试验证明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技术具有投入低,增产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储油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导致我国在开采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注水的方式,并经过多年的实施,总结出来了大量数据,并开展了多项的实验研究,所以在应用上面操作性能较高。而且由于在于其他的相关技术相比,注水技术拥有价格廉价、供应量充足、驱油效果消耗低等优点,所以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都采取注水开发的形式,在未来的几年里面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在油田的开发上面仍是主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石油工作者来说详细的了解注水开发油田的技术及开发效果拥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水技术成果的出现将能够对于油田开采上面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新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4,(24):126-126,127
目前.孤东油田大都已进入注水开发的中后期.油井含水越来越高.原油成本逐年增加。封堵注水井大孔道作为控水穗油的重要措施.工作量逐年加大.对封堵剂的选择越来越重要,为此,针对孤东油田的特点.研制了HR型以细煤灰为主剂的水井用封堵剂,该型封堵剂适用于孤东油田的注水井封堵.现场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胜利油田类型多,所处地质、地理位置不同,有的油田需注海水,有的油田需注黄河水,有的稠油油田则需注蒸汽水。由于注入水与地层原油长期接触,其结果将引起地层原油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将不同含量的海水、黄河水、蒸气水注入到地层原油中,分析了不同水量、不同水质对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气油比、体积系数及粘度等参数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丽 《内江科技》2014,(1):75-75,60
<正>临盘油田含油层系多,储层非均质严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本文对周期注水技术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对油田注水过程中如何注好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期注水简单易行,它不需要增加大量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常规注水系统的基础上就可实施[1]。一般来说,对于中低粘度亲水油藏、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在综合含水70%左右时采用周期注水效果较好。国内外大量的矿场试验资料已经表明,采用周期注水,可提高最终采收率3%~10%,同时可节约注水量30%~50%。[2]  相似文献   

7.
许莉宁 《内江科技》2011,32(4):152+84-152,84
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注水工作是油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曾发现过很多注水问题,并由此产生很多相应的解决方法,积累了大量的有益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油田开发中的注水工作渐趋科学与完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油田新一轮开发技术的应用,鉴于越来越复杂的储层油水分布局势,新的问题不断显现,油田注水工作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油田注水技术的历史出发,在全面把握注水现状的前提t系统探讨了油田实行精细化注水的技术难题,以期对指导油田开发工作长期稳产和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春影 《中国科技纵横》2010,(9):110-110,291
油田注水是国内油田稳产和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油田的注水电耗占原油生产总成本的较大比例,故注水泵站的节能是关键。通过对泵站改造方案的比较和泵串联特性分析,首次提出了用增压泵控制串接大功率注水泵的泵控泵(Pump—C ontrol—Pump)技术。PCP技术在大庆采油三厂北十一注水站的应用,解决了注水泵泵效低、泵管压差大、单耗高等问题,节能效果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已经具备成熟开发经验的五里湾长6油藏和盘古梁长6油藏注水开发技术政策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姬塬油田、虎狼峁等产建区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做了进一步优化。并对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的应用成果对比,明确了开发技术政策在三叠系油藏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孤东油田KD641区块,原油粘度高,原油性质相对较差,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的特点,为了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在分析了可行性后,在该区块的7口井中应用了无杆泵采油方式——射流泵,该工艺对开采零散稠油区块有较好的适应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引言油藏的开采,会造成地层压力下降,需注水保持油层压力,提高油田采收率。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不同油田需注不同水。由于注入水与地层原油长期接触,其结果将引起地层原油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本文就是把不同含量、不同矿化度的水注入地层原油中,探讨注入水对地层原油泡点压力、气油比、体积系数及黏度等参数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规律,对于改进中、高含水期的开采技术及油田的调整、动态分析及水动力学的计算等都是不  相似文献   

13.
<正>井下分层注水管柱是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实施稳油控水技术实施的重要手段。根据现场实践,本文提出了延长井下分层注水管柱有效期的实施对策,对于现场管理和油田实现长期稳产、高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内江科技》2009,30(5):104-104
孤岛油田为稠油油藏,稠油密度是表征稠油物性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室内原油分析获得的实验数据统计,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孤岛油田原油密度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成因,重点分析了孤岛油田原油密度随着开发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原油密度与开发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掌握孤岛稠油油藏的开发动态、保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5.
熊川 《内江科技》2011,32(12):142-143
宝浪油田1996年投入开发,经历了上产、稳产阶段,2004年进入快速递减阶段,油田开发效果急剧变差,2005年以来以提高注水波及体积为中心,通过细化油藏开发模式,在完善注采井网、优化注水结构、提高注水效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开发效果明显好转,自然递减由2004年的33.08%降至2010年的13.64%。  相似文献   

16.
袁德雨  周晔  杨琪 《内江科技》2008,29(5):49-50
张店油田属高凝油油藏,原油含蜡量及凝固点高,且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本文针对张店油田欠注井层从油层物性、毛细管力、油层润湿性、注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欠注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找出了张店油田主要影响注水因素,储层岩石润湿性、高含蜡原油的结蜡及胶质沥青质沉积与毛细管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张店油田注水难的现象,为油田增注及注水过程油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梁辉 《内江科技》2014,(2):80-80
<正>套管损坏一直是困扰油田开发的严重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油田的生产与发展。找准引起套管损坏的主要矛盾并有效的解决此矛盾对于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注水开发效果较好的区块更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谷雨  宋玉龙  郑伟涛  石飞 《内江科技》2012,(11):136-137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较低。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封闭油井的产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亟需相应的研究。其中,注水替油技术的选井是否合理对单井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注水替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岩溶地貌特征、储集体类型、完井位置、水体能量及含水特征、原油物性、溶洞定容性等六个方面总结出注水替油的选井原则,对现场注水替油优选措施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注水系统中,结垢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内与国外都采用了很多种办法来预防和清除污垢,但目前都存在着一些缺点,没有简单、经济、高效、通用的办法除垢,由于各地的地址条件不相同,水中矿物质也不尽相同,更是加大了油田注水系统结垢处理的难度。本文将从注水系统中的结垢物入手,分析防垢和结垢技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谭云贤 《内江科技》2013,34(5):17+9
针对宁海油田坨193块沙四上在产能建设开发中存在采出水矿化度高,储层矿物敏感性强等问题,开展稳定注水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流体特征及配伍性试验,储层敏感性及注水伤害研究,稳定注水技术的优化,并得出能够保障稳定注水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