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化为语言文字,学生的写作活动应该是自主性写作。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生活则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学生作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淀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臬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3.
刘雪清 《江西教育》2010,(10):40-40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l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一、关注生活,胸藏万壑凭吞吐学生普遍怕写作文,写作时,不少人抓耳挠腮,眼神发愣,双眉紧锁。难道写作真的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童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化作文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生活体验后如何真诚、自然、准确地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娜 《陕西教育》2008,(1):120-120
一、作文指导的主线之一--积累 1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学校生活,观察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停。”生活永远是多彩的.童稚的心也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关键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精彩、挖掘生活的内涵.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竭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8.
“言之无物”是学生习作时的通病,亦是我的苦恼之处。究其原因,当然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无话可写。叶老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是作文的乐园,因此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我总是这样去做.并从中收获着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本学期初,我的一次偶然所为,  相似文献   

9.
一、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一是心理问题,二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能力欠缺。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深入观察和了解生活,给他们创造积累素材的机会。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  相似文献   

10.
"言之无物"是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开发学生的写作素材,做到作文"言之有物",浅见如下。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唯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抓住生活中的契机,指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2.
黄立文 《考试周刊》2014,(56):61-62
生活是泉源,文章是溪水,泉源不枯,溪水必畅流。走进生活的题材库,学生的文章就会妙笔生花。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观察生活,掘取写作信息;捕捉契机,诱发写作动力;开展活动,拓宽写作题材;体验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3.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有关生活与作文的论述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最直接、最基本、最丰富的素材来源。然而透视当前学生的生活,其广度与深度正在急剧萎缩,而且学生又处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应试本位的多重夹击之中,这样势必弱化了学生接受信息、感受社会的机会与条  相似文献   

14.
朱慧 《生活教育》2010,(12):66-67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积累的再现。没有一种教学像作文这样,对生活的粘连要求如此之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停。" 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情感的积累,表达当然会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是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同时抓好生活这个"源".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唯一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作文训练因素,帮助学生积累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轻松快乐地作文.比如一些风俗民情资源,就可以结合教材整合到课程中来,营造出快乐的作文教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是的,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